(共34张PPT)
蝶 恋 花
晏殊
言情词: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被改名为《蝶恋花》。
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词牌来历
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诗歌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有感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本词表现了闺中女子独自在家,饱尝离别之苦。在清秋来临之际,登楼远眺,对远方飘泊的丈夫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蝶 恋 花
窗边的菊花在发愁,多情的兰花在哭泣,你知道吗 自从你走后,留下我一个人独守空房,撩开冰凉的帏帐,我瞧见房梁上的燕子双宿双飞了。月光如银,多好的夜晚,可是不能和你一同分享。
哎!你让我肝肠寸断,好象昨夜被狂风肆虐的树叶,有时我在梦中见到你,有时我会以为你就在的路上,于是,我一个人爬上高楼,寻找你回家的路。路迢迢,风凄凄,哪儿有你的身影 想起给你写信,哎!罢了,我的一片相思该寄往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
怎样表现离别苦的特点?
古诗词中的明月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古诗词中的燕子
古诗词中的高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 欧阳修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起句描写了晓庭院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菊“愁烟”,兰“泣露”,早晨的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盖上一层忧愁的烟;兰花上的朝露,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
“罗幕轻寒”,读到下文可知这“寒”是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不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
“燕子双飞去”用燕侣双飞,反衬自己的独处。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
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的情形。
“离恨”是此词的词眼。
“明月不谙”,埋怨明月,是无奈,是自怨。“谙”,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此处赋之以灵性,说月本来应该同情我的“离恨”之苦,可是她却没有同情我。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想象。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
这里语带夸张,极言西风摧残力之强。这是比喻,用“西风凋碧树”之烈,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
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远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会回来,而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相思的痛苦罢了。可是望无所得,反而使相思更加强烈。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望不可得,那就给他写封信,倒一倒内心深处的苦水,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是他的行踪不定,“山长水阔”,信往哪儿寄 无从寄,又加了层痛苦。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诗句谈“人生成功”的三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