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题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设计说明 简述教案设计思想与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从而初步获得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例习题的选取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搭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活动平台。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教材基于学生对乘方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数学课堂的远期目标来看,还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底数幂的乘法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是后面学习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乘方的概念,具备了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数学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运算。
2、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和正确使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点拨和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利用对乘方的已有认识,设置由浅入深一些填空题,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进一步应用法则解题。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要灵活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必须掌握法则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方式 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问题:1、什么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填空:1.10×10×10=10( )
2.a·a·a·a·a = a( )
3.a·a · · · · · · a = a( )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一起探究:
用幂表示下列结果
⑴
⑵
⑶
⑷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等式左边两个乘数的指数的和等于等式右边积的指数,底数不变。
若m、n表示正整数,根据你发现的规律 ,试求: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m、n 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指数______.
注:幂的底数必须相同,
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乘方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乘方的意义及乘法结合律得出这4个式子的结果。
学生研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推导的过程及根据,使学生充分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
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提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例1 把下列各式表示成幂的形式: ⑴
⑵
⑶
练习:
下面的计算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b5·b5= 2b5 ( )
2、b5 + b5 = b10 ( )
3、(-7)6 ·73 = -79( )
4、y5 +2 y5 =3y10 ( )
5、- x2·( -x)3 =-x5 ( )
6、m + m3 = m4 ( )
例2:计算
(3)(x+y) ( x+y)3
公式推广: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以推广为:
( m、n、p 都是正整数)
即:当幂与幂之间相乘时,只要是底数相同,就可以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例3
注:计算时要先观察底数是否相同,不同底的要先化为同底的才可以运用法则.
注意:y的指数是“1”,而不是“0”
例4
太阳系的形状像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大圆盘,光通过这个圆盘半径的时间约为2×104 s,光的速度约为3×105 km/s,求太阳系的直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注意事项: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底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运算时不同底的要先化为同底的,才可以运用法则.
3.解题时,底数是负数的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4.解题时,要注意指数为1的情况,不要漏掉.
课本:P70
A组1、2、3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题并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作点评。
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并进行适当的解题小结。
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完成本题。教师指名回答,并及时小结。
学生以比一比的活动形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环节中,主要突出学生通过相关练习,加深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石,又是在幂的意义的基础上发展的。教师以“计算与问题——观察与猜想——归纳与概括”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探索运算法则,淡化推理论证,强调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操作情境,运用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幂的乘法,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算一算,辩一辩,想一想,议一议等,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探索,交流与讨论,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获得知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