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日月明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运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日、月”两字(附有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日、月”是指什么?
2.师:白天,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夜晚,月亮也反射太阳的光给大地带来光明,那太阳和月亮在一起就更明亮了!所以“日”“月”就组成“明”字,多有趣!(师随机板书:日 月 明)齐读课题。
3.师:课题告诉我们,“日”“月”这两个汉字可以组成新的汉字“明”,而“明”字的意思就是“日、月”这两个汉字意思的组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像“明”这样有趣的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2.同位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合作探究,了解特点
1.出示:明、尘、从、众、双、林、森,指名读。
2.师:认识一个汉字,不仅要知道它的读音,还要知道它的形状、结构、笔画、意思。让我们在小组里从这些方面研究一下这些汉字。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交流汇报。
(1)汉字的形状:这些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的。
(2)汉字的结构:这些汉字组成了上下结构,如“尘”;左右结构,如“明、双、从、林”;品字结构,如“众、森”。
(3)汉字的笔画:笔画发生了变化,如“尘”上部的“小”,竖钩变成了竖;“从、双、林”左边的“人、又、木”,捺要变成点。
(4)根据字形理解汉字的意思: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
尘”的“尘”……
5.出示课后习题,学习“泪、休、歪”。
(1)分析结构。(如“休”左边是“人”,右边是“木”,“人”的捺变成了竖)
(2)出示相关图片,学生观察,理解“泪、休、歪”的意思。
(3)尝试编写韵文。
6.分男女朗读,边拍手边朗读课文前四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木”和“林”两个字,学生读一读。
2.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木”和“林”的笔画数及书写顺序。
3.师生交流:怎样把这两个字写得更漂亮?(“林”的两个“木”要靠近些)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5.师小结:汉字可真有意思!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字,而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韵文。
2.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是会意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分男女朗读,边拍手边朗读课文的前四句。
二、理解意思,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三个小同学在种树,一个人扶着小树苗,一个人填土,一个人浇水。他们种了很多很多树)
2.交流讨论:如果只有一个人种树,结果会怎样?
3.教师导入:是啊,团结力量大,合作能成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团结力量大的谚语。
4.学习“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1)出示“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指名读一读。
(2)学生理解意思,教师明确: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5.学习“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出示“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指名读一读。
(2)随机认识“条、心”两个生字。
(3)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团结起来力量大。
6.学生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朗读课文、师生合作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学习“土、力、心”的读音、笔画数,以及书写顺序。
重点指导:“心”字的笔顺和卧钩的写法。
2.师生交流: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收集有趣的汉字。
板书设计
9 日月明
33381957620日月明 二人从
340296526035团结就是力量
020000团结就是力量
田力男 三人众
小大尖 双木林
小土尘 三木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小组中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深化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充分体验合作的
愉快。
不足之处
卡片的利用不够充分,?在处理本课11个生字上过于仓促,学生认读时间短,还有部分
学生不认识。
教学建议
本课的重点就是识字,但生字和课文又是密不可分的,把生字和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自
己把儿歌引出来,最后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读得顺、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