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立体的截面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34-3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参与切截几何体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重点: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截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能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果刀,火腿肠、苹果,胡萝卜,土豆、黄瓜等,透明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 
 
聪明的厨师能用黄瓜不同的截面拼成美丽的图案装点菜肴,你能用黄瓜切出哪些不同的切面?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切截准备好的黄瓜,并请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展示,引出截面的概念和特点: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从不同的角度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就有可能不同。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的截面》。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物体截面图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在切截过程中截面的产生,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设置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1.猜想可能截出的截面形状,想象怎样能截出这样的截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培养学生体会“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的数学活动过程。 
2.动手操作,亲身感受 
温馨提示: 
制定方案,小组确定要研究的内容:①柱体的截面 
 ②椎体的截面 ③…… 
确定方法:观察、想象、操作、画图、讨论等 
(2)实践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动手切截课前准备的立方体模型。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展示、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 
指生展台展示不同的截面和切截的方法。 
预设1:我们小组切火腿,横着切、竖着切、斜着切,截面分别是 
预设2:我们小组切的是正方体,横着切、竖着切贺沿对角线切,截面分别是 
预设3:我们小组切的是胡萝卜,从不同的角度切,截面的形状分别是 
动画演示有关正方体的切截方式,让学生更系统直观的看到每一种截面的切截方法。 
【设计意图】从活动中去体会空间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几何直觉和抽象思维。 
4.刚才我们研究了关于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生活中物体的问题,那么用一个平面去截其他常见的几何体能够得到什么形状呢?比如说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圆锥和球,截面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能够截出的图形。 
【设计意图】有了对前面实物切截的探索经验,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索中,能够比较合理的进行猜想并作出切截的方案,动手实践验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全班汇报、交流。 
过渡: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意见,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1)圆柱体的截面: 
 
 (2)圆锥体的截面 
 
2.拓展:实际中的应用 
其实,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举例:医学中立体的截面知识的应用实例,CT技术。生活中的蔬菜、水果截面图,家具材料的横截面。 
【设计意图】列举截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开拓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体会本节课知识的应用性。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知道了沿着物体不同的位置切下去,截面的形状会不同,而且还知道了截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全课总结。?说一说与大家共同分享。 
2. 作业:用刀片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去截一个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所截得的截面在一定的创意组合和染色下,制成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下节课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合理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立体的截面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我觉得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切截一个物体很常见,结合本课的内容,我选择了三幅黄瓜菜肴的图片作为本课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较自然地引出探究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再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验证猜想。丰富了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使用建议:课前要让学生准备好实践操作所需的素材;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研究问题的过程、结论、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都要写出来。 
3.需要破解的问题: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有效过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