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1(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11(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06:4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1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祝考试顺利★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回到家,①她又是那个擦地板,为女儿架着竹笼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家里地方cù
xiá,她在走廊边的一个小桌子上备课,椅子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
丈夫性情变得更加暴戾。晚上,她梦见过自己和两个女儿被丈夫打,陷入biàn

lín
shāng的弥留境地,梦到母亲要接自己回家,困在一片芦苇荡里找不到路。
②因为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极为悲观的王国维提到的词。这也是她讲授诗词的特点——③只有讲诗词还是写论文,才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她想过,一个人真的绝望了,哪种自杀的形式最好呢?有人问她,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她答:我是旧的女子,我还有我的父亲,两个女儿。
“后来我(
)了他,是想到王安石的一首诗《拟寒山拾得》。”她记住的与原诗有出入,但她更喜欢自己记住的诗句:风吹瓦坠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从不向旁人(
)自己的不幸,外表平和。
④几十年后他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hēng
B.
lì?chēng
C.
lí?chēn?
D.
lì?chēn??
1.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促狭
遍体嶙伤?
B.
促峽
遍体鳞伤
C.
促狭
遍体鳞伤
?
D.
促峽
遍体嶙伤
2.C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了解
透露
B.
谅解
透露
C.
谅解
流露??
D.
了解
流露
3.B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修改为“她又是那个擦地板,架着竹笼为女儿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

B.②处修改为“即使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王国维提到的极为悲观的词”。
C.③处修改为“不管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D.④处修改为“他几十年后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4.A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根据语境,以下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忆起叶嘉莹,台湾诗人痖弦想起两件事。②如“空谷幽兰”,神情则“意暖神寒”。③一件是在台北远东电影院看电影,他看见相隔不远的走廊上站着一位女子。④身穿米黄色风衣,围着淡咖啡色丝巾,衣着合身,清雅脱俗,对周围乱糟糟的人群视而不见似的。
A.
③④②①??B.
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5.D
6.班级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4分)
(1)[标题拟写]
(东岳校园通讯社12日08时电)?2020年3月11日,本是东岳中学2020届初三学子中考百日誓师的日子。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东岳中学不仅把课堂搬到了“空中”,还把中考誓师转到了“云上”。本次云誓师活动以“2020,追逐青春梦想”为主题,于3月11日19:00在钉钉平台直播。活动全程线上进行,分为回首三年青春,致敬医护人员,祝愿东岳学子,誓师20中考等环节。画面配合着弹幕,有回忆,有温情,有祝福,有向往,既触及心底,又奋进向上。最后云誓师活动在满屏的“东岳加油!中考必胜!”弹幕中完满结束,1小时40分钟的活动收获了28678的超高人气。
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2)[对联征集]同学们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有同学给出了上联,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补写下联。(2分)
上联:空中课堂助力学子追梦
下联:
6.
(1)示例:东岳中学中考百日云誓师大会成功举行(2分)
(2)示例:云上誓师预祝东岳成功(2分)
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青春,沉醉在极烈的书香中。阳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当你仰望天空,轻吟古诗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能想起杜甫“①
,②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④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英雄气概;辛弃疾“⑤
,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昂扬锐气;范仲淹“⑦
,⑧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尚情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漫步古诗词,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吗?
7.
①会当凌绝顶②一览众山小③亲射虎④看孙郎⑤了却君王天下事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先天下之忧而忧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①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②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③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讦,攻击。
②禁中语,宫中事的话题.
③馔,吃喝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8.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宋濂小时候师从名人梦吉、吴莱,后来游学到柳贯、黄溍之门,两人都自认为比不上宋濂,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宋濂的才学渊博。
B.
宋濂性情谨慎,他的居室,题名为“温树”,长期在宫中为官,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
C.
宋濂平时只讲人家的优点,不讲人家的缺点,但文中写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却一反常态,指出了万言书中的缺点。
D.
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从侧面烘托了宋濂的人物形象。
9.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10.
(1)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
(2)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B.颔联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C.颈联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D.全诗格调,始终让人感到沉郁。也很好的印证了诗人当时的处境。
11.D
1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12.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萍”,“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共10分)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
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
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
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还有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策划与播出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B.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
失传等问题。
C.
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D.
从全国范围看,非遗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13.B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
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14.
A【解析】
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
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2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15.A解析
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
16.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16.答案要点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解析】“如何保护和传承”可以针对目前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因此,我们结合三则材料中指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6)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写“他”做事很随便。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17、A
18.
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18.(3分)“窑变”指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魯山花瓷的过程(1分),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相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2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品析下列的句子。(6分)
(1)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
(这是人物语言,分析语言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19.(1)语言描写,表现了他虽然当时非常恼怒,但因为其实是赝品而心虚,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因此不再纠缠想急于离开的心理和虚伪的个性。
(2)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这是描述语言,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2分)。
2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4分)
20.(4分)(答案略。考生能联系“自身缺点受到某人、某事物、某种现象的影响,得到启发,受到警醒,发生质的变化”进行回答,语言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得满分)
四、名著阅读(8分)
东岳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同学们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三篇《在保安》,下面四位同学在读书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理解,根据原著的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在保安,斯诺根据访问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B.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却过于随便,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但自尊心极强,大发脾气的时候会令人害怕。
C.毛泽东在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时眼睛湿润,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搜虱子,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D.红军剧社的作用是唤起农村中亿万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和反抗意识。
21.
C
22.在读书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列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首先,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绝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A.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毛泽东给斯诺留下的印象,体现了纪实文学的特点。
B.这段文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毛泽东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是所谓的“神”,更不是什么“土匪”头子。
C.这段文字中“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指的是毛泽东天生精明,精通中国旧学,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
D.这段文字表明在斯诺眼里,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对农民有着极深的感情。
22.
C
23.在读书活动中小红始终有一个疑问:“红星”凭什么能照耀中国?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说出三个让她信服的理由。
(4分)
23.①有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有一批像朱德、周恩来、贺龙等心怀革命理想、智勇双全、不懈奋斗的红军官兵。③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④蒋介石反动派内部矛盾重重,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军阀明争暗斗,削弱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沙宝亮的歌曲《青春日记》唱到——我在青春的日记里流浪,迷惘的脚步一行一行。走过欢喜走过忧伤,走过那些莫名的惆怅,还有那初次动情的地方。当年龄在记忆里成长,我的目光我的歌唱,每一天都在这里珍藏。我对你谈起的那些梦想,还有我的年少轻狂。青春的日记应该充满阳光,照亮了每一页年轻的时光……
临近毕业,回眸青春,你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想与人分享,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悟想向别人倾诉,请给即将进入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称呼统一为“我的学弟学妹们”,落款统一为“你的学哥(学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1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祝考试顺利★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回到家,①她又是那个擦地板,为女儿架着竹笼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家里地方cù
xiá,她在走廊边的一个小桌子上备课,椅子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
丈夫性情变得更加暴戾。晚上,她梦见过自己和两个女儿被丈夫打,陷入biàn

lín
shāng的弥留境地,梦到母亲要接自己回家,困在一片芦苇荡里找不到路。
②因为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极为悲观的王国维提到的词。这也是她讲授诗词的特点——③只有讲诗词还是写论文,才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她想过,一个人真的绝望了,哪种自杀的形式最好呢?有人问她,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她答:我是旧的女子,我还有我的父亲,两个女儿。
“后来我(
)了他,是想到王安石的一首诗《拟寒山拾得》。”她记住的与原诗有出入,但她更喜欢自己记住的诗句:风吹瓦坠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从不向旁人(
)自己的不幸,外表平和。
④几十年后他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hēng
B.
lì?chēng
C.
lí?chēn?
D.
lì?chēn??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促狭
遍体嶙伤?
B.
促峽
遍体鳞伤
C.
促狭
遍体鳞伤
?
D.
促峽
遍体嶙伤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了解
透露
B.
谅解
透露
C.
谅解
流露??
D.
了解
流露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修改为“她又是那个擦地板,架着竹笼为女儿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

B.②处修改为“即使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王国维提到的极为悲观的词”。
C.③处修改为“不管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D.④处修改为“他几十年后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根据语境,以下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忆起叶嘉莹,台湾诗人痖弦想起两件事。②如“空谷幽兰”,神情则“意暖神寒”。③一件是在台北远东电影院看电影,他看见相隔不远的走廊上站着一位女子。④身穿米黄色风衣,围着淡咖啡色丝巾,衣着合身,清雅脱俗,对周围乱糟糟的人群视而不见似的。
A.
③④②①??B.
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6.班级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4分)
(1)[标题拟写]
(东岳校园通讯社12日08时电)?2020年3月11日,本是东岳中学2020届初三学子中考百日誓师的日子。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东岳中学不仅把课堂搬到了“空中”,还把中考誓师转到了“云上”。本次云誓师活动以“2020,追逐青春梦想”为主题,于3月11日19:00在钉钉平台直播。活动全程线上进行,分为回首三年青春,致敬医护人员,祝愿东岳学子,誓师20中考等环节。画面配合着弹幕,有回忆,有温情,有祝福,有向往,既触及心底,又奋进向上。最后云誓师活动在满屏的“东岳加油!中考必胜!”弹幕中完满结束,1小时40分钟的活动收获了28678的超高人气。
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2)[对联征集]同学们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有同学给出了上联,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补写下联。(2分)
上联:空中课堂助力学子追梦
下联:
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青春,沉醉在极烈的书香中。阳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当你仰望天空,轻吟古诗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能想起杜甫“①
,②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④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英雄气概;辛弃疾“⑤
,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昂扬锐气;范仲淹“⑦
,⑧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尚情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漫步古诗词,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吗?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①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②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③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1
讦,攻击。
②禁中语,宫中事的话题.
③馔,吃喝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宋濂小时候师从名人梦吉、吴莱,后来游学到柳贯、黄溍之门,两人都自认为比不上宋濂,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宋濂的才学渊博。
B.
宋濂性情谨慎,他的居室,题名为“温树”,长期在宫中为官,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
C.
宋濂平时只讲人家的优点,不讲人家的缺点,但文中写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却一反常态,指出了万言书中的缺点。
D.
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从侧面烘托了宋濂的人物形象。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B.颔联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C.颈联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D.全诗格调,始终让人感到沉郁。也很好的印证了诗人当时的处境。
1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共10分)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
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
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
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还有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策划与播出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B.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
失传等问题。
C.
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D.
从全国范围看,非遗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
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2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16.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6)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写“他”做事很随便。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18.
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品析下列的句子。(6分)
(1)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
(这是人物语言,分析语言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2)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这是描述语言,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东岳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同学们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三篇《在保安》,下面四位同学在读书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理解,根据原著的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在保安,斯诺根据访问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B.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却过于随便,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但自尊心极强,大发脾气的时候会令人害怕。
C.毛泽东在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时眼睛湿润,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搜虱子,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D.红军剧社的作用是唤起农村中亿万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和反抗意识。
22.在读书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列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首先,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绝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A.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毛泽东给斯诺留下的印象,体现了纪实文学的特点。
B.这段文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毛泽东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是所谓的“神”,更不是什么“土匪”头子。
C.这段文字中“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指的是毛泽东天生精明,精通中国旧学,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
D.这段文字表明在斯诺眼里,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对农民有着极深的感情。
23.在读书活动中小红始终有一个疑问:“红星”凭什么能照耀中国?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说出三个让她信服的理由。
(4分)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沙宝亮的歌曲《青春日记》唱到——我在青春的日记里流浪,迷惘的脚步一行一行。走过欢喜走过忧伤,走过那些莫名的惆怅,还有那初次动情的地方。当年龄在记忆里成长,我的目光我的歌唱,每一天都在这里珍藏。我对你谈起的那些梦想,还有我的年少轻狂。青春的日记应该充满阳光,照亮了每一页年轻的时光……
临近毕业,回眸青春,你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想与人分享,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悟想向别人倾诉,请给即将进入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称呼统一为“我的学弟学妹们”,落款统一为“你的学哥(学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
9(共37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11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11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0分)
回到家,①她又是那个擦地板,为女儿架着竹笼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家里地方cù
xiá,她在走廊边的一个小桌子上备课,椅子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
丈夫性情变得更加暴戾。晚上,她梦见过自己和两个女儿被丈夫打,陷入biàn

lín
shāng的弥留境地,梦到母亲要接自己回家,困在一片芦苇荡里找不到路。
②因为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极为悲观的王国维提到的词。这也是她讲授诗词的特点——③只有讲诗词还是写论文,才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她想过,一个人真的绝望了,哪种自杀的形式最好呢?有人问她,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她答:我是旧的女子,我还有我的父亲,两个女儿。
“后来我(
)了他,是想到王安石的一首诗《拟寒山拾得》。”她记住的与原诗有出入,但她更喜欢自己记住的诗句:风吹瓦坠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从不向旁人(
)自己的不幸,外表平和。
④几十年后他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hēng
B.
lì?chēng
C.
lí?chēn?
D.
lì?chēn??
1.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促狭
遍体嶙伤?
B.
促峽
遍体鳞伤
C.
促狭
遍体鳞伤
?
D.
促峽
遍体嶙伤
2.C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了解
透露
B.
谅解
透露
C.
谅解
流露??
D.
了解
流露
3.B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修改为“她又是那个擦地板,架着竹笼为女儿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人”

B.②处修改为“即使悲观的心境,她那段时间喜欢读王国维提到的极为悲观的词”。
C.③处修改为“不管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真的感受、真的体会才会写出来,讲出来”。
D.④处修改为“他几十年后才向叶嘉莹本人承认,那晚在电影院看见的女子就是她”

4.A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根据语境,以下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忆起叶嘉莹,台湾诗人痖弦想起两件事。②如“空谷幽兰”,神情则“意暖神寒”。③一件是在台北远东电影院看电影,他看见相隔不远的走廊上站着一位女子。④身穿米黄色风衣,围着淡咖啡色丝巾,衣着合身,清雅脱俗,对周围乱糟糟的人群视而不见似的。
A.
③④②①??B.
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5.D
6.班级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4分)
(1)[标题拟写]
(东岳校园通讯社12日08时电)?2020年3月11日,本是东岳中学2020届初三学子中考百日誓师的日子。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东岳中学不仅把课堂搬到了“空中”,还把中考誓师转到了“云上”。本次云誓师活动以“2020,追逐青春梦想”为主题,于3月11日19:00在钉钉平台直播。活动全程线上进行,分为回首三年青春,致敬医护人员,祝愿东岳学子,誓师20中考等环节。画面配合着弹幕,有回忆,有温情,有祝福,有向往,既触及心底,又奋进向上。最后云誓师活动在满屏的“东岳加油!中考必胜!”弹幕中完满结束,1小时40分钟的活动收获了28678的超高人气。
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6.
(1)示例:东岳中学中考百日云誓师大会成功举行(2分)
(2)[对联征集]同学们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有同学给出了上联,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补写下联。(2分)
上联:空中课堂助力学子追梦
下联:
(2)示例:云上誓师预祝东岳成功(2分)
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青春,沉醉在极烈的书香中。阳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当你仰望天空,轻吟古诗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能想起杜甫“①
,②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④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英雄气概;辛弃疾“⑤
,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昂扬锐气;范仲淹“⑦
,⑧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尚情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漫步古诗词,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吗?
7.
①会当凌绝顶②一览众山小
③亲射虎④看孙郎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⑥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①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②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③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讦,攻击。
②禁中语,宫中事的话题.
③馔,吃喝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8.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宋濂小时候师从名人梦吉、吴莱,后来游学到柳贯、黄溍之门,两人都自认为比不上宋濂,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宋濂的才学渊博。
B.
宋濂性情谨慎,他的居室,题名为“温树”,长期在宫中为官,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
C.
宋濂平时只讲人家的优点,不讲人家的缺点,但文中写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却一反常态,指出了万言书中的缺点。
D.
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从侧面烘托了宋濂的人物形象。
9.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10.
(1)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
(2)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B.颔联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C.颈联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D.全诗格调,始终让人感到沉郁。也很好的印证了诗人当时的处境。
11.D
1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12.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萍”,“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共10分)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
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
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
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还有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
?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大众日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策划与播出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B.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
失传等问题。
C.
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D.
从全国范围看,非遗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13.B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
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14.
A【解析】
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
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2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15.A解析
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
16.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16.答案要点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解析】“如何保护和传承”可以针对目前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因此,我们结合三则材料中指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1)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2)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3)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4)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5)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6)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7)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8)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9)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10)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11))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12)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13)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14)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15)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16)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17)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6)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写“他”做事很随便。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17、A
18.
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18.(3分)“窑变”指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魯山花瓷的过程(1分),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相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2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品析下列的句子。(6分)
(1)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
(这是人物语言,分析语言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19.(1)语言描写,表现了他虽然当时非常恼怒,但因为其实是赝品而心虚,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因此不再纠缠想急于离开的心理和虚伪的个性。
(2)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这是描述语言,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2分)。
2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4分)
20.(4分)(答案略。考生能联系“自身缺点受到某人、某事物、某种现象的影响,得到启发,受到警醒,发生质的变化”进行回答,语言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得满分)
四、名著阅读(8分)
东岳中学某班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根据要求,完成21-23题。
21.同学们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三篇《在保安》,下面四位同学在读书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理解,根据原著的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在保安,斯诺根据访问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B.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却过于随便,完全不在乎个人外表,但自尊心极强,大发脾气的时候会令人害怕。
C.毛泽东在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时眼睛湿润,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搜虱子,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D.红军剧社的作用是唤起农村中亿万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和反抗意识。
21.
C
22.在读书活动中,有四位同学谈了对下列一段话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首先,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绝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A.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毛泽东给斯诺留下的印象,体现了纪实文学的特点。
B.这段文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毛泽东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是所谓的“神”,更不是什么“土匪”头子。
C.这段文字中“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指的是毛泽东天生精明,精通中国旧学,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
D.这段文字表明在斯诺眼里,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对农民有着极深的感情。
22.
C
23.在读书活动中小红始终有一个疑问:“红星”凭什么能照耀中国?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说出三个让她信服的理由。
(4分)
23.①有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有一批像朱德、周恩来、贺龙等心怀革命理想、智勇双全、不懈奋斗的红军官兵。③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④蒋介石反动派内部矛盾重重,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军阀明争暗斗,削弱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沙宝亮的歌曲《青春日记》唱到——我在青春的日记里流浪,迷惘的脚步一行一行。走过欢喜走过忧伤,走过那些莫名的惆怅,还有那初次动情的地方。当年龄在记忆里成长,我的目光我的歌唱,每一天都在这里珍藏。我对你谈起的那些梦想,还有我的年少轻狂。青春的日记应该充满阳光,照亮了每一页年轻的时光……
临近毕业,回眸青春,你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想与人分享,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悟想向别人倾诉,请给即将进入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称呼统一为“我的学弟学妹们”,落款统一为“你的学哥(学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600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