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20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0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应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0分)
A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_____。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_____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生行有余派、马派,净行有金派、郝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guó
cuì”,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
zào
yì。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①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创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②梅兰芳尤其特别注重手的艺术表现。③过去老一辈表演的旦角,都较少露出手来。④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ǔ
gēng
B.qū
gēn
C.qū
gēng
D.qǔ
gēn
A
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粹
造谐
B.国萃
造诣
C.国萃
造谐
D.国粹
造诣
2.
D
3.
下列依次填入A段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人才云集
百家争鸣
B.人才云集
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
百家争鸣
D.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3.
D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通过他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
B.②处修改为“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C.③处修改为“都很少露出手来”
D.④处修改为“通过运用不同的手势”
B
5.
B段横线处有一组句子被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下列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②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③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
④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C??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
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2分)
6.(1)示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
(2)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对他进行劝说。(3分)
(2)××: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贴好了分类标签,您投放也方便。(总分3分。有称谓1分;内容恰当1分;语言得体1分。)
7.
根据语境及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古人多以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李白面对金樽美酒,却觉索然无味,用“(1)
,(2)
”(《行路难(其一)》)的两个比喻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前路上的艰难险阻;范仲淹“(3)
,(4)
”(《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功业未建的无奈和感慨;辛弃疾用(5)
,(6)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白发已生,壮志未酬的无奈;苏轼用“(7)
,(8)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的雄心壮志。
7.(1)欲渡黄河冰塞川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人不寐
(4)将军白发征夫泪
(5)了却君王天下事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持节云中
(8)何日遣冯唐
?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8.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2分)
A.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B.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C.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D.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8.
A??
9.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诠释“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这一准则。
C.(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孔子的劝导行事,赐给孔子廪丘邑。
9.
D??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0.①从前(有人)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②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11.语段(甲)中的乞人和语段(乙)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2分)
11.
语段(甲):人虽然饥饿,却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
语段(乙):因为孔子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义”,在取舍上更应该做到“义”不苟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共5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秋容如拭”一句传神地写出明丽的秋景,表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了词人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关注世事民生,痛恨封
12.
A
13.结尾长叹“青衫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共10分)
材料一: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出台一系列放宽地摊管理的政策,“地摊经济”悄然火了起来,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增加了工作岗位。受疫情影响,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摆个地摊,也能养活自己。据报道,自3月15日,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就业岗位。
其次,增加了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都感到“钱紧”,这个时候更要动起来!在郑州,白领们放下面子,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
最后,激活了城市经济。地摊经济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带动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城市路边的地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摊售卖的物品多数比超市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地摊经济究竟有多火?》)
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7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55%,达到10年来最高值。
(摘编自《全国积极拥抱“地摊经济”》)
材料三:
放宽地摊管理,搞活路边经济,宜作长久之计,而不是应对疫情、促进就业、恢复经济的权宜之计。
有3094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网友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有57.1%的受访网友表示,流动摊贩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温度;实际消费方面,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光顾摊贩。
由此可以看到,流动摊贩颇受市民欢迎,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宜“管死”。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附近住宅、交通情况,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严格管住食品安全底线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摊贩自觉做好卫生安全工作,禁止占用盲道……应当说,具体规范措施不难找,关键是有没有长期思维,如果仅仅作为权宜之计,一阵风过后还是“严管”,一切照旧,难免会引来诟病。
需要指出的是,地摊并非就代表脏乱差,上述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摊贩,其中25%的受访者表示,摊贩虽多,但井然有序。这个比例还不算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个“井然有序”上把文章做好,相信地摊经济、路边经济会受到更大的欢迎,也会引来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既然是一项受老百姓欢迎的经济形态,相关部门不如借机发力,甚至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规划地摊经济,重新定位,提高层次,让城市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展现街头文化、路边经济接地气的温情一面,激发更多的经济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松绑地摊经济
不妨加以长远考虑》)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疫情之下,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因此,有市民就临时摆个地摊,挣点钱贴补家用或缓减经济压力。
B.近30天,“摆摊技巧”对90后这批人群的吸引力最大,超过50%的关注者均为90后。
C.受访网友中支持放宽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自己也会光顾地摊的占比均超过七成。
D.作者认为相关部门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要立足长远、扬长避短、因地施策,让其“井然有序”。
14.C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3.15”之后,成都市就明确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岗位。
B.白领们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路边经济引来了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C.热度最高的搜索内容为“年轻人适合摆什么地摊”,表明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所以对这种“新经济”积极参与。
D.只有25%的受访者认为地摊是井然有序的,可见地摊中脏乱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整改空间。
15.D
16.下列对“摆好地摊”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摆地摊的多是年轻人,同时要找准市场需求问题,可能要以女性为主要销售对象。
B.地摊占道要适度,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
C.严格管住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
D.摆地摊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家门口、路边,甚至汽车后备箱等都可以摆摊设点。
(3)不少于600字。
16.D
17.近年来,“地摊经济”尤为火热,说一说“地摊经济”有怎样的优势?请你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4分)
17.
(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5分)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1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18.
D
19.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3分)
19.①儿女常回家看看;②儿女生活幸福,做个好人(好官);③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找麻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④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富足);⑤邻里关系和睦。(任选3点)
20.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共6分)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3分)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分)
20.
①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内容由浅入深,情感层层升华。(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21.
①关爱(理解)子女,教子有方。如: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不易。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如: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生活困难时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如: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等。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马纯上)相见。公孙道:“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小弟仰慕,晋谒已迟。请问批文章是怎样个道理?”马二先生道:“全不可带词赋气。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所以小弟批文章,总是采取《朱子语类》、《四书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B.马二先生经过一条小街,街上有几个簇新的书店。店里贴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销?”书店人道:“墨卷①只行得一时,哪里比得古书②。”
C.话说那日清晨,文瀚楼店主人走上楼来,匡超人问是何事。主人道:“目今我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又要批的好,又要批的快。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若出的迟,就误了一次发售机会,这书刻出来,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号,还多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送与先生。不知先生可赶的来?”
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主人道:“须是半个月内有的出来,觉得日子宽些;不然,就是二十天也罢了。”匡超人心里算计,半个月料想还做的来,当面应承了,当晚点起灯来不住手的批,就挑出五十篇,听听那谯楼上,才交四鼓。
匡超人屈指六日之内,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又做了个序文。选本已成,书店里拿去看了,回来说道:“向日马二先生,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不想先生批的恁快!我拿给人看,说又快又细。这是极好的了!先生住着,将来各书坊里都要来请先生,生意多哩!”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八回)
注释:①墨卷:指考场所作八股文。②古书:指古代经典书籍。
22.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举应试士子为了金榜题名,需要经过评点的历科试卷作为参考资料。
B.从马二先生关于如何给八股文写批语的议论可见八股文是排斥文学的。
C.因为读书人特别偏爱八股文,所以卖八股文选集的生意总是非常兴隆。
D.“将来各书坊里……生意多哩!”说明匡超人评点考卷受到市场欢迎。
22.
C
23.评点应试的八股文章本只是一项生意,马二先生却“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请简要分析马二先生这样做为什么不合适。(2分)
23.要点:对假行销一时,作为参考贷料的考试点评,没必要引经据鼻、深思熟电、过度调释。否则就会错过考生需要的时机,即错过最佳发售时机。
24.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4分)
24.《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推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五
、作文(共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
(2)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25.
作文略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0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应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0分)
A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_____。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_____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生行有余派、马派,净行有金派、郝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guó
cuì”,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
zào
yì。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①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创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②梅兰芳尤其特别注重手的艺术表现。③过去老一辈表演的旦角,都较少露出手来。④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ǔ
gēng
B.qū
gēn
C.qū
gēng
D.qǔ
gēn
1.
A
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粹
造谐
B.国萃
造诣
C.国萃
造谐
D.国粹
造诣
2.
D
3.
下列依次填入A段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人才云集
百家争鸣
B.人才云集
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
百家争鸣
D.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3.
D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通过他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
B.②处修改为“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C.③处修改为“都很少露出手来”
D.④处修改为“通过运用不同的手势”
4.
B
5.
B段横线处有一组句子被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下列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②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③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
④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5.
C??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
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2分)
?
(2)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对他进行劝说。(3分)
6.(1)示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
(2)××: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贴好了分类标签,您投放也方便。(总分3分。有称谓1分;内容恰当1分;语言得体1分。)
7.
根据语境及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古人多以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李白面对金樽美酒,却觉索然无味,用“(1)
,(2)
”(《行路难(其一)》)的两个比喻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前路上的艰难险阻;范仲淹“(3)
,(4)
”(《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功业未建的无奈和感慨;辛弃疾用(5)
,(6)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白发已生,壮志未酬的无奈;苏轼用“(7)
,(8)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的雄心壮志。
7.(1)欲渡黄河冰塞川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人不寐
(4)将军白发征夫泪
(5)了却君王天下事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持节云中
(8)何日遣冯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8.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2分)
A.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B.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C.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D.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8.
A??
9.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诠释“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这一准则。
C.(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孔子的劝导行事,赐给孔子廪丘邑。
9.
D??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0.①从前(有人)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②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11.语段(甲)中的乞人和语段(乙)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2分)
建专制。
11.
语段(甲):人虽然饥饿,却仍将“义”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可以宁死不食。
语段(乙):因为孔子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义”,在取舍上更应该做到“义”不苟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共5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秋容如拭”一句传神地写出明丽的秋景,表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了词人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关注世事民生,痛恨封
12.
A
13.结尾长叹“青衫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共10分)
材料一: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出台一系列放宽地摊管理的政策,“地摊经济”悄然火了起来,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增加了工作岗位。受疫情影响,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摆个地摊,也能养活自己。据报道,自3月15日,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就业岗位。
其次,增加了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都感到“钱紧”,这个时候更要动起来!在郑州,白领们放下面子,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
最后,激活了城市经济。地摊经济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带动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城市路边的地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摊售卖的物品多数比超市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地摊经济究竟有多火?》)
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7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55%,达到10年来最高值。
(摘编自《全国积极拥抱“地摊经济”》)
材料三:
放宽地摊管理,搞活路边经济,宜作长久之计,而不是应对疫情、促进就业、恢复经济的权宜之计。
有3094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网友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有57.1%的受访网友表示,流动摊贩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温度;实际消费方面,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光顾摊贩。
由此可以看到,流动摊贩颇受市民欢迎,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宜“管死”。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附近住宅、交通情况,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严格管住食品安全底线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摊贩自觉做好卫生安全工作,禁止占用盲道……应当说,具体规范措施不难找,关键是有没有长期思维,如果仅仅作为权宜之计,一阵风过后还是“严管”,一切照旧,难免会引来诟病。
需要指出的是,地摊并非就代表脏乱差,上述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摊贩,其中25%的受访者表示,摊贩虽多,但井然有序。这个比例还不算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个“井然有序”上把文章做好,相信地摊经济、路边经济会受到更大的欢迎,也会引来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既然是一项受老百姓欢迎的经济形态,相关部门不如借机发力,甚至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规划地摊经济,重新定位,提高层次,让城市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展现街头文化、路边经济接地气的温情一面,激发更多的经济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松绑地摊经济
不妨加以长远考虑》)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疫情之下,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因此,有市民就临时摆个地摊,挣点钱贴补家用或缓减经济压力。
B.近30天,“摆摊技巧”对90后这批人群的吸引力最大,超过50%的关注者均为90后。
C.受访网友中支持放宽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自己也会光顾地摊的占比均超过七成。
D.作者认为相关部门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要立足长远、扬长避短、因地施策,让其“井然有序”。
14.C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3.15”之后,成都市就明确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岗位。
B.白领们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路边经济引来了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C.热度最高的搜索内容为“年轻人适合摆什么地摊”,表明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所以对这种“新经济”积极参与。
D.只有25%的受访者认为地摊是井然有序的,可见地摊中脏乱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整改空间。
15.D
16.下列对“摆好地摊”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摆地摊的多是年轻人,同时要找准市场需求问题,可能要以女性为主要销售对象。
B.地摊占道要适度,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
C.严格管住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
D.摆地摊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家门口、路边,甚至汽车后备箱等都可以摆摊设点。
(3)不少于600字。
16.D
17.近年来,“地摊经济”尤为火热,说一说“地摊经济”有怎样的优势?请你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4分)
17.
(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5分)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1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18.
D
19.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3分)
19.①儿女常回家看看;②儿女生活幸福,做个好人(好官);③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找麻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④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富足);⑤邻里关系和睦。(任选3点)
20.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共6分)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3分)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分)
20.
①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内容由浅入深,情感层层升华。(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21.
①关爱(理解)子女,教子有方。如: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不易。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如: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生活困难时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如: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等。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马纯上)相见。公孙道:“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小弟仰慕,晋谒已迟。请问批文章是怎样个道理?”马二先生道:“全不可带词赋气。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所以小弟批文章,总是采取《朱子语类》、《四书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B.马二先生经过一条小街,街上有几个簇新的书店。店里贴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销?”书店人道:“墨卷①只行得一时,哪里比得古书②。”
C.话说那日清晨,文瀚楼店主人走上楼来,匡超人问是何事。主人道:“目今我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又要批的好,又要批的快。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若出的迟,就误了一次发售机会,这书刻出来,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号,还多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送与先生。不知先生可赶的来?”
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主人道:“须是半个月内有的出来,觉得日子宽些;不然,就是二十天也罢了。”匡超人心里算计,半个月料想还做的来,当面应承了,当晚点起灯来不住手的批,就挑出五十篇,听听那谯楼上,才交四鼓。
匡超人屈指六日之内,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又做了个序文。选本已成,书店里拿去看了,回来说道:“向日马二先生,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不想先生批的恁快!我拿给人看,说又快又细。这是极好的了!先生住着,将来各书坊里都要来请先生,生意多哩!”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八回)
注释:①墨卷:指考场所作八股文。②古书:指古代经典书籍。
22.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举应试士子为了金榜题名,需要经过评点的历科试卷作为参考资料。
B.从马二先生关于如何给八股文写批语的议论可见八股文是排斥文学的。
C.因为读书人特别偏爱八股文,所以卖八股文选集的生意总是非常兴隆。
D.“将来各书坊里……生意多哩!”说明匡超人评点考卷受到市场欢迎。
22.
C
23.评点应试的八股文章本只是一项生意,马二先生却“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请简要分析马二先生这样做为什么不合适。(2分)
23.要点:对假行销一时,作为参考贷料的考试点评,没必要引经据鼻、深思熟电、过度调释。否则就会错过考生需要的时机,即错过最佳发售时机。
24.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4分)
24.《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推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五
、作文(共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
(2)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25.
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20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一、积累与应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0分)
A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_____。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_____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生行有余派、马派,净行有金派、郝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guó
cuì”,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强
zào
yì。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①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创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②梅兰芳尤其特别注重手的艺术表现。③过去老一辈表演的旦角,都较少露出手来。④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
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ǔ
gēng
B.qū
gēn
C.qū
gēng
D.qǔ
gēn
2.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粹
造谐
B.国萃
造诣
C.国萃
造谐
D.国粹
造诣
3.
下列依次填入A段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人才云集
百家争鸣
B.人才云集
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
百家争鸣
D.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他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通过他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
B.②处修改为“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C.③处修改为“都很少露出手来”
D.④处修改为“通过运用不同的手势”
5.
B段横线处有一组句子被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下列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②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③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
④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7.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
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8.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9.
(1)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2分)
?
(2)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对他进行劝说。(3分)
10.
根据语境及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古人多以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李白面对金樽美酒,却觉索然无味,用“(1)
,(2)
”(《行路难(其一)》)的两个比喻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前路上的艰难险阻;范仲淹“(3)
,(4)
”(《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功业未建的无奈和感慨;辛弃疾用(5)
,(6)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白发已生,壮志未酬的无奈;苏轼用“(7)
,(8)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的雄心壮志。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8.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2分)
A.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B.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C.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D.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9.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诠释“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这一准则。
C.(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孔子的劝导行事,赐给孔子廪丘邑。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1.语段(甲)中的乞人和语段(乙)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共5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秋容如拭”一句传神地写出明丽的秋景,表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了词人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关注世事民生,痛恨封建专制。
13.结尾长叹“青衫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共10分)
材料一: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出台一系列放宽地摊管理的政策,“地摊经济”悄然火了起来,其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增加了工作岗位。受疫情影响,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摆个地摊,也能养活自己。据报道,自3月15日,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就业岗位。
其次,增加了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都感到“钱紧”,这个时候更要动起来!在郑州,白领们放下面子,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
最后,激活了城市经济。地摊经济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带动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城市路边的地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摊售卖的物品多数比超市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地摊经济究竟有多火?》)
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7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55%,达到10年来最高值。
(摘编自《全国积极拥抱“地摊经济”》)
材料三:
放宽地摊管理,搞活路边经济,宜作长久之计,而不是应对疫情、促进就业、恢复经济的权宜之计。
有3094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网友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有57.1%的受访网友表示,流动摊贩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温度;实际消费方面,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光顾摊贩。
由此可以看到,流动摊贩颇受市民欢迎,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宜“管死”。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附近住宅、交通情况,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严格管住食品安全底线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摊贩自觉做好卫生安全工作,禁止占用盲道……应当说,具体规范措施不难找,关键是有没有长期思维,如果仅仅作为权宜之计,一阵风过后还是“严管”,一切照旧,难免会引来诟病。
需要指出的是,地摊并非就代表脏乱差,上述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摊贩,其中25%的受访者表示,摊贩虽多,但井然有序。这个比例还不算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个“井然有序”上把文章做好,相信地摊经济、路边经济会受到更大的欢迎,也会引来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既然是一项受老百姓欢迎的经济形态,相关部门不如借机发力,甚至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规划地摊经济,重新定位,提高层次,让城市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展现街头文化、路边经济接地气的温情一面,激发更多的经济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松绑地摊经济
不妨加以长远考虑》)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疫情之下,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因此,有市民就临时摆个地摊,挣点钱贴补家用或缓减经济压力。
B.近30天,“摆摊技巧”对90后这批人群的吸引力最大,超过50%的关注者均为90后。
C.受访网友中支持放宽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自己也会光顾地摊的占比均超过七成。
D.作者认为相关部门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要立足长远、扬长避短、因地施策,让其“井然有序”。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3.15”之后,成都市就明确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两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岗位。
B.白领们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路边经济引来了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C.热度最高的搜索内容为“年轻人适合摆什么地摊”,表明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所以对这种“新经济”积极参与。
D.只有25%的受访者认为地摊是井然有序的,可见地摊中脏乱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整改空间。
16.下列对“摆好地摊”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摆地摊的多是年轻人,同时要找准市场需求问题,可能要以女性为主要销售对象。
B.地摊占道要适度,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
C.严格管住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
D.摆地摊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家门口、路边,甚至汽车后备箱等都可以摆摊设点。
17.近年来,“地摊经济”尤为火热,说一说“地摊经济”有怎样的优势?请你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5分)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1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19.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3分)
20.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共6分)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3分)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分)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A.蘧公孙与马二先生(马纯上)相见。公孙道:“先生来操选政,乃文章山斗,小弟仰慕,晋谒已迟。请问批文章是怎样个道理?”马二先生道:“全不可带词赋气。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所以小弟批文章,总是采取《朱子语类》、《四书或问》上的精语。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B.马二先生经过一条小街,街上有几个簇新的书店。店里贴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销?”书店人道:“墨卷①只行得一时,哪里比得古书②。”
C.话说那日清晨,文瀚楼店主人走上楼来,匡超人问是何事。主人道:“目今我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又要批的好,又要批的快。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若出的迟,就误了一次发售机会,这书刻出来,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号,还多寡有几两选金和几十本样书送与先生。不知先生可赶的来?”
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主人道:“须是半个月内有的出来,觉得日子宽些;不然,就是二十天也罢了。”匡超人心里算计,半个月料想还做的来,当面应承了,当晚点起灯来不住手的批,就挑出五十篇,听听那谯楼上,才交四鼓。
匡超人屈指六日之内,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又做了个序文。选本已成,书店里拿去看了,回来说道:“向日马二先生,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不想先生批的恁快!我拿给人看,说又快又细。这是极好的了!先生住着,将来各书坊里都要来请先生,生意多哩!”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八回)
注释:①墨卷:指考场所作八股文。②古书:指古代经典书籍。
22.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举应试士子为了金榜题名,需要经过评点的历科试卷作为参考资料。
B.从马二先生关于如何给八股文写批语的议论可见八股文是排斥文学的。
C.因为读书人特别偏爱八股文,所以卖八股文选集的生意总是非常兴隆。
D.“将来各书坊里……生意多哩!”说明匡超人评点考卷受到市场欢迎。
23.评点应试的八股文章本只是一项生意,马二先生却“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请简要分析马二先生这样做为什么不合适。(2分)
24.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4分)
五
、作文(共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
(2)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