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1: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手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3.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手法。
2.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白鹭与白鹤、苍鹭、朱鹭的图片以及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我来描述你来猜”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用几句话来描述你喜欢的一种鸟,其他同学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一种鸟。
(1)课件出示几种有特色的鸟类图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写“鹭”,“鹭”字,一捺要写得如白鹭飞翔时要舒展身姿一样;下面的鸟头不宜写得太过狭长,最后一横要写长,不要与旁边笔画相连,这样才能写出一个美美的“鹭”字。
2.接下来就随着郭老先生的笔迹去探寻白鹭的与众不同之处。
4.是啊,白鹭真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白鹭》。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提升表达能力,增加学生诗歌积累的同时,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本课的描写对象——白鹭身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白鹭的美?
2.请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明确:
外形美: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韵味美: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都很有韵味。
三、细读文章,品味内涵
1.品味外形美
(1)白鹭的外形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适宜)
(2)从哪里看出了适宜?出示图文: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你能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出来吗?(雪白、铁色、青色)读出白鹭的色彩美。
(3)出示图文: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写出了白鹭的美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白鹭在作者的眼中是非常完美的。)
(4)为了突出白鹭的美,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呢?(对比)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明确: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课件出示图文: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教师点拨: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图片出示几幅鸟儿的图片,也请同学们尝试着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
2.课件播放白鹭图片,教师介绍,并配杜牧的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3.师生配乐分读。
4.品味诗韵。
(1)白鹭如此之美,所以作者如何比喻?(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2)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精致、精美)
写出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感;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读,美文学习更需要读。从一开始就读起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越读越好,这样学生才能够较好地把握课文主体内容。?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将目光转移到课文的第6至第8自然段,自由朗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给这三幅优美的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你们讨论的结果,看看哪个小组起的名字最有诗意、最有创意。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同学们起的名字都比较贴切,很有自己的想法。(将学生的内容板贴在黑板上)
2.赏析“清田垂钓图”。
(1)预设学生回答: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捉鱼”呢?
(2)作者说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
在郭老先生的眼中,白鹭只是站在那里钓鱼就已经是一幅绝佳的画,它值得被镶嵌在玻璃框里,让我们读出这幅图画的美丽。
(3)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4.赏析“树顶瞭望图”。
(1)预设学生回答:
师: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叫“嗜好”?你有“嗜好”吗?
生:就是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生:晴天的清晨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瞭望。
师:说的真好,为什么不是“望哨”呢?
(2)指名回答,你打算怎么理解这个词?
教师点拨:当然不是望哨,望哨是警惕的、高度紧张的,这与前面的悠然是不是相矛盾?望哨是有些人对白鹭的偏见,而郭老先生绝不容许人们对白鹭有一点点的误会,这就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出示图文,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于树顶瞭望,想象一下,它在瞭望什么呢?
“如果这是一位白鹭小宝宝,她可能会……”
“如果这是一位白鹭母亲,她可能会……”
“如果这是一位白鹭老者,他可能会……”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郭老先生的这一问,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白鹭啊!让我们把它的韵味读出来。
5.赏析“黄昏低飞图”。
(1)怎么理解“清澄”?(清明澄澈)这个词语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点拨:“清澄”一词,用得太恰当了。白鹭的美丽高洁、超凡脱俗就是对这个词的最好诠释,是将这个抽象的词形象化了,是将这个词赋予了生命。
(2)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了吗?黄昏看见白鹭低飞,为什么成了“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出示图文,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放学后,在回家路上的孩童见到低飞的白鹭……”
“忙完了一天的劳作,农民伯伯抬头看到低飞的白鹭……”
“烧好晚饭,等待家人回来的爸爸妈妈看到低飞的白鹭……”
(5)教师小结:看着白鹭乘夕阳归去,多么有诗情画意啊!让我们把这种充满生命力的美丽读出来。
(6)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
7.作者为了赞美白鹭,选择了三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景来证明白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那么有韵味,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参与度,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巧妙利用文中的“留白”,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教材内容,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无穷的魅力。】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为何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教师点拨:诗是优美的、押韵的、充满想象的, 而散文诗的语言更加优美、凝练,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在我们平常人的眼中,白鹭只是一种常见的鸟,因为常见到其美而被人忽略。然而在作家的眼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作家独到的比喻,是作家独特的感受和美的发现。“精巧的诗”是作家对白鹭特点的集中概括,也是文章的文眼。
2.同学们,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所说(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的文字:“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老师真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去捕捉、去挖掘生活当中像白鹭这样如画、如歌、如诗的美!
【设计意图:白鹭给人无限的遐想,作者巧妙的联想,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表达方法,使笔下的白鹭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感受都源于一个“情”字,课堂充满感情,是老师煽出来的情,是学生悟出来的情,教师煽动性的话语,让学生喷薄而出的情感按耐不住,真是情到用时方恨少,整个课堂充满情感,一切水到渠成。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
【板书设计】
1、白鹭?
??
外形美? 韵味美
适宜 清田垂钓图??
树顶瞭望图 ?
黄昏低飞图 ???
?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抓住文章的中心内涵,与学生共同完成,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中心内容,体现文章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