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 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 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0 23: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抗战家书背后的民族精神
——第 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背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 24 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生动诠释,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本课分为四个子目,分别是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如何认识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浓厚,在初中八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有 4 节课的内容,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初步了解,能够基于初中基础进行提升学习和训练。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地位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将基于课标要求,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史料研习,引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解释历史;开展问题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全面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教学难点:抗战家书背后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借助地图、表格、文字等史料,通过时间轴梳理抗日战争的史实,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理解和体会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
能够分析、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通过小组合作,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增强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抗战家书,以小见大,理解在历史大背景下爱国将领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感受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抗日战争期间的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寄托了当时中国军民为国家存亡而将生死置之度外、视生死如鸿毛的家国情怀。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三封抗战家书,感受一个民族在烽火中的执著与反抗, 感受这些爱国将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
(二)新课讲授
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材料:谢晋元在致连襟兄弟张萍舟的信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增援中, 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希释可也。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抗战家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 25 页
教师设问:此封家书写于何时?“沪战”指的是什么事件?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如何?日军是否实现战略意图?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指挥者。这是谢晋元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一封家书。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
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家书写于 1937 年
10 月 18 日,淞沪会战已进行了两个多月,此时距 10 月 26 日谢晋元率部坚守四
行仓库只有短短 8 天。
日军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强调“速战速决”,企图集中兵力在最短时间内打败中国军队,逼使中国政府屈服。但低估计了中国军民的抵抗能力,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 “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除此之外,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还组织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材料: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教师设问: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历史证据做出你的解释。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对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初期要肯定,抗战爆发以来的这一年多时间内,国民党的表现是积极的。但后期要批评。我们既要恰如其分地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它在抗战中的局限性。
(过渡)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敌后战场:中流砥柱
材料:左权在致夫人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抗战家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 135-136 页
探究:左权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家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那么“艰难”?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这封家书写于 1942 年 5 月 20 日,正值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残忍、灭绝人性的大“扫荡”。面对险恶的战争环境—太行山根据地是天不雨、地久旱、人缺粮,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对抗战胜利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家书透露出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这封信表达出对女儿的思念以及渴望全家团聚的心情。此信写完后不到几天(5 月 25 日),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时年 37 岁。




探究:根据课文,完成时间轴中①②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讲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
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
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 105
个团,约 20 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 百团大战后,日军进行了报复性的“大扫荡”,导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左权就牺牲于日军的“大扫荡”中。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促成和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军民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
辟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逐步成为抗战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对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斗争中日益壮大成熟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能够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敢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过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在这过程中,中国坚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立场, 并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抗击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是如何团结的?
国际战场:同仇敌忾
材料:戴安澜在致妻子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抗战家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 99 页
探究:戴安澜将军写这封家书的背景是什么?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入缅作
战?如何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这是戴安澜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1942 年 3 月 22 日)。1942
年,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 200 师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并在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




探究:根据课文,完成时间轴中①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整体,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于中国
的抗战和整个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远征军具有顽强的作战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沉重打击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设问: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
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减轻了日本法西斯对其他地区的压力,支援了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当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
(过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日本侵略者是怎样失败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又有哪些呢?
抗战胜利:凤凰涅磐
教师讲述: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 月 2 日, 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之后每年的 9 月 3 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0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探究:抗战家书是在抗日战争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其中所体现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抗战家书和抗战场景中去追寻,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任意一种或整体)的相关史实。(要求: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抗战家书是在抗日战争特定背景中形成的,记录着战争的血腥,
记录着日寇的残酷,对中国侵略造成的恐怖和灾难;也记录了书写者爱国激情与柔情似水的一面。抗战家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和基石。
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尤其需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板书设计
抗战家书背后的民族精神
—第 24 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作业布置
分别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的重大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