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完成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壕吏(完成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6 17:24:14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闻诸子说道以明智,
听百家论衡以养谐。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巧慧。
(一)读书和出游时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长安十年时期
《兵车行》、《丽人行》诗篇,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
《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
不朽诗篇,现实主义的高峰。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
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
代由盛到衰的真实的历史面貌。自唐以来,
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
被看作一代师宗,被尊为“诗圣”。
《石壕吏》
杜甫
注意生字:
吏: l ì 逾:y ú
邺:yè 戍: shù
咽: yè 妪 : yù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
老翁攀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在安史之乱时以途中所见所闻而作的组诗“三吏”、“三别”,用实录的笔法记下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其中诗云:“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读《三吏》、《三别》,你一定要读到抑扬顿挫、读到涕泪满襟,你才能真正读懂了杜甫。
他悲悯的目光拂过失去亲人的老妇,拂过边疆浴血牺牲的将士,从一个家庭延伸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杜甫用他的一生抒写着仁爱的内涵,他厌恶战争与仇恨,认为只有爱、宽容与同情才能拯救我们这个世界。
让我们的心灵根植于大地,吸收苦难和幸福,承接光明和黑暗,最终从叶片上滴下一颗颗关于爱和同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