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考模拟冲刺(二)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的是( )
A.牛顿——磁偏角
B.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值
C.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解析:首先发现磁偏角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B
2.2011年3月10日南京上空出现如图所示的圈圈.经调查,圈圈是两架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的白色雾气组成,形成白色雾气的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液化 D.凝固
解析: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含有大量水蒸气,在高空遇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答案:C
3.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解析:光经过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虚像是光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物体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
答案:B
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的时间,小华跑得较快
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较长
解析:由图知小华在相同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 s小华走的路程长,速度快.
答案:C
5.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中子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内部结构与太阳系相似,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精细的结构,电子很小,要用放大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答案:C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解析: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电流,A、C选项中都有电源,A选项研究的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C项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D项是奥斯特实验,是电生磁现象.故B图正确.
答案:B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三孔插座是为了节能
B.三脚插头内有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外壳相连
C.熔丝(俗称保险丝)烧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高压警示牌提醒我们安全电压为220V
解析:三孔插座有一孔接地线,是为了用电安全,三脚插头有一脚
与用电器外壳连接插入三孔插座时把外壳与大地连在一起,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其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电路总功率过大,二是电路发生短路;高压警示牌提醒我们电压高于安全电压,靠近危险,并不说明电压一定为220 V.
答案:B
8.城市交通主干道路的交叉口都装有“电子摄像头”.如图,它能适时记录交通违章现象.这些“电子摄像头”相当于( )
A.平面镜成虚像
B.凹透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虚像
D.凸透镜成实像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D
9.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解析: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推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所以推力等于阻力.
答案:D
10.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解析: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无论在河中还是在海中航行,浮力都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答案:D
11.在物理实验中,通常要进行多次实验,如:①“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③“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时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属于从不同情况下探究普遍规律的实验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压值、电流值是为了说明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答案:B
12.某同学做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他所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源电压为6 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 Ω,定值电阻R0为10 Ω,S闭合后,在实验操作无误的情况下,正确的说法是( )
A.电流表最大示数为0.6 A
B.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
C.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1 V
D.电阻R0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8 W
解析: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测R0两端的电压,且其最大值为3 V,R0的功率最大,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3.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________传递信息的.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罩中,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结果发现罩内手机彩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这是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
解析:手机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手机放入真空罩彩灯闪烁说明手机接收到了信号,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听不到手机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电磁波 真空
14.汽车散热水箱中的冷却剂中主要含有水、酒精和一些添加剂,以防冻、防沸、防腐蚀.以水为主要成分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添加酒精是冬季时利用它________较低的性质;汽车散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发动机内能的.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常被用作冷却剂,冬天气温较低,水在0 ℃结冰后很容易冻裂循环管道,酒精的凝固点较低(-117 ℃),添加到水中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答案:比热容 凝固点 热传递
15.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
解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要看清零刻线和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3.05(3.03~3.07都可以) -6 热胀冷缩
16.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图所示,小明嗅到醋的味道,这能说明分子一直处于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才使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答案:引力 斥力 无规则运动
17.如图是一种在沙滩上行驶的沙地车,它的轮胎又宽又大,这是为了减小车辆对地面的________,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摩擦力.
解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一般都改变受力面积来增大减小压强,沙滩松软承受的压强较小,沙地车轮胎又宽又大减小了压强,轮胎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答案:压强 增大
18.如图所示,用1.2 N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重为2 N的物体,物体上升0.1 m所用时间为4 s.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答案:0.06 83.3%
19.如图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象,物理学中叫做伏安特性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工作时灯丝的电阻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当小灯泡在U=4 V时,灯泡灯丝的电阻为______Ω;当小灯泡中流过0.3 A的电流时,它消耗的功率是______W.
解析:电阻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答案:不同 10 0.6
20.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至21:30是“地球一小时”的倡议时间,今年当晚南京有400余幢大楼同时熄灭1小时节电8×104度,等于节约________J的电能,大约相当于________kg煤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煤炭的热值为2.9×107 J/kg);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这些电能全部被水吸收可以将________kg 20 ℃水烧开[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答案:2.88×1011 104 8.57×105
三、作图题(21、22题每题2分,23题3分,共7分)
21.如图所示,由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入射点.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作A点的像A′,过S点的反射光线其延长线也过A′,这样就确定了入射点,然后再完成光路图.
答案:
22.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位置,标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及电源的正负极.
解析:根据图知,螺线管右端为S极,由安培定则知螺线管上电流方向为向上,所以电源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答案:
23.如图所示,蜡烛经凸透镜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请画出入射光线ab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过程).
解析:a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过其像点.画出第一条光线,再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做出两个焦点.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24题6分,25题8分,26题10分,共24分)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明点燃A蜡烛,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相同为止,这时发现A蜡烛像与B蜡烛的大小________ .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________(填序号)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点燃的是A蜡烛,从这一侧看才能看到A在镜中的像.
答案:(1)相等 (2)B
25.在“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中最小的砝码放到天平上使天平再次平衡, 此时测出小石块质量为25 g;
(3)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 中,结果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答案:(1)右 (2)移动游码 (3)20 (4)2.6×103
26.某实验小组用图中的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测得数据如下表:
(1)根据测量的数据,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要正确测量动力大小,应沿_____方向匀速拉动弹簧秤.
实验次数 1 2 3
动滑轮重G动/N 0.53
钩码重G物/N 1 2 4
钩码上升高度h物/m 0.1 0.1 0.1
动力F动/N 0.7 1.1 2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动/m 0.3 0.3 0.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47.6% 66.6%
(3)请你帮助计算出第二次实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填在表格中.
(4)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5)分析实验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变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变________.
答案:(1)
(2)竖直向上 (3)60.6% (4)C (5)大
五、计算题(27题6分,28、29每题9分,共24分)
27.如图所示为某电热饮水机的电路原理图,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饮水机热水箱内水温达到92 ℃时开关S1自动断开,处于保温状态;当水温降到一定温度时,S1又闭合,重新加热,已知电源电压保持220 V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 210 Ω,电阻R2的阻值为121 Ω,求:
(1)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时的电功率是多少?
(2)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少?
28.建筑物的“整体平移”就是将大楼托换到一个托架上,这个托架下部有滚轴,滚轴下部有轨道,然后将建筑物与地基切断,这样建筑物就形成了一个可移动体,然后用牵引设备将其移动到固定的新地基上.
(1)某次平移过程中,机械用4×106 N的拉力拉动别墅缓慢平移了50 m,机械对别墅做了多少功?
(2)这幢别墅质量达1×107 kg,而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5×105 Pa,为防止房屋下陷,支撑面至少要多大面积?(支撑面的质量忽略不计,g取10 N/kg)
29.森林是一巨大的天然“氧吧”,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小明同学为测量地球表面植物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6 kg的水,水面的表面积为0.1 m2,经太阳垂直照射15 min,温度升高了5 ℃,请计算:
(1)实验时6 kg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地表植物接收太阳能的能力与水相等,每平方米绿色植物每秒接收的太阳能为多少焦?
答案:解:(1)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4.2×103 J/kg·℃×6 kg×5 ℃=1.26×105 J
(2)1平方米面积上吸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