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含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含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22: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异的幻象;《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45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3个词语。
◎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
◎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语言积累 ◎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
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书面表达 ◎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能给习作加题目。
快乐读书吧 ◎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裙、怜、饿、焰”6个字,会写“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脉络。
3.感受小女孩处境的悲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书写生字,导入课题。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柴”字,边写边提示:此木为柴,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火柴。学生认识火柴。
3.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篇与火柴有关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简介单元学习要点: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火柴”既是串起整个故事的线索,又有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柴”,用“柴”字的书写导入新课,简单明了。引入课题后,勾连单元篇章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第一组:旧围裙 又冷又饿 富商 卷发
第二组:点燃 火焰 蜡烛 划着
第三组:挣 几 晃 喷
(1)学生读准字音后,通过看图片、找反义词等方法加深对生字及词语的理解。
(2)观察“燃、焰、烛”,发现偏旁的共同特点,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特别关注“蜡”是虫字旁,通过了解“蜡”的本义加强理解识记。
(3)回顾“挣、几、晃、喷”这几个字在以前学过的读音。引导关注新读音:这几个字,可不止一个读音,在下面的句子中它们读什么?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了。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
?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
学生用不同的读音组词语,比较辨读。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朗读。
4.整体感知后,结合课文和自己初步的理解填一填。
一个(     )的小女孩
填写时,可简单说明填写的依据。对“一个(    )的小女孩”的填写,鼓励多种填法,如:可怜、悲惨、孤单、美丽、乖巧、善良。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引导:这篇童话很长,为了更好地读懂它,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你为什么这么分?
预设:
第一部分(1~4):写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5~9):写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设计意图】 珍视阅读初体验,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的起点。这一板块通过几个词语的填写,为学生搭建表达的支架,能帮助学生总结初读文本的感受,然后理清脉络,实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板块三 朗读课文,感受悲惨
1.由图及文,感受“可怜”。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插图。
引导:你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哪些情景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2)自由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与插图对应的描写,读一读,说说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紧扣外貌,初感“可怜”。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②学生关注词语,感受“可怜”。
预设:
ɑ.时间、天气:大年夜,天下着雪,又冷又黑的夜晚。
引导理解:大年夜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是团圆温暖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小女孩本应该在温暖的家里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可是,此刻她在街上干什么?
b.小女孩的外貌、动作、神态: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又冷又饿、哆哆嗦嗦、金黄的长头发。
③引导:“红一块青一块”说明了什么?你从“哆哆嗦嗦”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她没注意自己那美丽的长头发?
④指名朗读。
2.对比朗读,再悟“可怜”。
(1)关注贫穷的处境。
引导:同学们,这样冷的夜,这样特殊的日子,小女孩却一个人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
(2)交流语句,读出处境的悲惨。(课件出示)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引导:这是一双怎样的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学生在朗读中关注到:“一双拖鞋”——联系下着雪,感受寒冷。
“那么大”,联系下文“可以用它当摇篮”——对比一双小脚,感受不合脚。
“是她妈妈穿的”——没有属于自己的鞋,家里也没有比拖鞋更好的鞋。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②引导:从“又冷又饿、烤鹅的香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理解后朗读: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③引导:同学们看到图画中的房子,感受到了什么?读读写小女孩家里情况的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引导:风雪交加的大年夜里,小女孩没有保暖的鞋子,只能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没有可以吃的食物,只能饿着肚子在街上冻着;没有可以遮蔽风雪的房子,只能哆哆嗦嗦地蜷缩在墙角里。让我们再次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交流后回读板书: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悲惨)的小女孩。
3.关注细节,感受“孤单”。
(1)读句子,找细节。
导语:此刻,如果有一件棉衣在你身上,有一双鞋子在你家中,有一份食物在你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引导: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衣物、食物拿来帮助小女孩,这是多么可贵的同情心哪。读一读这些句子,句子中一定有一些细节深深地刺痛了你,找到那些细节,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刺痛了你。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2)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朗读。
预设:抓住句中细节,如,“马车飞快地冲过来”“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谁也没给过”“不敢回家”“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感受小女孩无人关心,没人疼爱,孤独可怜。
(3)课堂小结。
走进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悲惨、孤单的小女孩。这样寒冷的夜里,小女孩最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图,是直观的会说话的文字,课文插图是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这一环节的教学,用插图引入,由图及文,为学生进入文本打开大门,为理解小女孩的“可怜”埋下伏笔。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从品读图片、追问原因、关注细节,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她的可怜、悲惨,不仅在于生活的极度贫困,还在于心灵的孤苦无依。
板块四 观察发现,练写生字
1.书写生字。
(1)出示“旧、怜、焰”。
①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这3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②教师范写“怜、焰”,特别让学生注意“怜”字左右等高,竖心旁要写得长一些;“焰”字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③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
(2)教师范写“裙、饿”。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2.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带生字的词语,以及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
这一环节首先是承上启下,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说话练习的设计,既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小女孩的印象,加深对其悲惨处境的认识,为后文理解幻象背后深藏的强烈愿望埋下伏笔,又是语言表达的训练。写字练习本着识写分开,逐步落实的原则,夯实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蜡、烛、伸”等7个字,会写“忽然、地板、烛光、温和、赶紧、痛苦、清晨”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通过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充分表达自己多角度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1)开火车认读词语。
火柴 围裙 可怜 哪怕 暖和 火焰 蜡烛 亮光
忽然 地板 烛光 温和 赶紧 痛苦 清晨
(2)听写词语,同桌改错。(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
2.看图说话,回顾“可怜”。
(1)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看着这幅图画,咱们回顾一下小女孩的处境,用几句话说一说,并在这几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用上“可怜的小女孩”。
(2)出示结局,导入新课。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质疑: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了,可是为什么嘴角带着微笑呢?
预设:小女孩死前曾经看到过许多美丽的幻象。
板块二 研读幻象,读懂愿望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初步了解内容。
导语:让我们走进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想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交流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什么时,可能有难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辨析,得出看到的是“和奶奶一起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根据学生概括,相机出示课件)
2.研读第一次擦燃火柴,习得阅读方法。
(1)读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读一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找出后把描写幻象的部分打上加粗的红色波浪线)
(2)朗读感悟,读懂愿望。
①指导学生根据语义,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恰当的重音,感受火光的奇异、火炉的精致、炉火的旺盛。
②联系课文中小女孩的处境,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看到这样的火炉,你是什么心情?又会怎么做?
预设:抽出火柴时,那么紧张,火柴划着了又是那么激动,看到火柴发出奇异的光,又是那么惊奇,感受到温暖是那么兴奋。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体会的心情读带感叹号的句子。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③读后引导: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一根小小的火柴有这样的光亮吗?真的能带来这样的温暖吗?为什么小女孩会有这样的幻想呢?聪明的你,能读懂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吗?
(3)小结学法。
①引导交流: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的?
②教师小结:先找出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再读出幻象的美丽,最后在读中体会出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3.迁移学法,读懂其余四次愿望。
(1)学生按教师要求自主研读。
?找出火柴擦燃后看到的幻象,画上波浪线。
?自主朗读,读出幻象的美丽、奇异。
?小组内讨论:透过小女孩的幻象,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愿望?完成图表。
(2)交流阅读成果。
①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应的句子,学生朗读展示。
②利用填写的图表,交流幻象背后的愿望。
这一环节首先从整体入手,概括提炼出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然后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通过朗读感受幻象的神奇,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让学生掌握学法后,自主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板块三 回读课文,再悟愿望
1.整体阅读,发现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变化。
教师引导:小小的火柴,多么神奇,带给我们小女孩那样美丽的幻象,让我们感受故事中的想象多么丰富、奇妙。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到那些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读一读,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关注擦燃火柴的变化,再悟强烈愿望背后的“可怜”。
(1)阅读后发现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行为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交流。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导语:从不敢到犹豫,从犹豫不决到一根接着一根,从一根一根到擦燃一大把火柴,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小女孩这样做呢?
(2)把现实与幻象形成对比(幻象源于现实):现实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等与幻象对比更能体会小女孩的悲惨。
引导:每一次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看到的是什么?
(3)教师小结。
一根小小的火柴,不过萤火之光,可对于小女孩来说,却是如此温暖,如此美好,如此幸福,一旦靠近,便再也控制不住想要紧紧抓住,可是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一次次落空,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直到最后,不顾一切,想要留住慈爱的奶奶,留住这世上曾经唯一疼爱过她的奶奶。
(4)入境体会。
引导:我们看到了小女孩对幸福如此强烈的渴望,同时,我们的心也为之轻轻颤抖,是什么使我们的心为之颤抖呢?(学生交流)
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
一个多么悲惨的小女孩!
一个多么孤单的小女孩!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美妙的幻象与内心的渴望都不过是作者描写的表象,作者经由这个表象要传达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对话?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行为就是对话的入口。因此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关注火柴的变化,拎出擦燃火柴的句子,集中感受小女孩的渴望,同时对比朗读美妙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最后把自己放进文本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悲惨和孤单,对小女孩产生深切的同情。
板块四 探索主题,走向童话
1.研读“微笑”。
(1)学生自主朗读第10自然段。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导语:小小的火柴,一次次擦燃,一次次熄灭,美丽的幻象一次次出现,一次次破灭,同学们,小女孩擦燃的仅仅是火柴吗?破灭的仅仅是幻象吗?
引导: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深深打动了你?小女孩为何微笑?
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关爱,在这样悲惨的处境里,小女孩有过抱怨吗?有过哀痛吗?在擦燃火柴的过程里,她心里只有什么?
预设:只有希望、只有温暖、只有光明、只有幸福。
引导:这希望、这温暖、这光明、这幸福是谁给予的呢?仅仅是火柴吗?仅仅是幻象吗?
小结:是小女孩一颗向往美好的心啊!心怀美好,追求美好,哪怕处境悲惨,也能让小女孩嘴角带笑,哪怕冻死街头,也会幸福安详!
(2)理解“幸福”: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两个“幸福”的含义。(课件出示)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①引导交流: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学生读后谈谈对小女孩的幸福的理解。
②引导对话:此刻,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你心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你想对她说什么?仿照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更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如果你来到我的身边,我会(把好吃的、好玩的都送给你,让你不再孤单、寒冷)。
2.回味故事,走近童话。
(1)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
请再次浏览童话,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感受。
(2)简介作家。
导语:这样动人的故事,是谁写的呢?就是一个叫作安徒生的丹麦作家写的。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家,世界童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
小结:今天,我们读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发现了藏在童话中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同时透过想象,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故事中深藏的秘密,获得新的力量。这是安徒生爷爷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也是童话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
(3)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
【设计意图】 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时代相隔甚远,读懂她的悲惨,对其命运产生同情,不应该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 因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引导学生通过“微笑”去探索悲惨境遇中小女孩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并由此走向《安徒生童话》,走向童话的阅读。同时,把“快乐读书吧”的部分内容前置,实现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架构。
板块五 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1.指导写字。
(1)写“蜡、烛、伸、板”。
①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教师范写“蜡”,特别指导“蜡”右半边的笔顺。
③学生练写“蜡”,展示评价。
④学生自主练写“烛、伸、板”,同桌互评。
(2)写“忽、富、颗”。
①引导观察:这三个字怎样写才美观?(学生交流)
②教师范写“忽”,提示:注意上下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协调。
③学生自主写“富、颗”。
2.抄写词语。(忽然、地板、烛光、温和、赶紧、痛苦、清晨)
【设计意图】 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手段,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汉字,让学生手、脑并用,提高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童话,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六年级,统编版教材把它安排在三年级,内容相同,目标不同。综合考虑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特点,展开教学,现反思如下:
这是统编教材第一个以文体为主题的单元,童话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本单元的篇章页里,提示语文要素也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想象”既是阅读童话的路径,也是阅读童话的目标。所以教学中,以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
紧扣幻象,弄懂童话的意义。幻象的背后是小女孩怎样的愿望?透过愿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整节课通过读看到的幻象、品擦燃火柴的过程、把幻象与现实进行对比、剖析小女孩冻死街头时嘴角的微笑,步步靠近、层层深入,最终抵达童话的意义——无论生活怎样痛苦,都要心怀美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美不只在于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更在于它绽放出的动人心魄的人性之美,从而产生阅读童话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