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必修二湘教版(2019)
生活性服务业
——以金融服务业为例
服务业概述
生活性服务业
——以商业服务业为例
导学问题:
1.什么是服务业?有哪几类?
2.服务产品具有哪些特征?
3.公共服务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近些年来,每年的 11 月 11 日,又称“双十一”,一个由网络电商平台制造出来的节日,演变成今天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全民购物狂欢节”。线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线下的物流、服务、体验相融合,商品零售业正在发生“流通革命”。
探究
事例略。相同点:不管是实体店购物还是网络购物,最终目的都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商品,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到最高性价比的商品,希望买到的商品“物美价廉”。
1. 列举一个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网购事例,说一说网络购物与传统实体店购物有哪些异同。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比较项目
传统实体店购物
网络购物
价格
较高
较低
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能亲身体验
消费者不能体验
便利程度
逛街,出门繁琐
足不出户
商品种类
有限制
品种繁多,可供消费者选择
质量感受
消费者能明显感觉到
消费者只能通过眼睛观察
售后服务
简便,可直接到店中解决
繁琐
优点
假货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仔细挑选
价格低,打折力度大,不受天气影响
不足
款式少,价格高,逛街累,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质量难以保证,网上描述信息与实物差别很大
时间限制
白天营业
24小时营业
沟通交流
及时,方便
繁琐,消费者需要等待答复
运输方式
不需要,消费者付款后就能拿走商品
通过各种物流公司进行运送,在运送途中商品可能损坏
交易安全
很安全,当面交易,无中间环节
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快捷支付等
不同点:网购页面介绍与实物效果
2.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1)政策支持,助力电子商务的发展;
(2)互联网技术发展驱动电子商务产业创新;
(3)网民规模的迅速增长奠定了线上消费的基础;
(4)移动支付为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提供了便捷性与安全性;
(5)电商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服务业概述
是指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
或企业的集合。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1.概念:
2.分类:
服务业的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服务范围广等特点。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具有服务对象以家庭和居民为主、行业种类繁多等特征。
公共服务业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服务社会大众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遍在性等特征。
阅读
公益性、非营利性、遍在性等 。
3.服务业的特征:
(1)生产性服务业:
(2)生活性服务业:
(3)公共服务业:
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服务范围广等 。
服务对象以家庭和居民为主、行业种类繁多等 。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服务业不仅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作用:
将下列行业按服务业类型进行归类,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并比较不同服务行业的异同。
①工业设计;②医疗;③休闲旅游;④保险;⑤法律咨询;⑥家政服务;⑦美容健身;⑧社区管理;⑨社会组织。
活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服务业类型
主要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设计
生活性服务业
休闲旅游、家政服务、美容健身
公共服务业
医疗、保险、法律咨询、社区管理、社会组织
1.什么是金融服务业?包括哪些部门?
2.金融服务业有什么特点?
3.金融中心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4.大城市有哪些区位优势?
导学问题:
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
1.金融服务业:
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
2.分类:
(1)银行:
是办理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
的金融机构。
(2)证券交易所:
是买卖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
有价证券的市场。
(3)信托:
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
(4)保险公司:
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
全球金融活动大部分集中在主要的中心城市,
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跨越国家边界,
连接世界各地。
3.显著特点:
尽管在区域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但仍然
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
4.金融中心:
(1)含义:
是指这样一些城市或区域,它们凭借优越的经
济、政治、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
础设施。
(2)区位因素:
经济、政治、地理条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
(4)目前主要全球金融中心:
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
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
和金融结算地。
(3)作用:
系于时区的全球金融中心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可以 24 小时连续不断地进行交易。亚太地区东京、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在即将收盘的时候,伦敦等欧洲的金融市场开市;伦敦金融市场交易后不久,纽约等美洲金融市场开市;在美国最后一个金融市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金融市场交易结束前一个小时,东京金融市场又开市营业。一个主要金融市场收市的时间,能够衔接另一个主要金融市场开市的时间,见图3--32。
阅读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伦敦拥有悠久的银行业传统,又是主要的港口、资本中心和铁路交通网中心;众多的优势都集中到这个地方……伦敦不仅是全世界银行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性金融部门的总部集中地,这些金融部门包括世界著名的股票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保险市场、各种商品期货市场,以及管理服务部门的支持性基础设施。
活动
(1)分析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区位条件。
伦敦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雄厚的经济基础、灵活创新的监管机制与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精通金融业务的优质专业人才、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宜居城市等区位优势。
(2)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与东京、香港同一时区,可以与伦敦、纽约构建24小时接力交易)、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全、雄厚的经济实力、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及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面积和发展潜力、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2. 有观点认为,金融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投资,因而金融公司可在任意地点开辟新的办公地点;同样,股票交易将不再被束缚在特定的城市,而且消费者有众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选择。可是,全球金融业的整体地理格局几乎没有变化。少数国际化大都市,特别是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法兰克福,仍然控制着全球国际金融交易的绝大部分。议一议,在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为什么金融控制能力仍集中在少数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区域的经济中心,也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它需要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以及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服务业或支持性产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资金流通环境;同时,其依托的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随着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集聚在大城市。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③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④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
⑤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
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⑦广阔的市场需求。
5.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地及其优势
(1)区位选择地:
大城市
(2)区位优势:
1.“世界 500 强”是人们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通俗叫法。据下表,完成相关任务。
(1)在世界政区图上,标出表中城市。
活动
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东亚、欧洲、北美;各国首都拥有的500强企业占全国比重较大。近些年,东亚的北京与东京集中了较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2)简述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空间分布演变的特点。
(3)以某中心城市为例,说明其吸引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入驻的优势条件。
例如北京:中国央企集聚;各类智力、技术、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得天独厚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便利开放的投资与贸易环境。
2. 从生产性服务业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行业(除金融服务业外),分析下列因素对该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你选择的行业是: 。
物流业(举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影响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尽可能靠近终端市场,以便提高市内货物配送时效,降低配送成本;或者以接近目标客户群和核心客户群为佳
集聚
集聚会产生各类运输流、资金流、网络信息流、人才技术流,集聚在空间范围内形成新的功能区和产业园区
人才
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交通通信
交通环境对于物流业集聚的形成至关重要,运输条件便捷、运输效能通畅的机场周边、河海区域及道路交会处成为物流企业的选址要地。信息化、电子化及智能化是各个物流节点密切交织和网络化联系的必要条件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将推动中国物流行业进一步能力分化和重整洗牌。“智能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物流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快速迭代
政策与制度
物流产业的持久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支持及保障,关乎物流企业发展的产业融资制度、市场准入退出规范、物流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及物流保障制度等政策的明确规定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
交通、市场、行政等因素的发展和变化。
三、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
1.商业服务业:
以商品流通及相关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产
品的行业
3.商业中心形成和布局的因素:
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类服务行业。
2.商业服务业类型: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基于一个理想区域的假设条件提出的。这个理想区域是均一的平原,没有自然障碍;人口均匀分布,各地交通便利程度一样;消费者的需求由最近的中心地提供,人们的收入与对货物或服务的需求相适应;所有的中心地为获取最大利润都追求尽可能大的市场。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如下:
中心地 向周边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是提供货物和服务职能。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服务范围 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门槛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所服务人数。所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所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阅读
4.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对周围地区承担中心服务职能,理论上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服务区的中心。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形服务区域转换为六边形服务区域。
在一个理想区域,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但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
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服务职能覆盖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职能,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周边 6 个次一级中心地连线构成的正六边形。依此类推,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嵌套网络商业服务等级体系。
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2)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
(3)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彼此距离、六边形数目的关系:
(4)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嵌套网络商业服务等级体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服务职能
彼此距离
六边形数目
高
大
多
远
少
低
小
少
近
多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自元代以来,北京不仅是首都,还作为重要的商业中心,经历了长期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商业格局。元代,依托大运河和发达的水陆交通,沿湖岸码头,靠近钟、鼓楼一带,形成了京城一级商业中心——钟鼓楼市,两个次级商业中心——枢密院角市和羊角市,分别位于皇城东西门外。明清时期,由于城内码头和航道的废弃,并随着紫禁城的扩建,分别形成了以前门为核心的一级中心地,东四、西四、菜市口、崇外市场上升为二级中心地,东单、西单、地安门、新街口、北新桥为三级中心地。20 世纪初,拉通了被皇城阻隔的街道,城市交通得到改善,王府井商业中心地位上升,成为一级中心地,与前门形成两大商业中心,西单、地安门、天桥上升为二级中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北京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新的商业中心不断涌现。长安街延长拓宽,提高了西单的可达性,使之成为一级中心地,与王府井、前门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商业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北京环线和轨道交通的逐渐完善,交通干道沿线建成诸多大型超市和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布局表现出向外扩散和多中心发展的趋势。
1. 读图 3-34,指出元代、明清时期和 20 世纪初北京商业中心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商业中心增多、等级升高,向外围扩散,影响因素有交通、市场及城市规划等。
2. 结合图 3-35、图 3-36,指出北京主要商圈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未来哪些商圈的中心可能会演变为一级中心地或二级中心地。
北京的商圈历来有“东重西轻、北重南轻、内重外轻”的特点。核心商圈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是由产业带动而形成的,其中尤以高科技电子产业为主的中关村商圈、以体育产业为主的亚奥商圈最为突出。伴随着北京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政策红利、轨道开通、城市外拓,北京四环外南部的商圈中心会演变为一级中心地或二级中心地。
(1)更加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
(2)更加注重区位条件的变化。
(3)更加强调网络的支撑。
5.生活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电子商务改变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就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O2O 电子商务即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消费者的费用。通过网店,商品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集聚强大的消费能力。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O2O 电子商务满足了双方的需要,于是上门送餐、配送生鲜、网络约车等各种 O2O模式层出不穷。
阅读
从生活性服务业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行业(除商业服务业外),分析下列因素对该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你选择的行业是: 。
零售业(举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影响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人口分布
邻近商圈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决定了零售业的数量、规模、货物品种
可达性
到商店距离的远近影响其规模、档次,交通通达性会扩大商圈人口。城市的公交站、地铁站数量以及停车场的规模也会影响其分布
市场
商圈集聚效应所带来的商业网点辐射力的增强,同时也加剧竞争
税收与政策
会对零售业区位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
活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区位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服务业类型的布局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对服务业区位影响很大。市场需求越大,服务产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服务业布局更灵活,并促进了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交通通达度高的城镇,人流量大,有利于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集聚
信息化
信息化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信息化水平成为现代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需要专业化人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因素
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地区。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与专业化的管理技术相融合,布局更加广泛,服务更为完善
国家政策
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