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教案(含反思)(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金色的草地教案(含反思)( 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23: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画面激趣,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1)教师板书“草地”一词,引导:看到这个词,你们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叠加词语,再想画面。
教师在“草地”前加上“金色的”,再引导:你的头脑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道疑惑,激情趣。
(1)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预设:草地怎么可能是金色的?如果是金色的,那又是怎样的草?
(2)小结:是啊,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课题中的词语想画面,根据文字信息在头脑中描绘出形象可感的画面,将文字视觉化,让文字鲜活起来,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文字的意义。同时,提问是玩转思维的碰碰车,激发疑问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疑惑,读课文。
(1)课件出示初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生字和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识生词,写生字。
(1)激趣:草地里藏着一些词语宝宝,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2)读词。
课件出示:
蒲公英 玩耍 打哈欠 钓鱼 合拢
①指名领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
适时正音:“蒲”读第二声,“英”是后鼻音,“耍”是翘舌音。
②读到“打哈欠”和“合拢”时,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③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蒲”“英”都有草字头?
教师小结:许多汉字的形旁揭示了它的字义。“蒲”中有草字头,说明这是一种植物,下面的三点水表示它生长的环境,即“蒲”是一种生长在浅水或池沼中的植物。“英”本来指没有绽开的花朵,因此这个字也是草字头。
(3)写字。指导书写“蒲”“英”。
①观察田字格中的“蒲”“英”,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范写“蒲”。指导要点:这个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扁宽,盖住下面的部分,最后一点不能漏。
③学生练写3个。
④展示,点评。
⑤对照要求再写一个。
⑥学生独立书写“英”,提示撇、捺要写舒展。
3.解疑惑,谈印象。
(1)巧引导,找联系。
引导: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有什么联系吗?
课件出示: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①语感训练:谁能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②指名读,范读,说说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③再指名读,读出画面感;齐读,读出场景美。
(2)读课文,说印象。
①读了课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有趣)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草地的可爱、有趣?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是根据课题激疑——初读课文解疑——抓场景,整体感知这一思路进行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相机学习关键字词,渗透汉字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
板块三 想象场景,体验美好
1.读句子,说场景。
课件出示: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1)读好断句。
(2)读到这个句子,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什么场景?
2.演场景,谈感受。
(1)演一演:同桌表演“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2)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紧扣课文第2自然段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来评价。结合表演理解“一本正经”“打哈欠”。
(3)谈一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
3.小结。
难怪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齐读,读出感叹的语气!读出赞美的语气!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抓住描写场景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读文本,边读边想象,把一个个固定的文字读活,让它们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活的画面。然后通过演——评——谈,感受草地给文中的“我”和弟弟带来的快乐,也感受到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快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勾连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乡下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常常 玩耍 一本正经 绒毛 假装 哈欠
(2)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一段话?(指名交流)
2.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借助这些词语描述了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的场景。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草地、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的许多乐趣。其实,它们给文中的“我”带来的乐趣远不止这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还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的设计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需要。用给定的词语说话,既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也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勾连旧知,服务于新知学习的需要,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板块二 链接习题,学习观察
1.读语段,找变化。
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有什么新发现。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谈变化,学观察。
(1)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
课件出示:
早上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2)摆词卡,完成板书。
时间 草地颜色



(3)结合表格与第3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说说草地的变化。
(4)老师小结:作者在不同时间观察到的草地颜色不一样。看来我们观察事物时,也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连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3.找原因,学观察。
(1)启发思考:同一片草地,在不同时间颜色不一样,真是太奇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原因,视频印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让学生观察。
(3)出示句子,学生表演读。
课件出示: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变化的原因?
小结:作者不仅能进行连续观察,而且观察得非常细致!
4.摆词语卡,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时间 草地颜色 蒲公英的花






(1)引导: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花朵的张开、合拢关系密切。老师这儿有三张词语卡,(合拢张开合拢)放在哪儿比较合适呢?
(2)学生上讲台贴词卡。
(3)借助板书,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之间的关系。
(4)在书上完成课后第二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想象画面,抓住表示时间和表示颜色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摆一摆、演一演、写一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板块三 指导书写,拓展交流
1.指导书写:合拢、有趣、喜爱、观察。
重点指导“察”。
察:宝盖要写得稍宽,盖住下面的部分;里面的左上部件是变形的肉月旁,所以里面有两点;右上的部件就像一只手;“示”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这个字才算摆得平稳。
2.视频引导观察。
(1)引导回忆: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植物在不同时候是不一样的吗?
(2)播放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的视频。让学生选一段视频,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变化。
(3)交流。
3.课后观察实践,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也可以种豆芽或种白菜,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要选择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变化的原因。随时注意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提供视频素材,让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当堂练习,目的是降低观察难度,激发兴趣。课后观察是观察学习的迁移,对怎么观察、怎么思考给予指导,既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也有利于落实单元习作目标,“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反思】
本课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了童真童趣。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因此课文也承载着指导习作的使命。写作训练是贯穿单元的一条清晰主线。我认为要让主线鲜明,首先必须做好铺垫训练。本课的教学我在指导学生了解上一课的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在本课通过了解同一事物——草地,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每一板块的教学最后都与细致观察建立起联系,让细致观察与作者笔下的鲜活场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个层次的训练是模仿训练。学习了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草地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让学生尝试着观察含羞草、向日葵等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并尝试着了解变化的原因,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个层次就是针对训练,观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后我让学生种豆芽进行观察,学生兴致很高,另外,观察兴趣的培养和维持与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一样重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始终记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