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掌 声
教学目标
1.认识“默、势”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3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7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默、势”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3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7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质疑问难
1.(播放音乐)激情导入:这首歌好听吗?这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还能传情达意呢!看,(课件出示图片)当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空时,当奥运健儿手捧鲜花,夺得金牌,载誉而归时,掌声充满着祝贺与欢迎, 蕴含着无尽的喜悦……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掌声》。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掌”与手有关,所以下部是个“手”字,谁能给它组词?(手掌、鼓掌、掌心)
3.质疑问难: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1)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2)谁为谁鼓掌?(3)掌声中包含着什么?……
4.导入新课: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疑问,快走进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而了解课文围绕“掌声”主要讲了什么。
板块二 整体感知,合作释疑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上难读的字、句标上记号,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掌声”主要讲了什么?
2.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
掌声 班级 默默 离开 腿脚 落下 姿势 轮流 投向 刚刚 调来
情况 一摇一晃 热烈 镇定 讲述 普通话 忧郁 联欢会 勇气
①字理识记“忧”。(“忧”是形声字,意思是担忧,发愁。)
②认读多音字“调”。
老师是刚调(diào)来的。“调”的另一种读音是什么?可组什么词?
(2)读好句子。还有个多音字藏在下面这个句子中。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指名读。
②区分“落”的不同读音。“落”与“下”组成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
·她腿脚落(lào)下了残疾。
落(lào)下:表示因为某种原因而留下缺陷。
·树叶从树上落(luò)下来了。
落(luò)下:表示从高处下降。 落(luò)叶 角落(luò)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补上了落(là)下的功课。
落(là)下:表示没有跟上或遗忘。 丢三落(là)四
3.理清脉络:词语、句子读好了,接下来,请5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1)指生分读各自然段。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提取关键词:残疾、忧郁、犹豫、掌声、勇气……)
(3)让学生找出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并利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小学的时候 一天 从那以后 几年以后
①概括课文内容:词语串联法。
②梳理文章结构:时间顺序——掌声前、掌声中、掌声后。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和提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习得抓主要内容的方法,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三 前后对比,感受变化
1.英子刚出场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静、孤独、沉默、自卑……)
(2)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的?读出你的感受。(紧扣“默默地、早早地、最后……”)
(3)指导朗读。
(4)找出“文静”背后的根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话。
(5)想象感受。
英子走路姿势一摇一晃,可她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走出教室,想象一下英子也想去做什么。
当同学们在林荫道上悠闲地散步时,她也想跟大家一起去散步;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时,她也想去操场欢快地跑跳;
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也想站在舞台上尽情地跳舞。
①生想象说话。
②师深情引读:但是这些她却都做不了,她只能(孤独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③小结: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身体的残疾,使她孤独、沉默、自卑、忧郁……
2.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出她的变化?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后来的英子,你想送给她一个什么词?(自信、乐观、开朗、活泼……)
3.放飞想象,拓展练笔。
后来的英子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了,她自信、乐观起来。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写写她又会怎么做。
当同学们在林荫道上悠闲地散步时,她也跟大家一块儿散步、聊天;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时,她坐在一旁为他们呐喊助威;
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站在舞台上为他们讲旁白。
(1)生自主写话。
(2)展示评议,与前文勾连。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写话,体会英子前后心理变化,既能完成“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这一教学目标,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四 设置悬念,书写指导
1.再度质疑。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
2.读“英子的来信”,初步感受“掌声”的力量。
3.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①课件出示:掌、离、晃、烈、勇。
②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范写“掌、勇”,提示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全班展评。
④学生自主练写“离、晃、烈”,同桌互评。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①课件出示:腿、投、调、摇。
②引导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左窄右宽)
③学生自主练写,同桌互评。
④课件出示:默、轮、刚。
⑤自主观察: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些什么?
⑥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⑦学生练写,全班展评。
(3)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①课件出示:班。
②教师范写,提示:左边的“王”末笔横改为提。
③学生自主练写,同桌互评。
4.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有的放矢地突破书写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2.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试着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读了课文,老师首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敢不敢挑战?
1.听写:默默、腿脚、轮到、摇晃、热烈、掌声、勇气。指生上台听写,师生共同评议。
2.说内容:用上面听写的词语,概括课文的内容。
3.导入新课。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过渡:那一天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小小的掌声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一天,去细细探寻“掌声”的魅力。
【设计意图】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生字,是强化巩固知识的好办法。用听写词语的方法,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搭建“脚手架”,简洁高效。
板块二 合作探疑,感悟掌声
1.默读思考,聚焦掌声。
(1)文中讲了几次掌声?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2)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3)大家在掌声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2.走进情境,体会心情。
(1)自主发现,解决问题。
启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哪部分内容?(聚焦到第2~3自然段)读读描写英子表现的语句,体会英子的心情。
(2)默读深思,体验心情。
默读第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表现的语句。想象情境,也可以试着批注一下英子的心情。重点交流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预设:结合课后第2题,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英子的心情。
(3)情境问答,深化感悟。
想象体验: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看着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你的掌声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英子别怕,上去讲吧!”“英子我们支持你!”“英子你一定能讲好的!” 表达的是鼓励、是支持、是赞叹、是尊重。
3.角色扮演,练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听到这热烈的掌声,英子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此刻,她的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大家说,她会说些什么?
(2)同桌角色扮演,交流展示。
(3)比较句子,领会深深的感激之情。
·英子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引导:加上“深深地”,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交流)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默读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找到依据外在表现揣摩内心活动的方法。
板块三 补充资料,升华主题
1.学生自主丰富板书。
教师引导: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意义,它不光表示拍手、鼓掌,还包含着对人的鼓励、关爱、赞赏,同学们,你们读出了这两次掌声里不一样的内涵吗?把你们的体会写在黑板上。(生上台补充板书:支持、尊重、信任……)
2.补充资料,理解课文。
作者董保钢曾这样说自己的写作意图——我在文章中想表达的就是:“每个人具有生命的尊严,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只要一个人的心理上没有残疾,他(她)的生命就永远会洒满阳光。同时,适当地给别人以鼓励,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掌声,都会给他们莫大的力量,甚至会因此改变他们的一生。”(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3.小组讨论: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掌声”?
(1)指名交流。
(2)教师总结:掌声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掌声转变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正如本单元导读中所说——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讨论课文题目,能进一步发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习作表达,感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板书设计
25 掌 声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套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我采用的是“读悟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提高读书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让学生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如: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句子。交流感悟后,再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读出英子以前的自卑和现在的开朗,读出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这样反复品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懂得文中词句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在品读中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