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提升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提升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9 15: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提升题(有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3.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影响环境
4.关于材料中提出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
B.有助于防止高温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的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潮湿期间人们易患的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惠安女指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衣着特殊的劳动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解放初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地方服饰是地理环境特征的体现,有关惠安女衣着特点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封建头——防风沙 B.开放肚——沿海地区,文化开放
C.浪费裤——当地纺织业发达,布料便宜 D.节约衣——方便捕捉鱼蟹
6.?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传统服饰土气十足 B.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
C.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 D.惠安女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7.在阿拉伯国家的城镇中常见到的是(  )
A.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的人们
B.多以竹楼、吊脚楼为主的住宅
C.用冰块作外墙的建筑、着深色皮毛制品的人们
D.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裹头巾、着白袍的人们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藏族民居各具特色。下图示意的碉房是藏族颇具代表性的民居,多为石木结构,一般分为两、三层,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晒台多在三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示意的藏族碉房分布在(  )
A.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 B.藏西北可可西里地区
C.藏北牧区 D.藏南谷地
9.该地碉房的墙壁通常厚达1米,主要目的是(  )
A.防紫外线,保湿 B.防震,保温 C.防滑坡,保温 D.防风,防寒
10.同为碉房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生活习俗的差异 B.建筑规划的差异
C.用地类型的差异 D.行政管辖的差异
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12.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D.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福建土楼可容纳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挖有水井。土楼的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福建土楼民居体现了其文化( )
A.开放包容性强 B.独立自主性强 C.凝内御外性强 D.谦虚恭谨性强
14.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为( )
A.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 B.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C.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 D.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
15.墨西哥三角文化广场的近处是玛雅时代的神台,其后是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教堂,远处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这一现象说明( )
A.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能反映地域文化特征
B.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能反映环境特征
C.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地方
D.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16.美国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且国会大厦居于高处,原因是( )
A.降水不稳定,国会应建在高处
B.人口少,功能单一,所以不必考虑把白宫放在市中心
C.历史悠久,国会大厦和白宫布局与城市主体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D.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和法制精神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18.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综合题:
21.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等华北各地,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一种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大者有两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四合院有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旧时为佣人的住处,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为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的起居室和卧室,一般为一明一暗。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幼辈住房。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
(1)四合院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试分析该住宅结构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四合院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折射物,试分析该住宅结构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
(3)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目前在北京仍保留有众多的四合院。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分析现代城市保留历史文化景观的原因。
2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提升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B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2.C ②对应的是蒙古包,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四合院是北京地区民居的特色,①位于河北,没有吊脚楼分布。
3. A 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可以推判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故选A项。
4.A 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不能归结于这些地区高温所形成的。我国夏季具有“火炉”之称的城市还有南京、武汉。另外,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有“火州”之称,夏季气温更高,以上地区气温比湖南等地都高。所以该题选A。
5.D 惠安地处沿海,妇女主要从事渔业,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斗笠可以遮阳挡雨;头巾可以挡风防沙:因纬度低,气温高,短袖凉爽,且便于劳作;宽裤脚有利子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
6.D 惠安女服饰本是为了方便劳作而创,如今,原来从事渔耕的惠安女,现在多从事工业生产。D 正确。
7. A 项主要指我国西藏地区的藏族同胞; B 项多指热带湿热地区,如我国的西双版纳; C 项指高纬度地区的爱斯基摩人。
8.D 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降水较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应有尖顶结构利于排水,A错误;藏西北可可西里地区自然条件严酷,为无人区,B错误;藏北牧区以游牧业为主,民居多用帐篷,C错误;藏南谷地自然条件较好,是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区,山峦河谷地带盛产石材、木材,D正确。故选D。
9.B 青藏地区地壳不稳,厚墙坚固,可防震,同时该地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厚墙利于保温,B正确;厚墙可阻挡紫外线,但居民不能一直生活在室内,A错误;厚墙无法阻挡滑坡,C错误;厚墙可防风,冬季可防寒,夏季可降温,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10.A 青藏地区人口稀少,自然条件较复杂,居民居住地一般相隔较远,生活习俗的影响导致建筑风格的差异;均为建筑用地,用地类型相同;建筑风格是居民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建筑规划、行政管辖对建筑风格可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
11.A 根据所学知识,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卢沟桥为北方平原环境;风雨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不同的自然环境,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故选A。
12.D 因为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沟通河流两侧的交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的文化烙印。结合上题分析,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故A错误;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故B错误;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故C错误;现在的卢沟桥沟通河流两侧交通的作用已经减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观,故选D。
13.C本题考查人文地理中民族文化。福建土楼有着坚厚的土墙,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故土楼体现凝内御外性,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D结合材料可知,福建土楼,在修筑过程中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且上部有瓦遮挡,防雨水侵蚀的能力强,A错误;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且客家人是单独住在一起,不利于与原住居民的和谐,B错误;南方降水多,圆形设计不是为了收集雨水资源,C错误;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D正确,故选D。
15.B墨西哥三角文化广场附近的三种不同的建筑是三各不同时代文化的反映,故答案选B项。
16.D美国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17.A 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18.D 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治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19.C 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20.A 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二、综合题:
21.(1)华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大风,四合院四周有围墙,主房坐北朝南,有防风御寒保暖的作用;南窗较大,有利于冬季进入较多的阳光(2)四合院分主房、配房、倒座等结构配置,反映了中国古代长幼尊卑地位差异的封建文化思想(3)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城市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一个城市如果抛弃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因此要保留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
【解析】文化事物是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上形成的,一定会打上环境的烙印。华北地区冬季多大风且寒冷,围墙具有防风保暖作用,主房坐北朝南,有利于获取更多阳光。从四合院的房屋分配上能体现出中国古代长幼尊卑地位差异的封建文化思想。北京作为现代化都市,仍有保留四合院的必要,因为四合院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有利于显示城市的特色,提高竞争力。
(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
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解析】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拢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西关大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以农业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