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一课时)
基础题(有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旧石器时代
B.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
”形
C.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
D.历史上,人口增长一直很慢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完成下列小题。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乙
4.甲图显示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5.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
??
B.1990~2000年
C.2000~2004年
??
D.2004年以后
下图为
1990—2015
年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年)
6.图中,我国(
)
A.1990年之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92年之后,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
2007
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11年之后,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7.目前,我国人口(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完成下列小题。
8.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1%?
B.1.5%?
C.4%
?
D.3%
9.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10.反映印度人口状况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下图为1977年、2017年浙江省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与197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
)
A.?总量小幅度下降
B.?出生率显著下降
C.?死亡率略有上升
D.?自然增长率上升
据新华网2009年8月13日消息,美国人口统计局11日发表报告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目前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全球人口在2009—2011年增加了3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1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枯竭
C.土地资源紧张
D.生物资源减少
18.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及原因是(
)
A.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
B.逐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
C.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
D.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
人口健康系统由于受到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其脆弱性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健康系统低度脆弱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健康系统高度脆弱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健康系统低度脆弱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数量较少
C.经济水平较高
D.自然环境优越
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健康系统脆弱性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环境
B.消费
C.资源
D.科技
二、综合题:
21.某县区中学开展了“本县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课题研究活动。请根据他们获取的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变化。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
材料二 某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普查次数
第一次(1953年)
第二次(1964年)
第三次(1982年)
第四次(1990年)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出生率
35‰
46‰
21‰
19‰
13‰
12‰
死亡率
19‰
11‰
7‰
6‰
6‰
7‰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解决?
(2)根据材料二,判断目前该县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3)2010年该县死亡率较以前有上升趋势,试分析原因。这会对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村落,位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面积不足16平方千米。占里创造了两项令人惊叹的奇迹:
一是这里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二是自清代中叶以来,这里无刑事案件发生。相传当地的村寨是从外地迁入,曾经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生存压力加大,导致寨内族人械斗严重,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立下寨规解决了这些问题。
(1)所列寨规中,不仅有全寨不能超过160户,同时还可能包括_____。(选填一个序号即可)
①不允许与外族人通婚
②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有两个孩子
③初婚年龄不得超过15岁
(2)在下图空白框中填写关联内容,完成对何寨确立寨规的原因过程分析。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容量(第一课时)
基础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现代;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人口增长缓慢;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快。
2.A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国家是1、2、3、7。
3.D
图中11、12两个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比较低,属于加速增长阶段(传统型),可能位于非洲。
4.B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省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量仍呈增长态势,选B项。
5.B从乙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5.59%,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7.47%,说明在1990~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所以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2000年,选B项。
6.
D读图可知,图示
1990
年之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先呈上升趋势而后下降,2010年之后,我国的死亡率略有上升,A错;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
正数,故人口总数不断上升,B
错;图示
2006年后,死亡率超过自然增长率,C错;图示
2011年后,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D
对。故选
D.
7.B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接近于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较慢;我国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故选
B.
8.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9.A
④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处于原始低增长阶段。
10.C印度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相应的是高自然增长率,由图示判断③符合其特点。故选
C.
11.C
①国人口再生产处于“三低”阶段,并且为负增长,劳动力短缺,所以应采取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政策,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12.B
读图可知,与199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仍为正值,总量增加,故选B.
13.C 读图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主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故全球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地区,C正确。故选C。
14.B 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输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因此,科威特与德国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B正确。中国、尼日利亚、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小,甚至为负值,A、C、D错误。故选B。
15.D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16.A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少的原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进行考虑。
17.A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A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问题,不是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B、C、D错。
18.C根据图示人口数量变化,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C对。A、B、D错。
点睛: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
19.C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健康脆弱性强,所以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健康系统低度脆弱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较高,C正确;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江苏省在矿产资源上并没有优势,A错误;江苏省人口数量较多,B错误;自然环境优越对人口健康有利,D错误。故选C。
20.A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受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水源影响较大,A正确;消费和科技不是新疆健康系统脆弱性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D选项;新疆农产、矿产资源丰富,对人口健康有利,C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21.(1)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影响: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境等压力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2)“低—低—低”模式。
(3)原因: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县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死亡率上升。
不利影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分析】
(1)题从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知,我国人口在不断增多,虽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通过2010年数据可知,该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
(3)该县死亡率上升是因为老年人口比重大。
22.(1)②
(2)人均资源(耕地、森林等)减少;生态破坏等。
【分析】
(1)所列寨规主要是为了解决人口过多造成的争夺资源问题,全寨不能超过160户,对人口数量进行了限制,同时还可能包括②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有两个孩子,利于家庭人口数量的稳定,②正确。①如果不允许与外族人通婚,本族通婚会造成近亲婚姻,对人口素质会造成影响,不利于人口稳定发展。③初婚年龄不得超过15岁,会造成初婚年龄小,妇女生育率高,造成人口数量过多,不利于人口数量稳定。①③错误。故选②。
(2)根据图中关联内容,人口过快增长,会造成人均耕地、森林、水资源等减少;过度开垦或砍伐造成生态破坏,从而引起族人因争夺资源发生争斗,为避免自相残杀,族人指定寨规。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二课时)
基础题(有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1.若
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
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2.若
2014
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
X
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
表示、环境承载力用
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五十多年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有效阻止了风沙肆虐的脚步,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塞罕坝地区环境的改善,使得当地
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B.环境承载力降低
C.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D.环境承载力提高
4.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减轻风沙危害
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减少生物多样性
消费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
A.a
B.b
C.c
D.d
6.日本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适宜
B.本土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该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值
C.环境承载力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8.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控制在16亿左右,作为主要评估依据的资源是 (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 B.105.6万
C.97.3万 D.85.4万
10.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2.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预计到2020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与2000年对比状况条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广州市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最大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14.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下图为人口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①因素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16.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②因素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17.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③因素表示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科学技术
C.人口合理容量???
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完成下列小题。
地 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8.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
C.自然资源
D.消费水平
19.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稳定性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能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安置。
南水北调路线
三峡水库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
材料三 温哥华大学某教授得出结论:“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
(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制约人口容量的大小,它与人口容量呈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分析。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哪两个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它们与人口容量呈什么关系?结合材料分析。
22.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承载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产生?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容量(第一课时)
基础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最小资源供养能力决定的,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d。
2.D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资源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指
一个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人口总量为实际供养的人口数,则三者的关系是
Z>X>Y。
3.D塞罕坝由于生态环境变好,其环境承载力提高,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增多,人口的合理容量变大,D
项正确。
4.A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可起到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故
A
项正确。对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没有影响,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不会减少生物多样性,B、C、D
项错误。
5.A
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消耗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
6.C“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可以提高本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7.A “7亿左右”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其含义是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最大人口数量16亿左右是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值,是环境承载力,也是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B、C、D错误。故选A。
8.C 16亿左右的人口数量控制目标是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可知作为主要评估依据的资源是土地资源,C正确。
9.C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该城市的“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容量,为97.3万人,故选C。
10.D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最短板是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图中木桶的最短板为劳动就业,故选D。
11.B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表中反映的是不同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不同气候区的自然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D 根据表中数据,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9.3亿,人口合理密度为100人/km2;地中海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2.25亿,人口合理密度为90人/km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7.35亿,人口合理密度为30人/km2;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28亿,人口合理密度为200人/km2。根据当今世界人口的分布判断,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故选D。
13.B
“1
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说明该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
14.C
广州市劳动人口数量较大,不需要再接纳移民,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15.A
环境承载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环境所能承受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能力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结合图中其他因素可知,主要缺少的是环境承载能力,A项正确。
16.B
人口容易受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影响。其中影响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17.C
由材料可知,图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图中所有的箭头都指向③,说明所有因素都影响③,因此③代表的就是人口合理容量,C项正确。
18.C
表中体现了生物总量与可承载人口之间的关系,因此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
19.B青海和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因此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20.C
表中“最大人口密度”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二、综合题:
21.(1)资源。呈正相关。南水北调使西北地区淡水资源增加了,增大了西北地区的人口容量。
(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人口容量;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材料三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得人口容量减小。
【解析】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获取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22.(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3)主要防止由于开发而导致或加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解析】(1)由图可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大体呈下降的趋势。(2)地理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东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承载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资源的差异,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3)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资源优势可能转变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使环境承载力增大。但是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当脆弱,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