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提升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提升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9 15: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复习课 提升测试题 (有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1山东省滨州市一摸)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2424万人,新疆常住人口2523万人,居民预期寿命大约为74.42岁,60年间,新疆居民预期寿命提高了40多岁。下图示意2014~2018年上海和新疆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14~2018年期间( )
A.上海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多于新疆 B.上海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C.新疆的人口出生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D.新疆每年的人口死亡率远高于上海
2、 60年间,新疆居民的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 )
A.新疆的外来人口增多 B.新疆居民饮食结构改变
C.新疆人口老龄化加重 D.新疆医疗卫生条件提高
(202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一模)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4、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C.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021天津实验中学高三下期初检测)下为2018年天津市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小题。??
人口数(10万人)
5.材料体现的人口问题与下列漫画主题相符的是( )
6.结合人口变化情况,当地应( )
A.提高劳动力落户门槛 B.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C.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D.进一步平衡性别比
(2021河南非凡联盟高三3月调研考)根据《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城市人员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由于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普遍较早退出劳动力市场,退休时间一般会提早3到5年。下图为2002至2031年全国体力劳动适龄人口变化情况(含预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关于我国体力劳动者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5年后不断减少
B.体力劳动人口从2015年开始下降
C.我国体力劳动人口数量下降最多是2016年?
D.2002年体力劳动人口增长率最大
8.下列对我国2015年体力劳动人口开始大幅下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老龄人口大潮临近 B.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的广泛运用
C.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变化 D.人口大规模迁移导致数量锐减
(2021浙江省百校3月联考)人口迁移在传统社会时期(Ⅰ)、早期转型社会时期(Ⅱ)、晚期转型社会时期(Ⅲ)、发达社会时期(Ⅳ)、以及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V)等5个阶段的规模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9. 从Ⅱ到Ⅳ时期,人口迁移规模( )
A. 越来越大 ?B. 持续减少? C. 先降后升? D. 波动变化
10. Ⅳ、Ⅴ时期( )
A. 自然因素是人口迁移最大阻力? B. 人口迁移规模在五个时期最小
C. 人口从城市大量迁往乡村地区? D. 城市化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2021四川成都七中一摸)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204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速减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性别结构 B.生育政策
C.医疗技术 D.教育水平
12.我国随着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的变化,2040年后可能出现( )
A.工业产值下降 B.人口迁移加剧
C.就业压力趋缓 D.社会负担减轻
13.我国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目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取消计划生育 B.提高工资薪酬
C.鼓励国外移民 D.延迟退休年龄
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之间发生“抢人大战下图为2009-2018年期间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据材料推断,2009~2018年西安( )
A.人口性别比大幅度提高 B.人口容量逐渐变大
C.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
15. 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育龄妇女数量大增 B.生态环境改善
C.受地方政策吸引 D.生活水平提高
16. 为了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
A. 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B.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C. 部分70后父母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
D. 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
(2020·山东临沂检測)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 1990—2012 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18. 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有学者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2030年)各省人口变化进行了预测,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中速变化区、低速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图中( )
A.人口平稳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B.人口低速变化区均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人口中速变化区有晋、湘、鄂、赣等省
D.人口快速变化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20.据图推断我国( )
A.劳动力人口快速增加 B.老龄化进程减缓
C.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加大 D.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快速减少
综合题:(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8分)
  与中国的胡焕庸人口线不同,美国本土的人口密度分割线呈“U”形。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和“美国沿37°N地形剖面图(局部)”。
比较甲地和乙地的人口密度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8分)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至2月18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1)分别指出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及影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6分)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6分)
(2020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4分)
在我国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汇地带,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带。在这片海拔1200-2300米的山区,很多地方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人口稀疏。
(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8分)
(2)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解释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6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复习课 提升测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D A.上海人口数量少于新疆,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均保持在8%左右,新疆却一直在10%以上最高接近17%,因此新疆每年新出新生的人口比上海多。
B.上海的自然增长率在2016年是最高的,并没有一直下降。
C.新疆的人口出生率比较穩定,最高不超过17%最低不低于10%均在10%以上,波动并不明显。
D.上海的死亡率一直稳定在4%到2%而新疆最高年高达10%最低一年高于5%,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相差两倍左右,因此D选项正确。
2、D 新疆店民预期寿命提高主要原因是因为新疆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新疆居民的饮食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而新疆的外来人口也并不多,新增的人口主要是自然增长率比较高。而产生的,新疆人口老龄化并不严重。出生率稳定维持在10%以上。
3、A 比校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考龄化系数升高。同时 2010 年东西向曲线校 2000 年东西向曲贱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故A正确。
4、C 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校克足的劳动力铁应,使劳动力成本增福降低,故C正确。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减轻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对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影响不大。
5.A 读人口金字塔图可知,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较高,体现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漫画中A反映的人口老龄化,B为留守儿童问题,C为人口增长过快问题,D为性别比失调问题,故选A。
6.B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天津市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应推广养老产业发展,B对。提高落后门槛会加剧人口老龄化,A错。控制人口增长,会导致老年人占比进一步提高,C错。平衡性别比对于人口老龄化缓解没有作用,D错。故选B。
7. C该图不能显示我国全部劳动力的变化情况,A错;体力劳动力数量在2007和2010年均有下降,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的,B错;2002年和2014年体力劳动人口增长数量差不多,但是2002年基数大,增长率小于2014年,D错;2016年体力劳动人口下降数量最大,故C正确?
8.D 老龄人口大潮临近、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变化都是导致体力劳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而国内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并不会导致我国体力劳动人口数量的锐减,只是区域分布的改变?故D正确?
9.D 由图可知,从Ⅱ到Ⅳ时期,人口迁移规模先升后降,波动变化,故选D。
10.C Ⅳ、Ⅴ时期为发达社会以及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随着科技发展,自然因素已经不是人口迁移最大的阻力,A错误;人口迁徙规模在传统社会时期最小,B错误;由图可知,人口从城市到乡村迁移规模较大,从乡村到城市迁移规模较小,因此C正确,D错误。故选C。
11.B 我国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此后出生率降低、少儿占比降低,导致2040年之后步入老年的人口数量少,所以B选项正确。
12.C 2040年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压力会相对减缓,所以C选项正确。
13.D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延迟退休年龄,可降低老年抚养比;我国目前实施的“二孩政策”,仍属于计划生育;提高工资薪酬不能解决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的问题;国际人口迁移不能使一国老年人口占比下降,所以D选项正确。
14. D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增长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 西安近十年新增外来人口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净增人口的85.2%,可使当地老龄化速度减缓,人口平均年龄降低。故D选项正确。
15. C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2017~2018年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年份,结合材料可知,2017年3月西安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由此可推断此次人口大量涌人是受地方政策吸引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
16.B 全面二孩政策后,由于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影响许多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打算;部分70后父母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也影响许多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打算;经济的发展市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确。不想生育影响二孩的生育率;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对子女依赖程度高,家庭负担较重,与不生二孩关系不大,B正确。
17.B 结合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再比较人口密度的变化大小。
18.C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交通条件、人口消费水平和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等)缺乏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19.C 人口平稳区不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如黑龙江,A错误。人口低速变化区多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B错误。人口中速变化区有晋、湘、鄂、赣等省,C正确。人口快速变化区不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如河南、安徽,D错误。故选C。
20.B 图为二孩政策后学者预测的各省人口变化。从图中看,我国出台全面二孩政策后,东部地区人口发生快速变化,故可推测中国实施二孩政策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起到了作用,即出生率有所上升,人口老龄化,B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短时间内会引起新生儿数量的变化,但不会引起劳动力人口(16-59岁)的快速变化,A错。环境承载力是某地区的人口警戒值,短时间内是个定值,C错。根据图例,西部地区为人口平稳区,人口数量不会快速减少,D错。故选B。
综合题:(40分)
21.(8分)甲地人口稠密:地处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处平原(地形平缓),交通较便利,开发较早。乙地人口稀疏: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地形复杂(海拔较高),交通较不便,开发较晚。
【解析】甲地温和湿润且地处平原,对外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如旧金山、洛杉矶等,故人口密度大。乙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小。
22:(1)春节前:城市→农村;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春节后:农村→城市;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6分)
(2)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有利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人口流入地区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6分)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6分)
【解析】第(1)题,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由农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春节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城市返回农村,原因为返乡探亲(回家团圆),为社会文化因素;春节后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前往城市,原因为务工、经商等,为经济因素。第(2)题,读图,我国流动人口由1.4亿增加到了2.3亿,流动人口数量增大。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有:提供大量廉价丰富的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第(3)题,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做答:当前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以流出为主,大量人口流往城市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大量人口流出,会导致农村人才不足和劳动力减少,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14分)(1)1200米以下: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夏季较炎热;2300米以上;海拔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冬季较冷;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8分)
(2)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任意三点)(6分)
【解析】(1)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应气温和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1200米以下地区,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散热不畅,夏季较炎热,这些地区大多在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因此居住条件较差;2300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寒冷,且空气较稀薄,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因此居住条件较差。
(2)题意表明,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应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西南宜居带多山地,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部分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人口稀疏;当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纳能力较低,导致人口稀疏;西南宜居带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社会影响力和开放程度较低,导致人口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