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题(有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饮食、服饰极富地方特色。回答:
3.形成“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体现了当地( )
A.降水不足 B.农时紧迫
C.气候适宜种植小麦 D.擅长面食制作
4.“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 )
A.冬、春季常刮西北风 ,风沙大 B.引人注目,美观
C.光照强,易出汗 D.表演腰鼓的服饰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下列小题。
5.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7.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④⑤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 )
A.?土壤与降水????B.?热量与光照 C.?地势与水源????D.?风向与地形
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廊式建筑,体现长幼有序? D.?④聚族而居,反映妈祖文化
10.?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开放性地域文化的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右图为某城市中女性最常见的装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这座城市可能是( )
①北京 ②麦加 ③银川 ④巴格达 ⑤雅加达 ⑥拉萨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④⑥
12.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
A.清真寺 B.教堂 C.寺庙 D.泰姬陵
13.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 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
C.绿篱草地,花园洋房 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
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厚,墙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作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石材原料充足 B.防风控温
C.宗教信仰的影响 D.挡雨防水
15.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 ( )
A.寒冷的气候 B.视线受阻,登高望远
C.地质稳定 D.平地少,向空中发展
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17.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18.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19.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20.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二、综合题:
21.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乙
丙 丁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
22.读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基础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D 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
2.B 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3.C 面条、锅盔都是以面粉为原料的食物,体现了当地盛产小麦。C正确。
4.A 头上戴毛巾的原因是当地冬、春季常刮西北风 ,风沙大。A正确。
5.A 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6.B 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7.B 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最响。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内冬暖夏凉。
8.B正房要求采光条件好,北半球要面向南,利于采光,冬季可以获得更多的热量,树木的种类与热量有关,所以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热量与光照。与土壤与降水、地势与水源、风向与地形关系不大,选择B.
9.B 读图,①位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多,房顶有坡度,易于排水,这里热量光照充足,不用考虑采光的问题,A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沿海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对。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是为了体现长幼有序,C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是客家文化、并不是妈祖文化,D错。故选B。
10. C 从图片上看,广东广州骑楼别致,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明显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影响,而其它都是中国式的当地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C对,A、B、D错。故选C。
11.B 图中展示的是阿拉伯女性的典型装粉。
12.A 该城市可能位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故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清真寺。
13.B 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白墙尖塔。
12.B房屋墙体厚度主要受气候的影响。横断山区高寒、昼夜温差大,10月—次年4月为风季,风大。因此房屋墙体厚、开窗少是为了防风控温,B对。
13.D寒冷的气候与建筑单体占地面积大小、建筑层数多少没有关系,A不对。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不需要因为登高望远而建造多层建筑,B不对。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C不对。横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少,要向空中发展,因此形成单体占地面积小、多层发展的建筑形式,D对。
14.B 石材原料充足是墙体采用石材的原因,与墙体厚度和窗户大小没关系,A不对。 横断山区高寒、昼夜温差大;10月-次年4月为风季,风大;因此房屋墙体厚,开窗少是为了防风控温,B对。当地传统民居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影响,C不对。房屋墙体厚度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D不对。故答案为B。
15.D 寒冷的气候与建筑单体占地面积大小、建筑层数多少没关系,A不对。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不需要因为登高望远而建造多层建造,B不对。
16. A 美国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
17.B 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镇中的建筑。据此完成3~4题。
18.B 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绝少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鲜明对照,是因为中西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9.C 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
20.D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二、综合题:
21.(1)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草原,游牧,不断发展、变化的
解析:民居尤其是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非常明显,如屋顶坡度大小与雨量多少,陕北窑洞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土壤,西北平顶土拱与干旱气候等。
(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尖顶。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中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西方国家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绝少围墙,多为独立性很强的独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