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位:
教
师:
学
科:
音
乐
课
题:《一个妈妈的女儿》
时
间:
《一个妈妈的女儿》教学设计
自贡市沿滩区沿滩小学校
明登琼
教学背景: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截止至25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多人受伤。
短短几小时18次的余震,让那片原本安静祥和的土地变得慌乱不堪,除了惦记与牵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那片废墟掩埋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一颗颗放不下的心。“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两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华夏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玉树,更多的唤起对玉树灾区的关爱与支援,我决定教学《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歌。虽说我们和玉树相隔遥远,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我们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中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也必将见证各民族共同帮助玉树人民抗御地震天灾,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们教唱《一个妈妈的女儿》,代表的是为灾区加油的心
!我们抱着感恩的心,希望玉树人民勇敢的站起来!
祈祷玉树!玉树加油!!
教学内容:
1、了解青海玉树。
2、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3、表演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韧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能够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并能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歌曲起伏的旋律和优美的情绪。在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热爱之情。
2、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和体裁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使学生更加了解玉树,更加关心玉树灾区,让学生从小树立“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民族大团结思想。
教学重点:
1、歌曲风格特点的掌握。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一字多音的掌握。
2、歌曲节奏的掌握。
教学班级
六年级1班
教学地点:
学校多媒体教室
教具准备:
CIA课件
风琴一台
学生每人一张歌谱(一面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一面是玉树的介绍)
教材分析:
《一个妈妈的女儿》是一首曲调柔美抒情,言语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歌。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由五个乐局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二句是曲调的重复变化,旋律从低声区进入,流畅而又舒展。歌词将“太阳和月亮”,“长江和黄河”比拟成一妈妈的女儿,形象非常生动,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第三句“啊”及八度大跳一下子把情绪推上高潮,充满激情地唱去了“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女儿对祖国妈妈发自肺腑的心声崇敬的心情。第四乐句又运用了八度大跳,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深情。最后结束在重复变化了前乐句后,音域向上高扬,最后结束在“la”音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音乐作为背景,增加学生对藏族音乐学习的兴趣)
大屏幕显示地震前美丽的玉树图片,背景音乐为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学生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多媒体室。
二、新课学习
(一)导入新歌。
(设计意图:用大量的图片作铺垫,激起学生对玉树人民的同胞之情,渗透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
1、话题从玉树地震谈起。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你们知道青海玉树地震的事情吗?你们了解玉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玉树地震前和地震后的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
2、师放课件(地震前美丽的玉树,地震后满目苍夷的玉树),同时介绍:
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气候高寒。玉树藏族自治州总面积为2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27万人(1999年),其中藏族占97%。玉树是一片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摹上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藏族人民十分喜好歌舞,以“歌舞之乡”闻名
人称玉树草原是"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乡"。
玉树,多么美丽的名字。可是她哭了,撕心裂肺。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那片原本安静祥和的土地一瞬间变成了废墟。
除了惦记与牵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抽生谈自己的感想)
是啊,我们抱着感恩的心,希望玉树人民勇敢的站起来!作为小学生,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有一颗爱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通过这种方式为玉树祈祷,为玉树加油!(板书课题)
(二)了解歌曲
(设计意图:遵循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聆听入手学唱歌曲,辅之以视频,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1、听范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1)师放课件(歌曲视频),提出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3)师小结:从歌词就不难看出,《一个妈妈的女儿》弘扬的是民族大团结,积极向上的主题决定了这首歌意义非凡的格调。
2、介绍词作者和曲作者
师放课件(词曲作者的照片)介绍:写这首歌是一个叫杨星火的人,他生于1923年,死于2000年10月23日),四川人,获“五个一工程”奖;曲作者叫阿金,因为写这首歌也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现为甘孜州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
(三)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采用回归大众学唱歌曲的方法,减低学生学习乐谱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渗透在歌曲学唱之中。)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要注意学生朗读的状态,要象唱歌一样去读,要及时纠正)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加深学生的印象。
3、跟随范唱练习。
师:跟着西藏姐姐一起来学习唱这首歌曲,你们要边看歌词,边听,边唱。
4、指导学生跟随教师伴奏用Lu模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旋律与第二句旋律的相似之处,更加准确的摸唱旋律。
5、跟随伴奏,指导学生用亲切、深情地情绪演唱歌曲。跟琴轻声唱词。
6、分句指导唱词。
重点练唱:小节切分和后十六、三连音节奏,以及一音多字的地方,慢速连句成段后跟着琴唱,再跟着伴奏演唱。
7、完整地跟琴唱。
要求: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四)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中普遍的演唱毛病,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完美。)
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旋律的最后都有以切分节奏和二分音符结束,旋律下行的特点,在歌曲处理中以渐弱的力度进行表现,在mi
和
re拖音时以渐强的力度进行处理。
通过力度渐强渐弱的变化更加突出旋律的起伏特点,更加富有情感的演唱。
三、拓展
(设计意图: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除了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外,也更加能体现五十六人民族是一家。)
1、师:虽然藏族和汉族性格各异,但却共同爱着祖国妈妈,纯朴的藏族同胞用他们独特的歌声与舞蹈表达着他们的心声。
2、欣赏07年春节联欢晚会藏族牧民表演的节目《飞弦踏春》。师生共同跟随表演。要求学习其中一个舞蹈动作。
3、伴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配合学会的藏族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1)教授基本的西藏舞步动作。
(2)跟视频边唱边表演。
师:把你们的嘴巴,手,和脚都动起来吧!看谁跳得最好。
四、课堂总结:
1、师:这件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
2、抽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师:人间有大爱,我们与玉树心心相连!我们坚信,玉树的未来将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玉树永远会像玉一样坚硬,树一样立风暴而不倒!我们坚信,玉树的明天会更美好!
教学反思:
我们或许并不了解玉树这个地方,甚至不知道玉树这个名字,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却将原本相隔万里的我们和玉树灾区心心相连。面对天灾的到来,我们同玉树的人民一起体会着丧失家园的切肤之痛;面对亲友的逝去,我们同玉树的人民一起感受着生命离逝的悲痛欲绝;面对灾难的加深,我们同玉树的人民一起期待着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震虽大,但震不垮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的不屈脊梁;家园虽毁,但毁不掉炎黄子孙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亲人虽逝,但带不走华夏儿女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都是最勇敢的中华儿女,我们都是最骄傲的炎黄子孙,我们都是最优秀的华夏儿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老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无法赶到现场为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玉树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片爱心。我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玉树,更加关心玉树,从小就树立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这也是奉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吧。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希望能以此行动体现自己对玉树同胞的支持。
我近10年时间一直担任教务员工作,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音乐课了,而且也没在这个班级上过音乐课,但以前多年的教学基本功还没丢,所以整节课应该说还是很成功的。首先是课堂设计很巧妙,把学唱歌曲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很感兴趣,再加上这首歌曲本身就很优美动听,很能打动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很高;其次是幻灯片的设计使这节课锦上添花,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优美的范唱更是强烈的刺激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第三,在学唱新歌时,我的歌曲清唱对上好这节课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足之处是在挖掘歌词时还不够深入,对于歌曲歌颂的民族大团结思想引申还不够到位,另外在演唱歌曲的形式上还欠单一,应该多几种演唱形式,比如领唱、齐唱等。
阳光总在风雨后,灾难过后,我们会更加坚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祈祷灾难尽快远去,幸福早日到来。祝玉树人民平安健康、早日重返家园!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