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建工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适用范围:高一1-10班
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分别是
A.品行、门第、才学 B.血缘、门第、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 D.军功、品行、才学
4.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5.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的负担
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8.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自给自足的基本特点 B.农业的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
C.农业男耕女织的基本特点 D.农业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
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 D.构建官僚政治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
12.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
A.神权与王权 B.皇权与相权 C.中央与地方 D.外戚与宦官
13.“草市”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以下关于草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
B.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因此政府对草市不实行行政管理
C.草市大都出现在水运交通便利的地方
D.草市发展到宋代,除了商业功能外还具有其它服务功能
14.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
15.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A.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D.贵族争夺土地加剧
16.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下列对中国手工业发展历史的阐述,正确的是
A.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供民间消费
C.清朝开始,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明朝时根据欧洲商人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瓷器
17.下列书籍,哪一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A.《春秋》 B.《春秋繁露》 C.《四书章句集注》 D.《论语》
18.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19.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20.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2.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3.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24.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25.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王国势力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封同姓诸侯 B.颁布“推恩令”C.设三省六部 D.增设内阁
二、非选择题
26.(本大题共4小题,27分)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8分)
(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6分)
27.(本大题共4小题,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6分)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C
6.D 7.B 8.C 9.C 10.A
11.C 12.C 13.B 14.C 15.A
16.A 17.C 18.D 19.C 20.D
21.D 22.B 23.B 24.C 25.B
26.(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
(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
(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7.(1)仁(或礼)。(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