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梳理年、月、日、时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将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把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季度与季节,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经过时间与特定时刻等知识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
为学生探索性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逐步加深对年、月、日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和体验,理解求简单经过时间的算理。
【教学重点】
构建知识结构,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求简单经过时间”,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年: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平年和闰年。关于平年和闰年,你知道什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为什么要加“通常”、“一般”呢?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月:一年有12个月。关于月,你又知道什么呢?
大月有7个,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有4个,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
还有一个2月,很特殊,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这些月份,小朋友一定有自己记忆的小窍门,对吗?自己说一说。
日:一日就是一天。
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因此一天会有两个8时。上午8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8时,晚上8时呢?20时。我们要会熟练地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换哦!
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求经过时间,我们知道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其实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变化也有很多哦。
提出困惑
这个单元学下来,你觉得哪一块还是有点小困惑或者觉得有点难呢?
生1:年、月、日、季度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有点复杂,它们的天数有时会搞不清。
生2:求经过时间觉得有点难。
行,那咱们今天就围绕着两个问题来进行复习。
解决问题: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我有方法:
同学们,其实这些时间单位我们不防从小到大来理一理,给它们列个表格。
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三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就有四个季度。
1月、2月、3月为第一季度,一共多少天呢?快速口算一下,移多补少,平年90天,闰年91天。
4、5、6月为第二季度,一共多少天?91天。
7、8、9月为第三季度,31+31+30,一共92天。
剩下三个月为第四季度,也是两个大月加一个小月,也是92天。
第一、第二季度合起来就是上半年,上半年有6个月,有多少天呢?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
第三、第四季度合起来就是下半年,下半年也有6个月,一共有184天。
全年有多少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你看,有了这张表,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就清清楚楚啦?它们的天数也不用死记硬背啦。我们来试一试。第四季度有多少天?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还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有些时间单位天数是固定的,有些天数却有两种情况。
你知道为什么吗?
是啊,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只要是包含2月的时间单位:第一季度,上半年,全年,平年与闰年的天数可是不一样的哦。所以,遇到这些时间单位我们先要判断一下是平年还是闰年。
2.我来挑战:
(1)今年的2月有( )天,第一季度有( )天,全年有( )天。
(2)本月属于全年中的第( )季度,全月共有( )天,合( )个星期零( )天。
(3)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1921年( )月( )日,在第( )季度。今年是建党( )周年。
同学们,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等同学们长大后,在你们的建设下,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解决问题:巧求经过时间。
1.复习24时记时法,引入钟面图和时间轴。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24时记时法。
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第一圈,半夜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我们可以画出时间轴,第一圈的时间普通记时法要转化成24时记时法,只要去掉时间词就可以了。反过来,24时记时法,要转化成普通记时法,只要加上时间词就行。
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半夜24时。时间轴也继续往下画,这一段,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去掉时间词后,因为是第二圈的时间,还要加12时。例如,下午4时,就是16时,晚上10时,就是22时。反过来24时记时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除了加上时间词,还要减12时。
瞧,有了这个钟面图或者时间轴,两种记时法的转化是不是清清楚楚?
2.我有方法。
同学们,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动画剧场》播放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一小时一小时数一数的。14时到15时是1小时,15时到16时是1小时,一共经过了两小时。
生2:我是在钟面上数一数的,14时就是下午2时,16时就是下午4时,2时和4时之间有两大格,就是2小时。
生3:我也可以画一根时间轴,开始时间是14时,结束时间是16时,中间有两大格,就是2小时。
生4:我可以直接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求出经过时间。16-14=2小时。
追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格子的方法,有的在钟面上数,有的在时间轴上数,都数出了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相差两大格。还有一类同学是用减法来计算。同学们,你们在写减法算式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呢?讨论一下,可以看着钟面或者时间轴来想一想。
有结果了吗?我们一起看着时间轴想一想,14:00相当于一天中从0时起经过了14个小时,16:00表示什么?要求14:00到16:00经过了多少时间就是要求16小时比14小时多了几小时?所以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瞧,时间轴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的道理,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啊!
4.我来挑战。
(1)学校阅览室每天中午开放时间为12:10~12:50,中午开放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你能把思考过程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生1:从12:10起,10分10分地数,数到12:50,一共播放了40分钟。
生2:从12:00到12:10进过了10分钟,从12:00到12:50经过了50分钟,那么从12:10到12:50就经过了50-10=40分钟。
生3:从12:00到13:00是1个小时也就是60分钟,去掉12:10前面的10分钟,再去掉12:50后面的10分钟,剩下40分钟。
复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可以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来解决。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灵活地计算经过时间。
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乐乐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有10个小时吗?
这个时间段跨了两天,比较难,想想可以怎样求经过时间呢?
生1:我在钟面上数一数,10,11,12,1,2,3,4,5,6,一共睡了9小时。
生2:我利用时间轴分段算一算,以半夜12点为分界线,第一天睡了12-9=3小时,第二天0时到6时又睡了6小时,一共睡了9小时。
生3:晚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9时,时针走一圈正好12个小时,减去3小时,一共睡了9个小时。
生4:我还可以把早上6时看成第二圈的18时,18-9=9(小时)
是不是很巧妙?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又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都很好,你们的思维比一开始更加灵活了,解题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如果要让乐乐每天睡满10个小时,你有什么建议呢?晚上早点睡,8点睡觉。
早上如果来的及就晚点起,7点起床。
还有吗?晚上8:30睡觉,早上6:30起床。这样调整可以吗?也可以。
谢谢同学们的建议,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下课后,请小朋友算一算自己的睡眠时间,看看有没有满10个小时。
五、我有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年月日单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与收获呢?课前感到困惑的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有的小朋友说,我会画出知识结构图,巧妙记住每个时间单位的天数,理解了年、月、日、季度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有的小朋友说,在钟面图或时间轴的帮助下,我能快速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化,能灵活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等思考方法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今天课后自主练习。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