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0 08: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识“卷、燃”等9个生字,读准“挣、喷”等4个多音字,会写“焰、蜡”等13个生字,会写“火柴、围裙、明晃晃”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联系生活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及自己的感受,关注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初步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安徒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经典篇目。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读本课生字,写好左窄右宽结构的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随题识字
1.揭题读题 ,指导书写“柴”字。
2.了解故事的作者和译者。
【设计:课堂的前15分钟是学生专注力最好的时间段,因此本课导入采用开门见山,直入课题,随课题学写“柴”。简洁明了,目标明确,入课高效。简单了解作者及翻译者,有助于学生课外童话读本的选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音
师生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老师随机正音。
【设计意图:长文共读,师生一起,或接读、或齐读、或小组读。既营造阅读童话故事的温馨氛围,又使得长文朗读,不再漫长。给学生充裕时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文中难读的句段,随机学习生字。
出示难读句段,随机指导生字词学习,多音字辨析等。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由文到段,由段到词,由词到字,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同时抓住学生朗读中遇到的难读易错的字词,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认写辨析,既有效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又提高课堂效率。】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思考:(1)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时间。
(2)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2.讨论交流,老师抓住关键词板书。
3.小结:课文的5-9自然段写出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的情景。段落很长,抓住关键句子,就能读出它的意思。
【设计意图:因文定教,以学施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文章较长,要简化头绪,针对难点突出重点内容,以课后思考练习题为主,聚焦五次擦然火柴的部分,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完成写字练习。
2.展示评价,相机指导书写易错字。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书写生字的练习,回归文本,再次梳理童话内容。生字书写指导有侧重地选取学生最容易出错、混淆的生字,通过重点部件动画演示、生字溯源理解表意偏旁等方式,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课文,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及自己的感受,关注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2.边读边想象,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二、品读感悟,感受童话丰富想象
(一)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5——9自然段,想一想,哪些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思考。
(三)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预设:
①指导学习描写“火炉”的语句,通过男女生赛读,感受小女孩的欣喜和火炉的温暖。
②指导学习描写“烤鹅”的语句。
● 抓住烤鹅的味道、样子、动作感受想象的神奇。
●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想象是有生活根据的。
● 配乐读描写烤鹅的语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 联系前文,结合插图,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遭遇。
③指导学习描写“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的语句。
● 补充留白,联系实际理解奶奶对小女孩的爱。
●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她对奶奶的依恋、不舍、渴望。
● 联系前文,再次体会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三年级学生热爱幻想,乐于探索,阅读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是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奇妙幻象。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奇特的想象。“情”要靠“象”去显。教师紧扣“谈感受”,使平面的语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朗读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小女孩的生活处境,想女孩之所想,感女孩之所感,急女孩之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对接,语言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此时再联系前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超越文本,迁移情感,关注女孩的悲惨命运,则水到渠成。】
三、结合板书,对比丰富阅读体验
1.齐读故事的结局部分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时间词。
●联想自身实际交流,关注小女孩命运。
3.借助板书理解“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的含义。
4.擦去板书中的幻想和愿望,只留下熄灭的火柴梗,寓意冰冷的现实。
5.小结:这就是童话丰富的想象带给我们的深刻体验。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再次回顾故事内容,擦去美好的幻想,留下冰冷的现实,鲜明的对比使得学生阅读体验更加强烈,从而进入故事的情境,感受人物的悲惨命运。】
四、总结拓展
1.认识安徒生,了解故事创作的由来。
2.交流阅读过的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
3.摘抄文中感受深刻的语句。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单元整合着眼,结合“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与课文阅读形成整体。使得本课的学习成为一个意味无穷的起点站,学生将驶向广阔的童话阅读世界!母语学习需要积累,更需要内化。摘抄句子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经常摘抄教材中规范精美的语言,就能在记忆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语言,促使个性化的语言日趋规范、成熟。因此在此环节,当堂让学生摘抄积累课文感受深刻的语句,加速其语言的内化进程。】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本P119页“词语表”第8课的词语
2.阅读《安徒生童话》
附: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 】 安徒生
(童话)
想象丰富
可 怜
和奶奶飞走了
奶奶 幸福
圣诞树 关爱
烤鹅 快乐
大火炉 食物
温暖

--------------------------------------------------------------------------------------------------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童话
想象丰富 可 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