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9+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9+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20:32:2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手法
——探究主题意义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第二课时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手法
——探究主题意义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一)表现人物手法
除了描写手法以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让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直接评价
对比突出
除了描写手法以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让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用双横线标出直接评价牧羊人的相关语句,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括号标出使用了对比手法的相关语句。
1.直接评价
学生示例
第1段“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作者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直接点明自己的看法,对牧羊人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充满了崇敬、赞美之情。
.
.
.
.
.
.
.
.
.
.
.
.
.
1.直接评价
学生示例
第21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
.
.
.
.
.
——运用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具有顽强毅力、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的牧羊
人,同时表达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高度赞美之情。
1.直接评价
学生示例
第4段“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作者直接点明牧羊人的“自信、平和”的特点,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牧羊人比作神秘的泉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牧羊人在“我”绝望之时给“我”带来希望,同时也暗示他将这个荒凉的地方变得滋润和丰饶。
.
.
.
.
1.直接评价
学生示例
第6段“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安静,忠厚,不张扬”表面上是在写狗,实则突出了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
.
.
.
.
.
.
1.直接评价
学生示例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作者通过议论,写出牧羊人凭借他的勤劳和毅力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1.直接评价
第8段“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
第14段“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第15段“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第18段“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第20段“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
2.对比突出
学生示例
第19段“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高原的变化之大,从侧面烘托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
2.对比突出
学生示例
第11段“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树苗成活的不易,侧面表现牧羊人种树的艰辛,也表现出他坚韧执着的特点。
2.对比突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再见
牧羊人
最后一次
相见
第一课时
——对比有力,表现牧羊人以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取得的成就,突出了中心。
(一)表现人物手法
具体描写
直接评价
对比突出
(二)探究主题意义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二)探究主题意义
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牧羊人坚持种植树木,最终改变了曾被破坏的环境,表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
②从人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了荒原,这是对人类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牧羊人坚持不懈三十多年,终于改造了自然,这是对人类毅力的赞美。
(二)探究主题意义
第13段“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
第14段“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二)探究主题意义
让·乔诺(1895~197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作者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
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The
Man
Who
Planted
Hope
and
Grew
Happiness)。
作者介绍
(二)探究主题意义
战争是惨烈的、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绝望、毁灭。而文中的牧羊人所做的事是创造,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幸福。用外界的战乱纷争衬托牧羊人的不受“扰乱”,更突出牧羊人坚持植树的难能可贵。同时突出生命的价值,作者正是通过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可以通过战争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
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二)探究主题意义
③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人与人相处,与其在纷争中毁灭美好的事物,不如默默地创造美好的事物,以此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造美好的社会。
沙漠——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毁灭与荒芜。
水源——牧羊人给世界带来的美好与改变。
1.完成前设任务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手法
——探究主题意义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三)写作探究
1.完成前设任务
(三)写作探究
学生示例一:
无闻而高雅
用双手撑起一片森林,用岁月弥补一城废墟。你,植树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平生换来了绿意盎然的大地;你,植树的牧羊人,见证了150万棵参天大树的成长。它们造福了人类,更造福了大地。你沉默而不张扬,独自一人,做出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平凡而伟大,无闻而高雅!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1.完成前设任务
(三)写作探究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学生示例二:
平凡却伟大
你是个平凡的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做着不平凡的事。你朴实,平静,将汗水凝结在每粒饱满的种子里,让不为人知的故事回荡在整片森林。你沉默,坚定,靠双手创造出叹为观止的奇迹,给世界带来了绿色与生机。风轻扬着,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你的无私与毅力,你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三)写作探究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植树”的人,如守卫边疆的战士、救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生护士、伏案工作默默陪伴着我们的老师等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请选择一个“植树人”,试着为他拍一张照,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发在你的微信朋友圈里。
2.理解现实意义
(三)写作探究
2.理解现实意义
任务评价
得分(每项满分20分)
事迹真实写意
彰显人物精神
评价感受合理
主题立意深刻
照片文字契合
任务评价量表
(三)写作探究
朋友圈示例一:
2.理解现实意义
(三)写作探究
朋友圈示例二:
2.理解现实意义
艾力泽·布菲——一位伟大的牧羊人,他改造的不仅仅是自然,更是人心:他播种的不仅仅是幼苗,更是坚毅与乐观。坚持身体力行和美好的品德,便能将各处的“荒地”变成同样的“沃土”!生活中,辛勤耕耘默默“种树”的人很多,他们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万千道德模范、最美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苦,坚持拼搏,共同为“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像牧羊人一样在生活中多多“种树”,种植着自己的希望和幸福!

结(共30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请仿照颁奖词示例,为《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中的“牧羊人”写颁奖词。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颁奖词要求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对应环节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手法
——探究主题意义
(一)检验课前学习效果
1.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语句,注意加点词的读音。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
.
.
.
.
.
.
.
.
.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在普罗旺斯的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个植树的牧羊人,他种了成千上万棵树,让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充满生机的乐园。
3.
作者讲故事的段落和做评论的段落分别是哪些?
讲故事的段落——
做评论的段落——
第2段—第20段
第1段,第21段
4.
文章讲故事的段落重点讲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全文的行文思路又是怎样的?
第2段: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
第13段: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1919年)
第18段: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
第19段: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4.
文章讲故事的段落重点讲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全文的行文思路又是怎样的?
文章主体叙事部分采用的是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
总—分—总
(二)梳理故事情节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下表。
(二)梳理故事情节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再见
牧羊人
最后一次
相见
(二)梳理故事情节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变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二)梳理故事情节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再见
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二)梳理故事情节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最后一次
相见
八十七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象。
(三)赏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文中的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要求:
1.
勾画出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可以用“
”标出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用“
”标出间接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
2.
在勾画的语句旁边,圈点批注出你对牧羊人的认识评价。
【知识链接】
直接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是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描写手法,即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直接描写
示例一
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动作描写
挑选橡子时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
做事认真仔细,有耐心
1.直接描写
示例二
第10段“他摇摇头说,不是。……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语言描写
不知道,更不关心土地的归属——高尚无私
一心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不图回报,没有私心
1.直接描写
学生示

1.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11段“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语言描写
独行,坚持,意志顽强
有着非凡毅力,坚持不懈
树苗的成活率低,毅力非凡
1.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11段“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语言描写
目标远大而高尚
有着伟大心灵、坚定意志的人
十分质朴
1.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5段“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肖像描写
外貌干净整洁,
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积极认真生活
2.间接描写
示例三
第5段“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环境描写
房子结实、不漏雨,
室内环境整洁
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
2.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环境描写
山地恶劣的环境,
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
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等
夸张
比喻
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
2.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13段“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环境描写
牧羊人所种的树已经初具规模
坚持不懈,顽强
比喻
第16段“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第19段“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第20段“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2.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变化
慷慨无私,坚韧执着
牧羊人工作的伟大
2.间接描写
学生示例
第20段“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其他人物等描写
现在村庄的生机与活力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植树造福大众的巨大成就
(三)赏析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
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周围其他人物等的描写
——牧羊人是一个认真细致、心存善念、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质朴单纯、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坚持不懈……的人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梳理故事情节
——赏析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手法
——探究主题意义
“为牧羊人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