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3: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huì(  )风、镜湖月影,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瓦粉墙,有运河蜿蜒、乌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错落有zhì(  )地镶嵌在华夏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邃而(  )远的掌故逸事。她,就是蠡城绍兴。
(选自《蠡城物语·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和畅huì(  )风
    错落有zhì(  )
(2)加点字“镶”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xiāng
    B.xiān
(3)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幽
    B.悠
2.古诗文填空。(8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唤醒了国人的诗词情结。都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曹操“______________
,以观沧海”的勃勃英姿到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的侠肠肝胆,从王湾“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的故园之思到马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羁旅之苦,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仿佛都流淌着这种文化基因。
3.为了响应“清廉校园”的号召,国文社准备编辑一期以“文学养正气,清廉毓德行”为主题的校刊。小文同学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莲花的内在神韵,找到了以下四幅对联,最为合适的一幅是
(  )(2分)
A.上联: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下联:荷花塘边何时河水流未停
B.上联:守正不旁枝,直向天心书正字
下联:抱清能逸雅,漫从泥外布清风
C.上联:喜爆声声佳宾共庆双飞燕
下联:和风阵阵丽日常煦并蒂莲
D.上联:春来草原含情脉脉风荷丽
下联:秋临晨曦悲意切切草木情
4.名著。(4分)
(1)“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________(篇),文中所指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请你联系其中一篇文章的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节选)(14分)
你看那两个行者,且行且斗,直嚷到南海,径至落伽山,打打骂骂,喊声不绝。早惊动护法诸天,即报入潮音洞里道:“菩萨,果然两个孙悟空打将来也。”那菩萨与木叉行者、善财童子、龙女降莲台出门喝道:“那孽畜那里走!”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才自水帘洞打起,战斗多时,不分胜负。沙悟净肉眼愚蒙,不能分识,有力难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复师父,我与这厮打到宝山,借菩萨慧眼,与弟子认个真假,辨明邪正。”道罢,那行者也如此说一遍。众诸天与菩萨都看良久,莫想能认。菩萨道:“且放了手,两边站下,等我再看。”果然撒手,两边站定。这边说:“我是真的!”那边说:“他是假的!”
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萨叫声“孙悟空”,两个一齐答应。菩萨道:“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这大圣谢恩,那行者也谢恩。
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的嚷斗,径至南天门外,慌得那广目天王帅马赵温关四大天将,及把门大小众神,各使兵器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大圣道:“我因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在路上打杀贼徒,那三藏赶我回去,我径到普陀崖见观音菩萨诉告。不想这妖精,几时就变作我的模样,打倒唐僧,抢去包袱。有沙僧至花果山寻讨,只见这妖精占了我的巢穴,后到普陀崖告请菩萨,又见我侍立台下,沙僧诳说是我驾筋斗云,又先在菩萨处遮饰。菩萨却是个正明,不听沙僧之言,命我同他到花果山看验。原来这妖精果像老孙模样,才自水帘洞打到普陀山见菩萨,菩萨也难识认,故打至此间,烦诸天眼力,与我认个真假。”道罢,那行者也似这般这般说了一遍。众天神看够多时,也不能辨。他两个吆喝道:“你们既不能认,让开路,等我们去见玉帝!”
众神搪抵不住,放开天门,直至灵霄宝殿,马元帅同张、葛、许、邱四天师奏道:“下界有一般两个孙悟空,打进天门,口称见主。”说不了,两个直嚷将进来,唬得那玉帝即降立宝殿,问曰:“你两个因甚事擅闹天宫,嚷至朕前寻死!”大圣口称:“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臣辨个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陈了一遍。玉帝即传旨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天王即取镜照住,请玉帝同众神观看。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
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注释】帮:牵制。
5.节选部分写到有哪些人辨认了真假悟空,根据提示将相关情节填写完整。(2分)
沙悟净肉眼愚蒙,不能分识→(1)__________________→众天神看够多时,也不能辨→
(2)__________________
6.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1)二人扯扯拉拉,口里不住的嚷斗,径至南天门外,慌得那广目天王帅马赵温关四大天将,及把门大小众神,各使兵器挡住道:“那里走!此间可是争斗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问真假美猴王最后怎么分辨?结局又是怎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许多评论家认为“假悟空”并不是所谓的六耳猕猴,而是出自孙悟空的心性,是孙悟空的另一个分身。请你结合原著内容为这种说法提供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放 学(10分)
龙应台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9.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看见安安忙着做了哪些事?(3分)
①爬短墙、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找木棍、⑤__________
11.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2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寒 夜(4分)
[南宋]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寒夜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生活场景。(2分)
14.诗人为何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请联系全诗,说说表达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和尚敬茶(14分)
[清]蒲松龄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选自《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1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凭借) 
B.有贵官至(到,到达)
C.冀得称誉(希望)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热情)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也。
17.文言文重视朗读,请为下面句子设计朗读重音,并说说设计理由。(3分)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结合相关句子,回答下列问题。(6分)
A.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
B.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
(1)请结合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试分析僧人的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贵官的一句“甚热”作结尾。请你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包括书写分3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40分)
近来,武汉市发生的严重疫情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武汉的宇文强生在一个大家族,在除夕的前几天,家人们对于年夜饭有了不同的争论。小强的爷爷说,不管怎么说,年夜饭还是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这是老传统了,亲情不能淡漠;小强的叔叔说,疫情这么严重,我看要不就取消年夜饭吧;小强的妈妈说,我觉得年夜饭就从简,家里人一起吃,但互相串门拜年可以改为网络视频或电话拜年,心意到了最重要。
你作为宇文强的好友,你怎么看?请给爷爷、叔叔、妈妈或宇文强本人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一、1.(1)惠 致   (2)A   (3)B 
2.百草丰茂 江春入旧年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东临碣石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B 
4.(1)《二十四孝图》 怕父亲学“郭巨埋儿” 
(2)示例一:《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示例二: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 
示例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 示例四: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二、(一)5.(1)菩萨暗念紧箍咒,俩悟空一起喊疼 
(2)天王用照妖镜照出两个孙悟空的影子 
6.(1)这个句子主要描写真假悟空打斗的动作及天将众神的反应。二人扯扯拉拉,边斗边嚷,天将众神一“慌”,一“挡”,都表明二人打斗之激烈,欲辨真假之急切,极其形象生动。
(2)这是对真假悟空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一个“呵呵冷笑”,一个“哈哈欢喜”,人物行为一致,言语不知出自谁口,生动呈现二者难以分辨、难分难解的情状。 
7.最后由如来指出真假。 假悟空被如来的钵盂盖住,现了原形是六耳猕猴,被真悟空一棒子打死了。 
8.示例:①题目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二心争斗而不是二猴、二圣、二怪什么的,说明这是孙悟空的正邪两面。
②六耳猕猴不管是长相,还是武力、法力、能力,都与孙悟空一模一样,这么厉害的人物却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金箍棒是独一无二的宝物,却出现了第二支金箍棒,也能说明这是分身。
③连照妖镜也照不出真假。
④因为他是悟空幻化的,所以对师父虽有怨气但不会把师父打死,如果是妖怪,早就把唐僧打死了。
⑤如果六耳猕猴真是通晓未来,他干吗还要去送死呢?(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二)9.①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②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10.逗狼狗 看(或:观察)蚂蚁 望(或:瞅)松鼠 
11.本句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用“蹑手蹑脚”“尖叫”等词语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 
12.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中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时间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三、(一)13.客人来访 主人煮茶招待客人(或:点火烧茶,招待客人) 
14.表达寒夜友人来访,一起喝茶闲谈的喜悦、温馨。(或:暗赞友人如梅花,表明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二)15.D
     16.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17.(1)“恒”字应作为重读,僧人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突出寺庙这样的清静之地,竟也趋炎附势,为下文僧烹一等茶进献贵官做铺垫。 
18.(1)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2)结局出人意料,不是茶的不好,而是茶太热,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手法嘲讽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参考译文】灵隐寺的某个僧人,凭借烹煮茶(的手艺)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而且(他)储蓄的茶有很多等级,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识茶之人,(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位显贵的官员到来,僧人十分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显贵的官员默不作声。僧人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快要喝完了,并没有称赞。僧人着急得不能再等待,鞠躬问道:“茶(的味道)怎么样?”显贵的官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烫。”
四、19.略。符合书信格式,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