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人因为意外导致大量失血,怎么办?
受伤严重,要立即输血!!!
1.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 占体重的多少
2.是不是每个失血的人都需要输血什么情况下需要
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
一.血型的发现
血型的发现史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敬畏地看待血液,认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并试图用血液来延年益寿或者是挽救生命。1492年罗马教皇生病,喝了3个男孩子的血,结果连他在内4个人全部送了命。
血型的发现
17世纪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红细胞凝聚会造成什么影响?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血型之父:
输血之父:
兰德斯坦纳
布仑德尔
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型
血 清 凝集素
A
B
A和B
无
A
B
AB
O
抗B
抗A
无
抗A抗B
凝集原(抗原)
A
B
凝集素(抗体)
抗A
抗B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血清中无抗体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A型标准血清(抗B)
B型标准血清(抗A)
模拟血型鉴定
血型
A
B
O
AB
病人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赵
钱
孙
李
请你来鉴定
B
AB
O
A
凝集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什么叫RH血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而缺乏Rh抗原的人是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后,可以为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致于造成不良后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考虑.
二.输血原则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血清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A
B
AB
O
A
B
O
AB
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
输血关系图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异血型输血,此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而造成红细胞凝集。
输血
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少量的异型血。
●同型输血为前提
●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做到有目的使用血液。
输血的原则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失血过多的战士:全血
贫血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若不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则可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胞
被烧伤的救火英雄: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输血浆
血小板少的病人:进行成分输血——只输血小板
血量、输血和血型
无偿献血
血量:人体血液总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400mL),一段时间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一次失血超过30%(1200-1500mL),就会危及生命。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 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 毫升。
一次献血量是多少?
200—400
毫 升
无偿献血意义大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
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倡议书
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
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
爱心.
失血过多危及生命时,需要及时补给血液。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
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