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1.1 地球概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1.1 地球概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9 14: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概述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说出地球圈层结构。
3.通过计算得出赤道的大概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理景观以及很多的世界上的国家,这一学期让我们来系统地学习一下个方面的地理知识。
一、中国古人对于地球得形容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我们地球的知识。
提问: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圆球形的)
但是人类并不是从古至今都这样认为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对于地球是什么样的,有很多种不一样的回答。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位于我国首都的天坛。大家可以看到,在天坛的总体布局图中,天坛公园,整个坛域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在公园中的很多建筑都是方形与圆形相结合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圜丘,冬至日祭祭天,这是祈年,主要用于春季祈福的。
古代的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现代的有些建筑也处处透着一种返古的味道,比如我们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博物馆一直给大家庄严、肃静的感觉,上海博物馆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博物馆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我国的古人,一直以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因此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就是地球看作扁平状,把天空看作罩在地面上的圆罩子。
二、国外古人的形容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想法,那么在古印度,人们的想法和我国的古人很不一样。古印度人认为,人们居住的陆地和山岳都是由许多大象支撑着的,支撑这些大家的是一只神龟,而大龟则是跨在一条眼镜蛇的身上。
另外,古俄罗斯人想象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盘子,这三条鲸鱼又是浮游在海洋上的。
三、麦哲伦环球航行 不论是我国的古人还是古印度人、古俄罗斯人等等,他们对地球的形状描述都只是停留在想象的基础上。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哲学观点出发,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状,因而提出地球为球状的臆测,但是同样没有确切的证据,而没有被人们接受。
直到16世纪葡萄牙出现了名字叫麦哲伦的人。
提问:有谁知道麦哲伦吗?
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他一直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后来他来到西班牙,经过国王的批转,首次带领了200多人成立一支探险队,开始对于地球形状的探险。这次探险从西班牙出发,最后回到了西班牙,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并且麦哲伦也在这次航行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一张就是麦哲伦当初环游世界的路线图,我们来看一下。
1519年,麦哲伦带着200多人从西班牙出发,向南绕过南美洲南端,这里有一个海峡,大家把地图册打开,找找看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麦哲伦海峡,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的这次探险,把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大概位置在南纬52°。
通过这个海峡之后,船队终于见到了浩瀚的海洋,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
到1521年3月,船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个时候,麦哲伦已经知道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因为,他一直向西方走,但是走到了东方。
在这里,麦哲伦和当地土著发生了纠纷,而身亡了,之后他的助手带着剩余的船员继续向西走,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最后回到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次航行是人类首次用实际行动亲身感受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四、讨论 提问:大家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来证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呢?(大家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下。)
大家看图,这是利用圆规来解释地球是圆的,如果地球表面是平面的,(画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如果大地是平面的,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不会。
从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同样也可以证实地球是圆的。
五、地球的大小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终于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大地是一个球体,并称之为“地球”。这是一张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人们从宇宙中看到的地球非常漂亮,你能看出这种图中哪里是陆地吗?蓝色的部分是海洋,白色的是天空中的云,除去蓝色和白色的部分就是陆地。
通过人类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我们把书翻到第四页,我们看到从地球的地心到赤道的这条线段我们称为赤道半径,从地心南北极的长度我们称为极半径。如果地球是一个正球体的话,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长度应该相等,那么我们刚才所讲的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意思则是赤道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稍长。
提问: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图,告诉我,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多少千米?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地球仪,赤道半径定义为15厘米,那么请算一算,极半径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想一下,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这点差值在制作地球的时候是够可以忽略不计呢?14.95cm半毫米,可以忽略。
提问:我们现在知道赤道半径的长度,是不是可以计算赤道的长度呢?大家动手算算看,赤道的长度是多少?40074.79km,我们通常都就把赤道长度定为40000公里。有句诗叫做“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千米就等于两里,这句话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六、地球内部圈层(道具:煮熟的鸡蛋)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形,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1千米,赤道长度是4万公里,这些都是地球外形,那么,我们地球的内部是怎么样的呢?
人类对于自己居住的地球内部情况还了解得很少,只能用间接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我们的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分为三个部分。最外层的是地壳,它的厚度在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中最小的,由很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同地区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海洋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小,陆地地区较厚。
位于中间的一层称为地幔。地幔顶部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幔中的这些岩石与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有一层软流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火山喷发喷出了很多岩浆,这些岩浆就来自于软流圈。
地球的最中心地区就是地核。他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我们地球的磁场也是由于这一部分的存在而产生的。
地球整个的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一样,蛋壳就相当于地壳,蛋清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
七、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除了有内部圈层以外,在地球的外围也有很多的圈层结构。
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那么为什么在地球可以有生命存在呢?主要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可以生存。这个就是我们地球外部圈层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大气圈。
我们地球上有生命,不仅仅因为有大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圈也是地球外部圈层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圈的范围比较广,它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我们人类是一种生物,我们和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动物和微生物都归于生物圈这个圈层之中。生物圈分布在地壳的表层、水圈以及大气圈的底层范围之内。
这三个圈层是互相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想为什么)比如说,海洋是水圈的组成部分,但是海洋中有很多的生物,也可以成为生物圈的一部分。大气中不是只有一些气体,也有气态水的存在;在我们人类和生物的体内,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