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三角形
课题:认识三角形 课时:第2课时(三边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例3,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3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8厘米8厘米和7厘米9厘米的两组胶片,导学案、操作记录单、各种长度和颜色的小棒套装。
【教学过程】
一、快乐引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接着来探究,首先请大家拿出你的导学案。
二、预习检查。
1.小对子交流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对子展示
(1)填空,三角形的概念,师追问:什么叫围成?
(2)展示判断四幅图是否是三角形?师问:为什么不是?
(3)统计导学案中的实验操作。哪些同学围成了三角形?哪些没有围成?
3、大胆质疑,引入新课: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发现,并不是任意的三条边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呢?究竟怎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师板书课题。
三、新课探究
探究活动一:实验操作,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独学,一边操作一边填写实验操作单。
组学: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
展示汇报:你们小组中出现了哪些结果?教师分类板书。
探究活动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2、对子交流。
3、班级展示
4、形成结论:两边之和≤第三边 不能围成
探究活动三: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2、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
4、形成结论: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能围成
探索活动四:
1、处理题单第一题,判断三条边能否围成三角形。
2、选一题,汇报判断结果,说说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用任意两条之和与第三边比较)
3、你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吗?(用两短边之和和第三边做比较)
四、及时练习
1、课件展示基础练习,学生思考用刚刚整理的方法快速判断,并用手势作答。
2、结合课件思考,如何给风筝选择三条边,做一个三角形的支架呢?小对子交流展示。
五、拓展提高
小林分别选了7㎝、8㎝和13㎝三根木条做好了风筝,只玩了一会儿,其中13㎝的木条被人弄断了,他想重新替换一根,请问这根木条可以是几厘米?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如何发现规律的?
板书设计
能围成:(两边之和>第三边) 不能围成:(两边之和≤第三边)
4+5 >6 4+6=10
4+6>5 4+10>6
5+6>4 10+6>4
8+5>10 4+5<10
10+5>8 4+10>5
10+8>5 5+10>4
8+5>6
6+5>8
8+6>5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课时:第2课时
姓名: 班级:
一﹑知识链接。
1﹑填空:由( )条边( )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以下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 ) ( ) ( ) ( )
二、快乐预习,操作实践。
1、猜想:是否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2、动手操作:
将20厘米长的一根纸条截成任意长的三段,并用这三根小棒围三角形,你围成了吗?
三、快乐质疑:
通过操作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操作记录单
姓名: 班级:
实验操作:
用你信封中的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填写实验操作单。
长度对照:紫色4㎝,蓝色5㎝,绿色6㎝,黄色8㎝,红色10㎝
三根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 能否围成 用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作比较
第一根 第二根 第三根
( )+( ) ( )
( )+( ) ( )
( )+( ) ( )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课时:第2课时(三边关系)
1、基本练习
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的三角形画“√”,不能围成的三角形画“×”,并说说为什么?
(1)3㎝、4㎝、5㎝( )
(2)5㎝、5㎝、9㎝( )
(3)6㎝、6㎝、14㎝( )
2、快乐运用:
小林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风筝,现在有这样一些木条,长度分别是:
7㎝、8㎝、13㎝、15厘米
想一想:
(1)哪些木条能做成一个三角形支架?
(2)小林可能会选择哪3根木条呢?
3、拓展提高:
小林分别选了7㎝、8㎝和13㎝的三根木条做好了风筝,玩了一会儿,其中最长的木条不小心弄断了,他想重新替换一根,请问这根木条可以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