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3 《赛马》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3 《赛马》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11 14: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赛马》这首乐曲是收录于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欣赏乐曲。
这是一首五声d羽调式、2/4拍的旋律动听的ABA结构的乐曲。《赛马》这首乐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中学段,随着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逐步扩展,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能力。我所教的三年级二班是华旭小学整个三年级里对音乐的兴趣最高、音乐表现力最为突出的一个班级,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格外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识谱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二胡乐曲《赛马》,简单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音色及形制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感受2/4拍的韵律感,能够划分乐曲的基本段落及初步认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
3.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进行适当的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2/4拍的韵律感,初步认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
(二)教学难点:能够划分乐曲的基本段落及对乐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沙锤、铃鼓、响板、三角铁等)及蒙古族服饰。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1=C 4/4
1 2 3 4 5 —|1 5 5 1 5 5 | 5 4 3 2 1—|5 5 6 7 1—||
同学们 好, 您 好您 好,安老师您好!老师 您 好!
2.发声练习:1=(C-E)4/4
1 2 3 4 |5 4 3 2 |1---||
啦……
第一遍慢速连唱,第二遍快速、跳跃的演唱。
【设计意图】在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的同时,训练他们区别连唱和有弹性的歌唱。
(二)复习歌曲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头饰(讲台上放置的蒙古族头饰)和漂亮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生:蒙古族。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准确!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蒙古大草原,去领略美丽的草原风光,感受蒙古人的音乐和舞蹈。
师弹奏《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并且加入打击乐伴奏和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纠正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中出现的个别错误,如八分休止符及对歌曲的处理。
(三)欣赏乐曲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表演了动听的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我觉得此刻我已经站在我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上了!现在老师邀请你们一起跟我走进美丽的大草原,一起参加草原上蒙古族同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请同学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都有哪些竞技比赛?生答。(播放幻灯)
【设计意图】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导入,并且告诉学生,内蒙古大草原是老师的家乡,拉近同学们与将要欣赏的乐曲《赛马》的距离,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求知欲望。
2.师:老师这有一段特别好听的乐曲片段,你们听一听是模仿那达慕大会的那一项竞技比赛呢?乐曲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呢?
你们还听到哪些乐器了?(生答:扬琴、双响筒。)打击乐模仿了什么声音?(生:双响筒,模仿马蹄声。)马蹄声除了用双响筒能表现以外,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声音能表达出来?师引导学生用弹舌表达。
(播放乐曲片段)生答。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真棒!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我们熟知的拉弦乐器——二胡。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先生创作的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赛马》。
幻灯展示二胡、板胡及京胡的图片,带着学生一起观察三件乐器的特点(相同点是它们都由调节音高的琴轴、琴杆、琴弦和琴筒和琴弓制成的,不同之处在于:板胡的琴筒很薄,并且琴筒的表面为木板;二胡的琴筒蒙着蟒蛇皮;京胡的琴筒为竹筒制成),并且听辨其音色。
简单为生讲解胡琴家族的历史。
刚刚我们聆听的《赛马》,让生区分乐曲结构。
4.聆听音乐,我们来听一听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成几个乐段?生答。
(1)、我们先来一起听一遍第一乐段,我们听一听在这一乐段描绘了赛马场上的什么声音?作曲家描绘了赛马场上怎样的场景?它又表达了赛马手们怎样的心情?生答。
师总结: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老师有一个问题:怎样能让马儿跑的更快?生答。请全体同学做动作。
【设计意图】在第一乐段时让学生们模仿骑马的动作,目的在于调动他们的音乐想象力。
(2)、师:第二乐段的主旋律是作曲家完整的引用了蒙古族民歌《红旗歌》的旋律,我们在听第二乐段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遍第二乐段的主旋律。在老师播放录音时请你们仔细听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共出现了几次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用手指数表示出现的次数。(播放乐曲第二段。)
我们来听第一次变奏,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边听边思考:作曲家在第一次变奏时想描绘什么声音?生答。
师:我们演奏者想更生动的模仿马蹄声,使用了与拉弓不一样的演奏手法——连顿弓(播放第二乐段第一次变奏的视频片段)。
师:我们再来听第二次变奏,你们听这段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主旋律(扬琴)?二胡用了拨弦手法。(播放第二乐段第二次变奏的视频片段)在这个视频里,伴奏乐器扬琴由钢琴替代,请孩子们仔细看二胡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而二胡却模仿了马蹄的声音,表现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阶段。
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这段乐曲的音调悠扬、舒展,音乐情绪兴奋、昂扬。表现了赛马场上人们的欢乐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充满必胜信心的精神风貌。
(3)、现在我们听乐曲的第三乐段,聆听中我们带着问题去思考:1、结尾的音乐和哪一乐段相似?2、哪一乐段情绪更激烈?3、第三乐段音乐刻画了怎样的情景?(播放第三乐段录音)
师:这部分音乐结尾时,节奏密集、力度更强,刻画了赛马比赛最后冲刺时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结束。
我们已经聆听过这么动听的《赛马》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演奏家是怎样演奏出来这首乐曲的?(播放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女士演奏的《赛马》)我们跟着录像一起模仿演奏家拉奏二胡的动作。
(四)拓展环节
师:我们做一条节奏游戏,要求学生强拍击掌、弱拍握拳,在此基础上做弹舌练习。
师:让我们再次完整地感受这奔放热烈的《赛马》。这个版本是经过二胡演奏家宋飞改编演奏《赛马》的视频,在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可以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击乐伴奏培养孩子们的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师:欣赏了这么优美、欢快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在美丽的蒙古草原,来到了 “那达慕”盛会上。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赛马》课后反思
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首旋律动听的乐曲,然而想真正体会赛马场上的情景却不是很容易,应加强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理解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