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17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是谁将诗这种文学艺术推向顶峰的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擅长的体裁是绝句。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夜宿山寺》
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的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怀。25岁那年,李白初出巴蜀,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去欣赏天门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背景链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往远处看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kāi
lái
押ɑi韵
duàn
zhì
ɡū
fān
chǔ
诗歌朗读
默读古诗,找一找每一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
青山
天门山
楚江
碧水
长江
想象画面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你眼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想象画面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依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吗?
天门山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被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波涛汹涌、风号浪吼。
天门中断楚江开
长江
把天门山给分开的有力的大手是什么?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天门山被奔腾不息的长江给冲断了;长江波涛汹涌,把天门山给冲断了。
指导朗读: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冲断了,一分为二,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要读出这样的气势。
一个“断”,一个“开”,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
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原来的地方。b.回旋,回转。
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说说读第2句诗时你脑海里的画面。
诗人乘船离天门山越来越近了,他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是怎么“出”的?孤帆是怎么“来”的?
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品读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对比此诗和下面诗中的“孤帆”,说说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感受到了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汹涌的江水回旋奔流的画面,也感受到了诗人李白愉悦的心情和对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结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_____楚江____,碧水_______________
。
______青山________,孤帆_______日边____。
中断
开
东流至此回
两岸
相对出
一片
来
积累背诵
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的捺变成点。
上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的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书写格式
第一行居中写古诗题目;第二行居中写朝代和诗人的名字;四句诗分行居中写,标点符号占一格。
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青山
孤帆
楚江开
至此回
相对出
日边来
山水相映
以动写静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1.背诵《望天门山》。
2.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复习导入
迁移学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等。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背景链接
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这首古诗。
自学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yì
mǒ
yí
这首诗写了什么?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yǐn
chū
潋
滟
liàn
yàn
与水有关
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
金色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
蒙
kōnɡ
ménɡ
__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纱似
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诗人是如何赞美西施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朗读下面两手写西湖的诗,读完后说一说:你感受到了西湖怎样的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浓抹
淡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_____________,山色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比西子,
___________总相宜。
潋滟晴方好
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
淡妆浓抹
背诵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作者简介
《望洞庭》学习单
1.我能读好停顿,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画节奏。
(2)读一读。
mó
jìnɡ
yáo
yín
pán
tínɡ
wèi
2.我能想象画面。
(1)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我猜测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秋月映照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宁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的笼罩下,泛起点点银光,此时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眼
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行吗?
题君山
[唐]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两位诗人不同的比喻,表达出相同的感受:
君山的秀美。
点点银光跳跃,君山翠绿迷人,诗人不由赞叹——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是那么妩媚,美如仙女,楚楚动人——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古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注意笔画的穿插
捺要写舒展
“广”的一撇要拉长,“林”要写得扁一些,捺要舒展,“石”也要写扁一点,撇不能超出“广”的撇
书写指导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运用“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三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领略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独特的美景。在古诗的王国里,山水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继续去领略祖国山水的壮丽和古诗的魅力。
课堂总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比喻贴切
晴雨皆美
浓淡相宜
望洞庭
湖月——相和
祥和宁静
山水相衬
景色迷人
洞庭秋色
洞庭山水
潭面——如镜
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