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4
小马过河
pénɡ
我会读
qiǎn
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kè
tū
tàn
ài
马棚
驮麦子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立刻
突然
shì
tí
jì
叹气
唉
试试
前蹄
既然
棚
挡
伯
叹
试
蹄
驮
突
记一记
朋
当
白
又
式
帝
大
犬
加一加
形声字
我会读
马棚
驮麦子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立刻
突然
叹气
唉
试试
前蹄
既然
磨坊
fáng
油坊
染坊
fāng
街坊
牌坊
书坊
应该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立刻
该
刻
gāi
kè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左窄右宽
我会写
左宽右窄
根据以下问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结果怎样?
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起因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老牛请教,老牛认为水很浅,而小松鼠却说水很深,小马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让小马自己试一试。
经过
小马顺利蹚过了河。
结果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
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
?
亲切
商量
高兴
乐意
分角色朗读时,可以根据角色特点及其说话内容,抓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部分内容。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这匹小马非常愿意帮妈妈做事情,于是老马让他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温馨提示:讲故事不是背课文,可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要讲完整,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马棚
愿意
磨坊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部分内容。
驮
拦住
为难
愿
意
yuàn
yì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我会写
14
小马过河
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杜森娥
读一读,记一记
马棚
驮着
挡住
遮挡
伯伯
伯父
深浅
粗浅
立刻
时刻
突然
突出
考试
叹气
前蹄
既然
磨坊
书坊
自由读第4-6自然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找一找,这几段话中几次写到小马跑,是怎样跑的。请圈出相关的词语,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2.
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好对话。
干脆
肯定
着急
担心
认真
肯定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部分内容。
突然
拦住
吃惊
自由读第7-8自然段,用“
”画出老马和小马的对话,联系第8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小马从妈妈的话里得到了什么启发,结果怎样。
。
。
。
。
。
。
。
。
。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启发
帮助
关心
鼓励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老牛
,所以他说河水
。
因为松鼠
,所以他说河水
。
因为小马既没有
,也不像
,所以小马发现
。老牛和松鼠
。这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个子比较高
很浅
个子比较矮
很深
老牛高
松鼠那样矮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都没有对小马撒谎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部分内容。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突然
拦住
吃惊
驮
拦住
为难
马棚
愿意
磨坊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借助思维导图练习讲故事
小马过河
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想一想,写一写。(课堂作业本第5题)
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里,再蹚过河,回到了家。小马会跟妈妈说些什么呢?
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积累以下关于提倡亲身实践的名言:
若不下水,焉知有鱼?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用口尝菜,才知咸淡;用脚试鞋,才知大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引导质疑: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认读字词。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编口诀等方法记住生字。重点识记“磨坊”,区别多音字“坊”的不同读音,结合句子区别“该”和“刻”的字形,分别组词,指导书写“该、刻”这两个字。
3.根据以下问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结果怎样?
根据以上问题梳理文脉,尝试说出主要内容。
起因: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经过: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向老牛请教,老牛认为水很浅,而小松鼠却说水很深,小马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让小马自己试一试。
结果:小马顺利蹚过了河。
连起来说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瞧,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一天,他们进行了一番对话。来,读读第2自然段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老马亲切、商量的语气,表现小马和老马高兴的心情。
2.小结方法,练习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角色,抓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齐读这两段话。
3.用上下面的词语讲一讲故事的起因:马棚、愿意、磨坊。指导并强调讲故事的注意点:讲故事不是背课文,可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要讲完整,不要遗漏主要内容,否则别人听不懂。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请学生自主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2.交流,理解“为难”,了解它为难的原因,读出为难的语气。
3.根据提示语“驮、挡住、为难”,概括讲述小马过河遇到的困难这部分内容。
四、指导书写。
出示六个生字,着重指导写好“愿、意”两字,指名学生说出注意点,写后交流反馈。
五、总结存疑。
小马驮着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如何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
驮麦去磨坊
小河挡去路
为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词语提示,回顾课文:请学生根据提示词语,回顾小马过河原因及遇到困难这两部分内容。
学习课文。
(一)学习4-6自然段。
1.自由读第4-6自然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找一找,这几段话中几次写到小马跑,是怎样跑的。请圈出相关的词语,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2)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
2.交流反馈。着重指导读好老牛有经验,说话干脆、肯定的语气,读出松鼠内心的着急、担心以及认真、肯定的感觉,还要体会小马的为难、不善于思考。
3.根据提示语“突然、拦住、吃惊”,概括小马第一次过河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7-8自然段。
1.自由读,着重读好第7自然段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联系第8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小马从妈妈的哪番话里得到了启发,是什么启发,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结合以下填空题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填空:
因为老牛
,所以他说河水
。
因为松鼠
,所以他说河水
。
因为松鼠既没有
,也不像
,所以小马发现
。老牛和松鼠
。这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时结合文后练习3的第一题说明老牛和松鼠并没有撒谎。)
2.根据提示语“难为情、动脑筋、小心”,概括小马第二次过河这部分内容。
(四)尝试根据提示语,借助思维导图,将整个故事讲完整。
总结,谈自己的看法。
1.请说一说,小马过河的故事给自己带来哪些启发。
2.展示课文后面的另三种说法,请学生表明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是的,遇到问题,能请教身边的人,听取不同意见,这样做是值得肯定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是的,很多事情确实需要自己去尝试,但尝试也是有限度的,要在条件允许、安全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说得太绝对了,如果要尝试,也是在条件允许、安全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要验证别人的话可信不可信,不一定要自己去尝试,可以再向更多人请教求证或者查阅更多权威的资料。
3.总结:是啊,同学们,在生活中,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希望大家以后做一位善于思考,又能勇于尝试的同学。
创设情境,拓展提升。
小马在回去的路上,碰到老牛和松鼠会说些什么呢?回到家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说一说。可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积累以下关于提倡亲身实践的名言,想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若不下水,焉知有鱼?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用口尝菜,才知咸淡;用脚试鞋,才知大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
驮麦去磨坊
小河挡去路
为难求帮忙
勇敢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