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教学目标
认知和技能
通过阅读有关图表了解原煤和石油分别是我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能源;了解我国煤炭工业和采油工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读图和填图的训练,能够在分布图熟悉我国大型煤炭工业基地、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并形成其分布的空间概念。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大型铁矿地的分布;了解我国大型钢铁基地的位置;初步学会分析上海和攀枝花两个钢铁工业基地在形成发展条件上的不同。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电子工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基地的位置;初步学会分析沪宁杭地区和京津地区发展电子工业的优势。
初步学会:判读资源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产品数量和产值增长等统计图表,了解我国煤炭工业、采油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判读资源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产品数量和产值增长等统计图表,掌握读图方法和技能;通过家庭调查和上网查询,培养制作统计表,整理信息资料能力。
通过填图的练习,培养运用各种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我国煤炭储量位居前列、产煤量位居世界第一以及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主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分布。我国钢铁工业基地的位置;分析上海和攀枝花两个钢铁工业基地在形成发展条件上的不同;分析沪宁杭地区和京津地区发展电子工业的优势。
教学难点:分析上海和攀枝花两个钢铁工业基地在形成发展条件上的不同;分析沪宁杭地区和京津地区发展电子工业的优势。
教学方法:读图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关于煤炭工业和采油工业,教材主要突出其发展和地区分布。煤炭工业方面,先从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入手,突出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然后指出在不断开发利用基础上,我国煤炭工业已形成巨大发展规模(煤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接着分析,如此巨大规模的煤炭工业生产,又都分布在哪里呢?——介绍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
石油工业方面,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新中国成立以前,对石油的勘探、开发很少,被称为“贫油国”;而后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勘探,在不少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成为我国的第二大能源,并建设了一系列大型采油工业基地。
关于钢铁工业,教材主要突出了其发展及其发展条件。从其发展条件引出我国铁矿的分布;其次强调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接着引出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并请学生读图得出其中一些大型钢铁工业基地附近的大型铁矿;接下来通过鲜明的地图和文字资料,来说明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的不同的发展条件。
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方面,首先用柱状图来说明这两个工业的迅速崛起;其次分析了我国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并通过分析沪宁杭和京津地区电子工业的发展优势的讨论,了解电子工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建议:
对于我国煤炭工业和采油工业的分布,应结合教材或中国地理图册中的有关地图,让学生查阅我国主要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并可利用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填图,通过读图、填图的操练,使学生形成我国主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的空间分布概念。
介绍我国煤炭工业和采油工业发展情况时,可结合教材中煤炭储量位居前列、产煤量跃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煤炭、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等的具体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关于钢铁工业大国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燃料,引出我国铁矿的分布,通过读图,熟悉我国铁矿的位置。其次,通过柱状图,让学生了解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并通过设问和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而非强国。第三,通过读图,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分布规律,并建立我国大部分钢铁工业基地分布与铁矿分布的联系的概念。第四,通过鲜明的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的不同的发展条件,从而建立钢铁工业需要科学布局的概念。
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方面,通过判读柱状图了解这两个工业的迅速崛起;其次通过读图和调查,了解我国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并通过分析沪宁杭和京津地区电子工业的发展优势的讨论,了解电子工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过程:
引入:
让学生了解能源工业的重要性:
农业的发展依靠光、热、水、土壤,而工业的发展则离不开能源的供应。如:有些地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一部分工厂开工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资金上的巨大浪费;由于能源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大约是能源本身价值的8~100倍。
煤炭工业
通过读2018年我国主要能源生产比重图,了解在我国能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均居各种能源的首位,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炭为主。煤炭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
教师介绍:我国煤炭的探明储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在不断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我国煤炭工业已形成巨大发展规模,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
设问:如此巨大规模的煤炭工业生产,又都分布在哪里呢?
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册中“中国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
归纳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规律。观察:煤炭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省?南方煤炭资源较丰富的是哪个省?
找出我国的主要煤田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完成表格。
在图中标注出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内蒙古霍林河、辽宁阜新、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的东胜——神府、河北开滦、贵州六盘水。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补充课外资料:我国煤还能让我们烧多久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了解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分布。下面,要了解我国采油工业的发展与分布。
采油工业
通过看“2001年我国主要能源生产比重”图了解石油是我国的第二大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教师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旧中国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勘探很少,被称为“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勘探,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及沿海的一些海域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起,短时间内建设了一系列油田,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设问:我国主要有哪些油田以及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呢?
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册中“中国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我国主要油田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完成表格。
在图中标注出我国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山东胜利油田、辽宁辽河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河北天津交界处的华北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简单介绍我国几个大油田。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油田是玉门油田,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成的大油田是克拉玛依油田等。
提问:我国建设了这批大型采油工业基地后,是否不需要进口石油了呢?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小结。
想一想:我国有可能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
钢铁工业大国
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钢铁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引出钢铁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铁矿石。中国铁矿储量大,再加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中国地理图册》的“中国钢铁工业分布”,说出:我国主要铁矿的名称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完成表格。
所在省 ? ? ? ? ? ? ?
铁矿名称 鞍山
本溪 白云鄂博 迁安 马鞍山 大冶 石碌 攀枝花
在上述铁矿中,海南石碌为富矿,其它绝大部门为贫矿。请学生阅读书中“富铁矿少,贫铁矿多”材料。
我国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钢铁工业的发展非常快,请学生判读书29页图表,得出:我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我国是钢铁强国吗?为什么?
请学生阅读书本30页读“2000年和2001年我国钢产量、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表:讨论:我国钢产量居世界首位,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钢材?
与上一问题结合,请学生阅读“‘钢铁大国’和‘钢铁强国’”材料,了解我国只是产量世界第一的钢铁大国,还称不上是世界一流的钢铁强国。
请找出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分布规律:
东部沿海:鞍山、本溪
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读“我国大型钢铁工业企业分布”图,说出:鞍山、本溪、包头、太原、马鞍山、武汉、攀枝花这些钢铁工业基地位于那些省级行政区。
对照《中国地理图册》的“我国主要金属矿分布”图,说一说:鞍山、京津唐、包头、马鞍山、武汉、攀枝花这些钢铁工业基地附近的大型铁矿。
钢铁工业基地 鞍山 京津唐 包头 马鞍山 武汉 攀枝花
铁矿
出示板书:
钢铁工业基地 鞍山 京津唐 包头 马鞍山 武汉 攀枝花
铁矿 鞍山 迁安 白云鄂博 马鞍山 大冶 攀枝花
提问:这些钢铁工业基地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这些钢铁工业基地的附近有大型铁矿,是在当地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基地。
上海附近即缺乏铁矿资源有没有煤炭资源,为什么还能够发展成为钢铁工业基地?
总结:上海是一个为适应市场需要,依靠港口、交通、技术等有利条件而建立的基地。
请学生阅读书本P32,对比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讨论这个钢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什么不同?
总结:宝山钢铁总厂的煤铁资源来自于外地或外国;优势在于:长江水源保障;水陆交通便利;巨大的消费市场;科技发达。而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优势在于本地有丰富的煤铁资源;金沙江水源保障;也有铁路相通。
提问:在我国的钢铁工业基地中与攀枝花发展条件相似的有哪些基地?在世界各国中与宝山钢铁基地发展条件相似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教学资料
我国煤还能让我们烧多久
分析我国的投资增速、投资结构、投资主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曲线,发现能源需求的增长在短时期内仍具有极强的刚性。煤的发热量是石油的二分之一,价格却是四分之一,价格的优势加上资源储量和火电厂、钢铁厂居多的现实,使得煤炭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黄金。严峻的是,虽然我们煤的储量是1万亿吨,但可供开采的也就1000多亿吨,抛去再勘探的增量,照现在的速度,一个世纪后我们就要与现在的煤痛苦地说再见。而由于我国煤资源的一半还属于薄煤层,决定了必须精采,必须上设备上技术,不然浪费将更加严重,而这一切的投入都是小煤矿无法承受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