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农业的分布(第1课时)
农作物的分布
一、背景分析
(一)设计说明
上海市区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相关内容了解很少,以往的教学往往偏重于农业知识的传达,如简单地引导学生读图找位置,继而记忆农作物的名称及相关的位置名称。这种枯燥的名称罗列、记忆,仅仅停留于就事论事的作物分布和单纯的景物欣赏。而且大多数学生面对地图,缺乏深入有效地获取农作物信息的能力;面对我国主要农作物,学生缺乏将农作物与地形地势、气温、降水、河流等地理要素有机联系起来的自觉。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在本课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架设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多种农作物的分布,为避免学生认知活动的单一,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如生活寻忆、图像和谜语等载体的赏思)中学习探究,利用先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以多维度视角探究地理问题,发现并分析事物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初级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力求使本教学设计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切合二期课改的地理教学理念和要求。
(二)课程标准分析
《1.2
农业的分布》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农业及其地区差异”部分的第二节,包括“农作物的分布”、“三大林区”、“四大牧区”三部分内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农作物的分布”。
这部分内容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标注的学为B级。具体要求是“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分析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所以教师将对农作物分布的学习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以南北美食的地区差异的分析为切入点,以各类地理图表的阅读为抓手,探究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学习分析农作物分布特点的方法,养成“论从图出”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分析
“农作物的分布”包括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和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甜菜、甘蔗等)的分布。这部分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的“地形与地势”及“气温与降水”、“河流与湖泊”等相关知识的渗透演绎,又是我国农业分布的重点,为后面展开学习四大农业区的特点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设计了“影响我国水稻和小麦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的合作探究活动和“主要糖料作物和油类作物分布”的地图填绘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利用先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以多维度视角探究地理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意识,发现并分析事物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问题。
此外,在《1.1世界农业大国》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晓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四大部门,而“农作物的分布”中涉及的农作物主要属于种植业,并且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不强,故在教学中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有益补充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制作了名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的微课视频,呈现了大量学生耳熟能详的各地特色美食图片,一方面意在从学生感兴趣的“各地特色美食”入手,找出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在美食的地区差异与各类农产品的分布特点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学生学习归纳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即透过生活现象(各地的美食差异)归纳出四大农业部门的分布规律(西部地区以牧区畜牧业为主,东部地区以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为主),为后续学习粮食作物的分布奠定方法基础,也为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到东部地区的种植业生产做铺垫。
(四)学情分析
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上进心。经过近2年的地理学科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和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储备了我国地形分布、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等基础知识,在以往的学习中,也开展过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植被生长产生影响的讨论,有利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和巩固练习。
因此,本节课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各地特色美食的差异”入手,设计了“真假吃货之南北方美食快速分类”的地理游戏活动,指导学生从“在哪里”、“为什么”等方面展开分类辨析,从隐藏在美食后面的主要食材的地区分布规律,归纳出我国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能力;在“影响我国水稻和小麦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为什么”(通过“水田和旱地”图片赏思,推导出水稻和小麦的生长习性)、“在哪里”(学生通过回忆旧知、翻阅地图,从气温高低、我国农业温度带、降水多少、干湿地区和地形类型等主要地理要素,找出分布规律),锻炼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主要糖料作物和油类作物分布”的地图填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读图所获取的地理信息,通过在地图中“标绘分界线”、“填绘农作物的分布区域”和“设计图例符号”的方式进行呈现,体验手绘地图的乐趣,锻炼图文对照的辨别和转换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阅读“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和部分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通过在美食与地区分布之间架设“桥梁”的方法,归纳分析隐藏在美食后面的主要食材的地区分布规律;阅读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时,能结合中国地形图、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等地理图表,联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农作物分布特点;能够从地图中获取农作物分布的信息,并进行地图填绘和分布特点的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激起对年夜饭和各地美食的寻忆,赏思美食后面主要食材的地区分布,进而归纳总结出我国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区分布特点。
通过“真假吃货”的分类活动,分析归纳我国南、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和交流,对比分析影响我国水稻和小麦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锻炼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在地图中填绘分界线、农作物的分布区域和设计图例符号,体验手绘地图的乐趣,锻炼图文对照的辨别和转换能力。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交流补充,锻炼语言表述和知识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农业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质疑、对话的创新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多个维度看待事物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微课、各种图片和地图等图文资料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六、作业与评价
(一)完成主题“富饶神州——____________”的开放性作业
要求:
1.请和家长一起探讨,搜集祖国某地特产(如:农产品、食品)的图片、文字资料;
2.在中国轮廓图中的相应位置绘制出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的轮廓;
3.文字资料请进行书写,内容主要是简单分析特色产品与当地地理特色之间的内在联系,150字以上,字迹工整,大小适中;
4.相关图片请粘贴在创作区的空白位置;
5.可以自行进行排版设计和美工创作,家长提供的查询建议也可以在图中进行表现,若提供实物展示可以额外加分;
6.请于本学期3月31日之前交至任课老师处。
(二)评价方式
以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为主,希望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内容包括:家长参与度、版面设计的美观度、文字内容的地理特性体现等。
附件1:学习任务单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