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聚焦]解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文档属性

名称 [疑难聚焦]解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4-07 10: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疑难聚焦]解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初学化学的学生较早接触的一个重点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仪器装置:集气瓶、燃烧匙、橡胶塞、乳胶管、玻璃导管、烧杯等组装成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2.实验药品:红磷、空气、水。
3.实验原理: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后,耗尽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瓶内压强减小。当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进集气瓶中,填补了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4.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把瓶塞塞紧;④当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低,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②随着红磷的燃烧,集气瓶内的水面逐渐上升,当白烟消失,恢复至室温时,水面上升了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1/5。
7.注意事项: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红磷要足量;③红磷燃烧停止,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④集气瓶里预先留有少量水,目的是用水来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之快点冷却。
实验拓展:
1.燃烧匙内用于反应的物质必须是容易与氧气反应,而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反应,同时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物质,因此,铁丝、木炭、蜡烛、硫粉等物质不能用于此实验。如果一定要用木炭做此实验,可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
2.此实验要求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红磷要足量;③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才能打开弹簧夹。这些都是为了确保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达到原空气体积的1/5,否则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小。实际上,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实验仍出现水面上升达不到原空气体积1/5的情况,其原因是氧气含量较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3.从这个实验还可以了解到氮气的一些性质:无色、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等。集气瓶中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了,这种现象不能说明氮气一定不溶于水。
4.通过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体会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思路。
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还可以用玻璃钟罩、圆筒状玻璃容器(带活塞)、U型管等仪器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