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对花|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对花|湘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11 17: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我们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豪放热情的情绪;
2.我们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我们明白歌曲里面上滑音、倚音、二声部合唱在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上滑音、倚音部分特点展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鼓(非洲鼓)
教学过程
目标展示
1.我们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豪放热情的情绪;
2.我们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我们明白歌曲里面上滑音、倚音、二声部合唱在歌曲的特点。
二、情境导入(看河北民间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间文化的特点)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河北的民间艺术,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
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闹、很幽默、动作很随意……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点是场面大、热闹,表演很随意,诙谐幽默,表现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三、声乐演唱形式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秧歌视频片段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
师: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表演欢快,充满激情......
师:出示对唱本课典型对唱曲谱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曲谱有什么特征?
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
师:对,这种就是对唱,来看看对唱和表演唱的概念(出示对唱和表演唱概念,学生读)
师:同学们要不要来听听又有表演,又是对唱形式出现的歌曲呢?
生:要......
师:出示小品《过河》音乐片段。
师:看了这段音乐表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他们表演的很美,他们在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能给这种边做动作边演唱的形式下个结论吗?
生:表演唱。
四、学唱歌曲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一问一答的特点。(手鼓打击乐配上,让歌曲动感十足,充分调动现场感染力。)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歌曲怎么样,配上老师的非洲鼓,是不是更加动感了,可以看出动感歌曲节奏的重要性,我们来认识一下非洲鼓。
出示非洲鼓的介绍:
1.拓展教学
(1)认识——非洲鼓
打击乐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而手鼓是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所以说手鼓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了,非洲手鼓起源于十三世纪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最早出现可以回溯到公元500年.最初是由铁匠们手工制造的.它的形状来源于捣碎杂粮的臼.沙漏形状的外型,两端开口.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演奏。
认识——镲
是一种民族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流行于全国各地。同时又称之为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镲)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
节奏练习
非洲鼓让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的魅力,它在音乐领域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来复习一下节奏的概念。(出示节奏概念)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让我们带节奏的来读读这首歌曲吧(让学生跟读)
认识上滑音、倚音。
这首歌曲很有特色,其特征除了对唱而外,一些符号让它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我们来认识这首歌曲最主要的两个符号——上滑音、倚音。(出示上滑音、倚音概念)
有无上滑音、倚音的区别。
教师唱,学生感受特点!
师:同学们听了,觉得有了修饰音后和无修饰音有区别吗?谈谈感受。
生:有修饰音后好听,感觉是波动的音乐......
(二)复听歌曲,学习声乐演唱形式“对唱”、“二声部合唱”特色。
(出示二声部合唱概念)
1.二声部合唱在歌曲里面的点缀。
师:同学们听后感觉二声部合唱在最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将歌曲推向了高潮......
下面我们再听歌曲,注意歌曲里面我们学过的知识(上滑音、倚音、节奏、对唱、二声部合唱)在歌曲里面的特点。
回顾今天学过的乐理知识。
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乐理知识。
生:上滑音、倚音、节奏、对唱、表演唱、二声部合唱...
作业布置
1.下去多听这首歌曲,感受河北民歌的特点。
2.复习今天学习的乐理知识,将今天的学过的音乐概念各抄写一遍。理解性记下,下节课抽查。
3.看看自己喜欢的角色,下节课分角色演唱这首歌曲(小组对唱、男女对唱进行、练习节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