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电解水连连看
电解水实验既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掌握好此实验,有助于认识水的组成、构成和性质。因此,它必然是中考化学的重点和热点,现举例说明。
母题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 1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解析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B、D正确。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C错误。
答案 C
点拨 电解水实验要抓住其关键点,如正、负极各产生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它们?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为了防止遗忘,可用口诀记忆电解水实验结论——“父亲正想儿毕业”(负氢正氧,体积比为2:1)。
变式1 右图是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发现试管A中的气体能燃烧,试管B中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 ;
(2) ;
(3) 。
解析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如从宏观方面可以得出水的元素组成、气体的体积比、电解水的产物等,从微观方面可以得出水分子的构成。
答案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4)电解水时正极得氧气,负极得氢气 (5)水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 本题是结论开放性试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思维要清晰,思路要正确,表达要准确,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罗罗嗦嗦不达要点。
变式2 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后,同学们已经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于是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电解时间/min 2 4 6 8 10 12 14 ……
负极生成气体体积/mL 7 15 23 31 39 47 55 ……
正极生成气体体积/mL 2 5 9 13 17 21 25 ……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多少
(2)如果你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请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你会发现什么问题 推测产生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注: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都不存在问题)
解析 通过课本实验可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2:1,但这是理想情况,事实上通过观察表中数据会发现,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并不是准确的2:1。这一实验难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生成的氧气与金属电极反应,结果氧气体积减小,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
答案 (1)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为2:1。 (2)发现的问题: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和理论体积比不符(或:电解水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不相等,大于2:1;从第四分钟起,每两分钟内负极与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相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可能原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大 (或: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生成的氧气与电极反应。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 本题以电解水实验为素材,重点考查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电解水实验中的细节——误差分析。既然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都不存在问题,那只有从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差异上去找原因。
-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