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祖国篇下:4.1国内贸易
包玉书 七年级(5)班 2019.4.8星期一
教学任务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祖国篇下第四章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等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等内容。国内贸易是学习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认识经济地理学许多重要事项的地理知识,对后续高中阶段商业金融贸易、城市化等知识的的学习也很重要。
因为货币、贸易等知识在社会课上还未学到,学科之间衔接出现问题;学生综合思维不足,学习困难多,本节课尝试观察视频、读图、阅读材料、联系生活实例等活动来尝试突破教与学的困境。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图理解我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理解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了解电子商务这一较新的商务模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通过观察南京路商业街视频、读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和边贸口岸图、结合阅读相关材料,观察、探究、理解、描述我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观察图片集、读图结合文字资料,学会分析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培养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联系生活中的网购体验,认识电子商务。(综合思维)
3.关注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成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地理景观图《南京路商业街》。
观察图片回答:身处南京路商业街的感受。
激发兴趣,并简单表达。
1.我国商业中心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①展示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和边贸口岸图;
②布置任务,阅读材料;归纳形成条件;
③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④展示大润发华漕店图片和社区地图,布置任务。
①读图说出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分布特点;
②阅读材料,填写任务单1;倾听;
③联系商业中心形成条件,查看地理图册思考并填写任务单2;
④思考并填写任务单3。
训练读图能力;
及时反馈;
自主学习,文本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关注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2.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①出示图片集——琳琅满目的商品;
②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阅读P59第一、二自然段;
③我国东西部大部分地区贸易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①观察图片说出商品源自我国哪些地区;
②阅读课本相关文字,填写任务单4;
③阅读图册,简单思考地形、交通、人口、生活水平等对地区贸易的影响;回答问题。
观察地理事物,学会与区域特征相联系;
自主学习,文本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训练读图能力;
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
3. 电子商务
展示图片,一些网购事例。
观察图片, 回忆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
联系生活中的网购体验,了解电子商务。
总结结束
布置作业
结合板书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
学习回顾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 祖国篇下:4.1国内贸易 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材料,填写商业中心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15240368300地理位置: 工业:
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情况:
交通运输: 其他优势:
00地理位置: 工业:
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情况:
交通运输: 其他优势:
2.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3.大润发华漕店是一家大型超市,也是距离我们学校最近的社区级商业中心点,它为什么在此处选址?结合已学知识请你试说出几点理由。
315468033020地理位置:
客户来源:
交通条件:
其他:
00地理位置:
客户来源:
交通条件:
其他:
4.查阅地理图册,在正确字词上打勾。
东部大部分地区
西部大部分地区
商品种类
多 少
多 少
贸易量
大 小
大 小
商业网点分布
密集 稀疏
密集 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