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850391160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绝密 ★ 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
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
2.如图是英国1700至1959年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B段城市化启动得益于民族国家形成 B.BC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
C.CD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了贫富差距 D.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源于国家干预
3.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4.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洋务人士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感叹:“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一朝致富,断无湮废之虞,所以其医学能渐推渐精,蒸蒸日上也。”在此,薛福成意在强调( )
A.中西医培养模式的利弊 B.西医发达取决于政府鼓励
C.中医世代传承积淀深厚 D.西医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6.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7.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型,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8.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9.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文化和古代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留下了辉煌的建筑和艺术 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11.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该图《克洛维皈依基督教》集中反映了( )
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民族因素的结合 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 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
1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同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古代印度文化中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文化,下列各项中与佛教产生相关的是( )
A.佛教是古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动荡、思想争鸣的产物
B.其产生的时间是公元6世纪
C.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成为当时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D.它使印度种姓制度得以发展和壮大
13.下列有关玛雅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②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
③玛雅文字是一种独特文字 ④创造了20进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15.如图是美国的人种构成(2010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当年黑人的祖先来到美国主要是通过( )
A.大西洋三角贸易 B.正常的人口流动
C.美国的对外扩张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6.2015年9月2日,在土耳其博德鲁姆海岸,两艘前往希腊科斯岛的移民船沉没,造成至少11名叙利亚移民溺水身亡。警方发现了两具难民儿童的尸体。小孩遗体照片被曝光,引起国际舆论哗然轰动。造成叙利亚难民潮的根源是( )
A.叙利亚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 B.某些西方国家霸权主义政策
C.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恐怖势力的极端行为
17.保罗·波烈(如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18.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在我国广东等地人们也有喝早茶的习惯。下列对有关茶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茶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②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叶成为中西方交流中长盛不衰的商品之一
③从15世纪开始,西欧形成广泛饮茶的风气
④日本人喝茶的习俗最早由中国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郑和下西洋传到阿拉伯
20.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21.“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此评价着重于( )
A.论证拿破仑占领德国的正义性 B.肯定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
C.纠正德国人对拿破仑的错误指责 D.否定拿破仑对德战争的掠夺性
22.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拉美欧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C.拉丁舞成为美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D.奴隶制的存在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
23.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其斗争如火如荼,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民族经济获得发展
B.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
C.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
D.无产阶级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B.胡志明成为朝鲜第一个共产党人
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25.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城市文明的历史最早,几千年来历史不断,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很多,现存古城很多,有许多古城的历史都在几百年以上,但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据调查,包括已经批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文物大概有50余万项,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例如法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就有200余万项,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历史街区、历史遗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北京市的四合院、胡同现在已经决定不再拆了。过去提出改造旧城的政策,现在也应该转变为整治旧城和保护旧城的政策,一部分重点地区可以进行翻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伴随古镇风潮的兴起,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建筑风格和情调,与明清宫廷建筑风格极其相仿。近年来,房地产商又把安徽、江苏一带的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开发进了别墅楼盘之中,苏徽风格的仿古建筑大面积崛起。总体看来,目前城市中的仿古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明清宫廷建筑风格,二是苏徽民居风格。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受保护的古城文物在历史时限和数量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对旧城由“改造”到“整治和保护”的政策调整说明了什么?(5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仿古”现象是对城市文明历史延续的重视和保护吗?请结合材料简述其理由。(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整理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人口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北美地区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初“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公元前200—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金字塔石造建筑
材料三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3分)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4分)
(3)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8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
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
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
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
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
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历史答案
1.【答案】A
【解析】通过观察复原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民居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多个角度呈现出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故选A项;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发达”一词程度过高,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并未出现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悬山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德国位于温带而非热带,排除D项。
2. 【答案】B
【解析】BC段位于1800—1850年间,处于工业革命期间,BC段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解读正确,故选B项;AB段城市化的启动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始,解读错误,排除A项;CD段的城市化进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加大了贫富差距,排除C项;国家干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不是源于国家干预,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由于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便捷,促使官员士大夫对其态度由否定转向肯定,说明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选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官员接受了近代交通,转变了观念,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清政府官员转变了观念,接受近代交通,与近代社会转型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交通发展促进清政府官员转变思想,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选D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指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强调高铁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不符,排除A项;材料表明高铁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版图突破地域界限,但没有彻底突破,排除B项;材料表明高铁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洋务人士薛福成考察西洋医学后感叹,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而外洋医家得一良法之后,可以申请专利、传授广远,所以其医学能越推越精,所以薛福成认为中西医培养模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医不同的结果,故选A项;西医能够越推越精是由于其专利政策和医学知识广泛传播,排除B项;薛福成指出中国名医,由于医学传播的封闭性,导致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并非中医积淀深厚,排除C项;西方医学由于其专利政策及广泛传播,推动了西医的发展,但并未涉及推动欧洲近代化,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说明互联网大数据有助于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故选D项;材料说明互联网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民众的积极影响,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对民众就医的意义,并未体现医疗费用降低,排除B项;材料说明互联网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非是改善基础设施,排除C项。
7.【答案】D
【解析】世博会会徽图案创意秉承了我国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具有包容性,D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古代埃及有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①正确;古埃及有豪华的陵墓建筑和神庙,古代西亚有泥偶雕像和规模宏大的王宫,③正确;②符合西亚,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留下了《汉谟拉比法典》;④符合古代埃及文化。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说法表述错误,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是法兰克王权与教权开始结合的标志。由此可以推出是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选择C。
12.【答案】A
【解析】公元前6世纪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加剧,佛教应运而生,故A符合题意;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故B不符合题意。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但此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尚未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否定种姓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①错误;②③④的表述符合玛雅文化的基本史实,故选B。
14.【答案】C
【解析】由《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这说明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三角贸易主要指从16世纪开始欧美商人将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因此当年黑人的祖先来到美国主要是通过大西洋三角贸易,故A正确。依据所学知识,黑人来到美洲是因为奴隶贸易,而非正常的人口流动,故B错误。黑人通过奴隶贸易到达美洲是从16世纪开始,而此时北美地区还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美国还没有建立,故C错误。黑人通过奴隶贸易到达美洲是从16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期,故D错误。
16.【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导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大量难民流动,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A、B、D不是根源。
17.【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是关于保罗·波烈服装设计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没有史实依据,符合题意。
1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在欧洲形成了喝茶的习惯,③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故本题选B。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3—14世纪正值第三次蒙古西征时期,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罗马帝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项;遣唐使来华带中国唐三彩入日本发生在唐朝,与题干信息不相符,故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间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D项。
20.【答案】C
【解析】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选择C项,符合题意。
2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知,肯定了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22.【答案】C
【解析】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故本题选C。
23.【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仍以资产阶级领导为主,只有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如中国等,故选D。
2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志明在法属印度支那领导民族解放斗争追求国家独立,与朝鲜无关,故B符合题意。
25.【答案】C
【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
26.(10分)
【答案】
(1)不同:中国古城文物的历史时限比欧洲长,但数量比欧洲少。(2分)
说明: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关注开始渗透到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维护及城市历史延续性的保存和人文内涵、价值的认识大大提高。(3分)
(2)不是。(1分)
理由:单调甚至同质化的建筑风格抹杀了各个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对商业价值的过分追求削弱甚至破坏了城市历史延续。(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例如法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就有200余万项,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维护及城市历史延续性的保存和人文内涵、价值的认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单调甚至同质化的建筑风格和对商业价值的过分追求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一角度回答。
27.(15分)
【答案】
(1)变化:欧洲、美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提高;非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大降低(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移民的涌入;黑奴贸易(3分)。
(2)工业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4分)。
具体表现: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世界经济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提高。(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人口比例的变化主要是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表,图中代表欧洲、北美的数据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代表非洲的数据呈现下降的趋势,可得欧洲、美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提高;非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大降低。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时间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和交通联系,促进了人口流动可得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历史上北美是欧洲的殖民地,大批的欧洲人涌入且欧洲殖民者从事奴隶贸易将大批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可得欧洲移民的涌入;黑奴贸易。
(2)第一小问基础,根据材料二“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可得工业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二“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可得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小问具体表现,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流动、物种广泛交流、国际分工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提高等角度概括,根据材料一“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得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根据所学,人口迁徙又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工业革命使得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28.(15分)
【答案】
(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3分)
(2)作用: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国王或首领;传播宗教;等等。(4分)
(3)理解:从黑非洲内部考察,地处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较快,对后世影响也是积极的,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是曾经发展到比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美洲文明,曾一度繁荣,但是美洲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因此文明发展相对缓慢。(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等信息,从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方面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并结合非洲文明特别是黑非洲的文明以及美洲文明的发展特点分析理解。
29.(10分)
【答案】
(示例)主题:车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空下的社会特征。(2分)
阐述:在宋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较于前代更加繁荣,专门供于租用、以日计值的长车,满足了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出行代步的需要,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内燃机、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与发展,为汽车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汽车的发明创造不仅是多项科学技术的共同结晶,也是人类不断改造世界、提升自我价值的体现,促进了人类的生活与交通方式的改变。(2分)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奠基时期,新中国国产汽车的命名特点,不仅反映出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与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强大祖国的热切愿望,也反映出在冷战背景下强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2分)
综上所述,历史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可以从车的发展演变中找到鲜明的印记。(2分)
【解析】
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自拟论题,并围绕论题进行阐述。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独立提出论题,论题需要紧扣提取的信息,并有论证的价值;第二步,围绕论题进行阐述,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充分论证,要注意逻辑严谨;第三步,进行适当的总结,不能是论题的简单照抄,应该前后照应,有一定的理论升华。如根据材料“宋代……出租……以日计值”“1886年前后……汽车”“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等提炼主题:车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空下的社会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就各时间段的社会发展对车的影响予以分析阐述。最后再进行总结、升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