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16.1《赤壁赋》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16.1《赤壁赋》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7:5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赋》
目标
CONTENTS
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

文章详解

知识归纳

拓展训练

课后作业

二、走进作者
GAODING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三苏父子
01
唐宋八大家
02
苏辛(词)
03
苏黄米蔡(书)
04
走进作者-知识普及
三、文章详解
01
02
03
第三自然段内容概括: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
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夜游赤壁的情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由乐渐入悲。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
感情变化过程
乐-悲-喜
景色:景色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珠辉映乐
感受:凭虚御风 不知其所止;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写景
主: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 愀然色变 正襟危坐
客:吹箫和之 其声悲凉 感慨人生 情绪悲观
抒情
主:丟开愁怀 豁达开朗
客:转悲为喜 畅饮酣睡
议论
赏析“乐”
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赏析“悲”
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忽然悲从心来那么,悲伤哪些内容呢?
钦佩之情
01
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
羡慕之情
02
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
感慨之情
03
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
哀伤之情
04
开始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
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单元小结
1. 文章通过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2. 文章通过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四、知识归纳
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属,通“嘱”劝酒?
2. 冯,通“凭”乘
3. 缪,通“缭”连结
4. 籍,通“藉”,凌乱
5. 尊,通“樽”,酒杯
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
1. 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
1.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2. 如泣如诉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成语积累
五、拓展训练
思考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作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美人”指什么?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填空
课后作业
翻译课内文言文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