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1 《短歌行》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1 《短歌行》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8: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 文学家曹操 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其中第一首诗表明作者在有生之年只效法周文王姬昌 绝不作晋文
公重耳 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使他的内外政敌都无懈可击
第二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 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
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两首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 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全诗内容深厚 庄重典雅 感情充沛 尤其是第一首 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 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来达到寓理于情 以情感人的目的 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诗歌简介
原文赏析
对酒当歌
关于《对酒当歌》的创作时间 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 《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 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贤说 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 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宾主唱和说 此主张发自万绳楠 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 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 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时行乐说 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 此说由沈德潜发之 《古诗源》卷五:“《短歌行》 言当及时为乐也 ”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 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创作背景·对酒当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解析译文
对酒当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 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 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 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 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契阔谈 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 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 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 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 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 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总起来说,这首《对酒当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作品鉴赏·对酒当歌
原文赏析
周西伯昌
《周西伯昌》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 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汉献帝命曹操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 置官属为丞相副后 又封曹植等诸子为侯;建安十七年(212)献帝特命曹操“赞拜不名 入朝不趋 剑履上殿 如萧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献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诸王上 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献帝又加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 献帝又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 出入称警跸 ……冬十月 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 乘金根本 驾六马 设五时副车 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随着权势的壮大 地盘的拓展 曹氏集团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汉自立之心 当时东吴孙权瞅准时机遣使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 意在促使曹操代 但曹操机敏地警觉到这是孙权的一个阴谋 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 故赋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迹
创作背景·周西伯昌
周西伯昌 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 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 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 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 赐之斧钺 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 论叙其美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 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 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 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 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 天威在颜咫尺
齐桓之功 为霸之道
九受赐珪瓒 鬯彤弓
卢弓矢千 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 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 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 诈称周王 是其名纷葩
晋文亦霸 躬奉天王


解析译文
周西伯昌
周西伯昌 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 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 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 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 赐之斧钺 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 论叙其美
姬昌受封为西伯 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 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 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 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 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
他被孔子所称赞 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 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之功 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 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 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 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 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 天威在颜咫尺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 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 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 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 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 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 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亦霸 躬奉天王
九受赐珪瓒 鬯彤弓
卢弓矢千 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 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 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 诈称周王 是其名纷葩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 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 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 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 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 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 招天子到河阳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史事。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隆”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内外敌对者“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作品鉴赏·周西伯昌
鉴赏完毕
七年级课本短歌行原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