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教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语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亦称“诗三百”),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本只称《诗》,后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作 品 简 介
★ “风”又称国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代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文 体 知 识
★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比,就是打比方,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即以彼物比此物。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兴,则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 体 知 识
卫风 · 氓
朗 读 课 文
氓: 蚩: 愆: 将: 垝: 垣: 筮: 咎: 于: 说: 陨: 徂: 汤: 渐: 罔:靡: 夙: 咥: 隰: 泮:
生 字 正 音
氓: 蚩: 愆:
将: 垝: 垣:
筮: 咎: 于:
说: 陨: 徂:
汤: 渐: 罔:
靡: 夙: 咥:
隰: 泮:
méng
chī
qiān
qiāng
guǐ
yuán
shì
jiù
xū
tuō
yǔn
cú
shāng
jiān
wǎng
mǐ
sù
xì
xí
pàn
生 字 正 音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
幸福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情节
感情基调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氓来求婚,女许以期
女耽相思,氓以贿迁
男女婚变,妇诫情痴
妇责夫德,氓自薄幸
妇为操劳,氓竟施暴
妇盼偕老,氓已情绝
情许
婚变
决绝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中哪些地方用了赋、比、兴手法?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句,结构上,引出对婚姻生活的回忆,开创丰富联想空间,避免了平铺直叙,人物形象更形象生动了。
内容上,起了比喻暗示作用,从桑叶青沃到桑叶黄落,喻女子容颜的由盛到衰,情意由深浓甜蜜至枯竭苦涩。鸠,比喻女子。无食桑葚,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
讨论:你怎么样看待诗歌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有什么启示?
一、个人因素 (善变、粗暴、见异思迁)
二、社会因素(经济决定一切,奴隶社会女性地位的下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诗中氓的形象
貌似忠厚
有些性急
对感情不专一
性情粗暴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中女子的形象
痴情、温柔、体贴
勤劳、善良、
忍辱负重
态度决绝,清醒而坚强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氓和女主人公的形象
问题:
诗中氓的形象:
貌似忠厚 、有些性急、对感情不专一、性情粗暴
诗中女子的形象:
痴情、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忍辱负重、态度决绝,清醒而坚强
1、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卫风·氓》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对我国后世诗歌创作,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2、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女主人公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氓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3、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总结学法,深味主题
《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找出除了赋比兴以外的表现手法;
将《氓》改成现代诗;
预习并背诵《采薇》。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背诵这两首诗,并阅读更多《诗经》篇目。
谢
人教版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