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目 录
诗文赏析
1
3
2
4
导读设计
诗句学习
课外拓展
C O N T E N T S
01
导读设计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公元1127年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北宋灭亡
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明诚家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
藏书被焚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明诚病逝
金兵入侵浙江清照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丈夫去世孀居,境况极为凄凉
颠沛流离
可以点名指定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声声慢》,教师对发音错误的字及时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要多介绍文言文的读音
深入解析这首词的内容
安排学生自学,并小组沟通讨论,相互之间提问解读诗句,教师总结。在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加引导自学方法
最后,教师课堂逐句逐词讲解诗文。由于是古汉语,有许多字词要向学生讲透,特别是许多叠词的用法特点
感情朗读
自学释疑
逐句讲解
创新思考提问式课堂教学
1
2
3
李清照为什么要作这首诗?引导学生思考清照国破家亡的境遇
这声声泪、字字情写出了清照的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人生处境?
用孤雁的悲鸣突显了词人难以愈合的国破家亡之痛,她的痛在哪儿?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对此你有哪些认识?
4
引导梳理学生学习方法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首词的意思主要是什么吗?
提问释疑引导自学
同学们,你们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向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然后告诉我
分组讨论鼓励沟通
根据学生的沟通情况,对整首诗进行全面的解读尤其是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
梳理解析整首词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很重要,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出发点。对于这首词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自学,自学的前提是让学生掌握住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才是教学的重点
02
诗句学习
根据文后注释解读文言文字词,《声声慢》为文言文表达方式,学生朗读时理解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对诗中的每一个字均要解释清楚,并让学生学会思考
讲解本文中现在已很少使用的生僻字和词以及古代用法
结合本文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用法,找出规律性
基本知识
生僻字词
文言文字词的解读析疑
本课诗文生字词的学习
本诗中存在不少生僻字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会读会写明白词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在课堂进行测验,点名指定学生到黑板书写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会读写
板书测试
引导学生按照理解说课
为了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词中的意思进行情景说课,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说课
让学生走进(穿越)李清照的时代,宋金对峙,金朝不断南侵,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社会凋敝
讲说李清照的境遇
南宋朝廷不断地南迁,清照跟着朝廷颠沛流离,南迁的时候所有的庋藏遗失殆尽,与南迁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亲人病逝凄苦孀居
宋室南迁之后,丈夫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在此境遇下,愁苦寡欢抑郁难解,这首词就是写照
以白话文有感情地翻译这首词
作文模式翻译
让学生以本文为题模仿声声慢的内容布置作文写作,情景并茂,加深理解
与原文的对译
对照每一句诗,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做到保持与原文内容一致
詞
模仿词人风格
白话文的翻译应当声情并茂,站在作者的时代背景上描述本词典意义
03
诗文鉴赏
首句七组叠词的精彩运用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通俗易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通俗类口语白话
朗朗上口
诗句音律和谐,展示了清照艺术才华
习研课文及品读练习提示
播放女声配乐朗诵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它能让我们陶醉。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在理解基础上朗读
通过刚刚的听,我们感受了词作的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并体会女词人的思想感情
带着感情去朗读
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你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并且把自己想象到南宋作者生活的年代中去体会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这首词表现了女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在讨论后做出自己的回答
教会学生正确的品读方法
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之相呼应,使全文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1.品读词人的感情不能离开词人当时的生活 遭遇孤立地谈!
2.可抓住词中选择的关键的意象点来品读!
3.可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4.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品读!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抒怀
02
03
01
抒怀
情真意切直抒胸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词人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实描述,不加任何铺陈,直接写出自己的心境
触景生情思念亲人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从这句词中,流露出了李清照怀念丈夫赵明诚的心情,环境的凄凉,使词人更加怀念亲情
融情入景触景生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作者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无时不在,在这景色的描述中,作者融情入境借以抒怀
04
课外拓展
拓展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派代表
婉约派
拓展学生古诗歌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证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掌握古典汉语文作品的能力,汉语言的特点就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不断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教育学生阅读古诗词将会大大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与多阅读古典诗歌有着很大的关联关系,我国古典诗歌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唯有多读多记,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学资源储备,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语文课程的有效方法
提升学生的古诗歌理解能力
文言文教学创新探索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动有趣与现代社会关联度较大的文言文作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情趣教学
组织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平时所学习的古诗词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测试,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共同提高
能力提升
在拓展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论学生答对答错,教师均要鼓励方式应当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学生乐于接受
启发教学
语文课程的学习,诵读课文是很有作用的,平时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将诵读作为古典语文教材学习的重要方式
创新方式
探索古典诗歌新的教学方式
当今的语文教学多侧重于学生的升学考试,目前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古诗歌在内的古典文学教学知识满足让学生的记忆积累,今后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准,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为基准
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到由于作品的时代距离现代年限较远,也就是说内容脱离现代生活的成分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看到这一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设计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应生活化趣味化
THANKS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