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修辞无处不在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 修辞无处不在 课件24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9 18: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辞无处不在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偶、
对比、设问、反问、通感、用典等。
学习目标
一、了解修辞在高考古诗歌鉴赏中的考查形式
二、理解古诗歌鉴赏中不同修辞的作用(重点)
三、掌握古诗歌中修辞的解题技巧(难点)
高考回眸【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高考回眸【辽宁卷】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高考回眸
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重庆卷】
1.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作用: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具体可感。
2.比拟

作用:使读者产生联想,把描写的人、事、物
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地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以及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闲适的心情。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丝竹
鞍马
杜康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3、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6、对比
使双方特点更加鲜明。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7.通 感
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使意境更深刻、真切。
客思【贾岛】
促织声尖尖似针,
更深刺著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
惊觉眠童与宿禽。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解题方法与步骤]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修辞方法鉴赏总结
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2分)将花比作美人,深夜怕花睡去,点上红烛去欣赏芳容,(2分)表达对海棠花的无限喜爱之情。(2分)
【重庆卷】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2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高考真题演练【江苏卷】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