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0 08: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探究目标一}
官渡之战:
1.交战双方:(1)占据河南一带的
①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采用
的措施,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2)占据黄河以北的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2.时间及目的:公元
年;称雄北方。
3.结果:曹操歼灭袁军主力。
4.影响:为以后曹操
打下基础。
曹操
屯田
袁绍
200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
1.背景: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交战双方:曹军与
、孙权联军。
3.兵力对比: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
4.曹军的不利因素: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不习
,将船舰连接在一起。
5.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
6.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探究目标一}
208
刘备
水战
三国鼎立
{探究目标一}
三国鼎立:
1.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又占取
、云贵地区。
(3)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1)过程
①220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③222年,
称吴王。
四川
曹丕
221
成都
孙权
曹操
袁绍
袁术
马腾
刘表
孙策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蒿里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整

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今尚有乐府诗二十余篇,子曹丕称帝后,他被尊称为魏武帝。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国建立者,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幼年贫困,曾以贩鞋织席为业。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之策,取得赤壁之战胜利。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有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刘备采用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孙权(182-252),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公元252年在位。孙权相传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10万大军


3-4万军队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乌巢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绍
曹操
曹操




PK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探究目标二}
1、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
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不足5万
曹操——20万(号称80万)
参战方兵力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火攻
文学作品
史学著作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志》简介: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
《三国演义》简介: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综合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探究目标:
2、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水土不服
不习水战
骄傲轻敌
军事失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联合
智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曹操死
三国始
220年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蜀(汉)

三国鼎立
曹丕
(pī)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3、三国经济是怎样恢复和发展的?
2、孙吴:
1、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3、诸葛亮治蜀: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探究目标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4、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局面的形成有何作用?
{探究目标二}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即当时三国的实力大致相当,没有一国具备灭亡他国的条件。
作用: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四、互助提高
A层(一)选择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孙刘联军和曹操军队
B.孙刘联军和曹袁联军
C.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D.孙权军队和刘备军队
C
B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四、互助提高
A层(一)选择题
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问题较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正确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D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四、互助提高
A层(一)选择题
4.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等率军渡海至夷洲。其中,“夷洲”即今天的


A.广州
B.台湾
C.云南
D.海南岛
5.下列关于三国时期政权建立情况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220年——曹操——长安
B.221年——刘备——洛阳
C.222年——孙权——成都
D.220年——曹丕——洛阳
B
D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四、互助提高
A层(一)选择题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A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四、B层(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谋,先与袁绍互为背靠,袁绍向北,曹操向南。曹操战河南,吕布、袁术等人先后为其所灭,而后再与袁绍决战,避免了两线作战,并在官渡大破袁绍,顺利统一北方。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材料三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曹操在这次战役中失败后再也没能卷土重来,从此势力仅限于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在江南和巴蜀的势力则得以巩固。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可谓雄心壮志,欲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不料占据军事优势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令人叹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两次战役吗?这两次战役各具有怎样的意义?
(2)材料一中提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3)材料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4)依据材料三,分析曹操既然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两次战役吗?这两次战役各具有怎样的意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回答:
(2)材料一中提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操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曹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筹集了军粮;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主动权;他善于用人,战略战术得当等。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回答:
(3)材料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回答:
(4)依据材料三,分析曹操既然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
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曹操骄傲轻敌,且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策略得当。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方法学习本课知识更加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