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讲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讲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1 09:14:15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知识清单
知识1西欧封建社会
知识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知识3拜占庭与俄罗斯
知识精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2)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①帝国陷入混乱
拜占庭的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②帝国的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1)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强国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莫斯科公国兴起
①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②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3)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课堂探究
例1: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提示】
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跟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在这一制度下,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而贵族领主在自己领地内有较大自主权,可以掌握大量效忠于自己的势力,①③正确,C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下,国王不能直接干预贵族领地内事务,②错误,排除A、B;④中“任意”,错误,排除D。
例2:《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主旨强调(
)
A.法律是巩固统治的工具
B.皇帝的威严是靠法律维护的
C.查士丁尼不赞同武力统治
D.强调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提示】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作用。材料强调法律起到了与武力一样的维护皇帝成严、治理好国家的作用,所以A正确;B具有片面性,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随堂练习
1.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
①蒙古人
②罗马人
③日耳曼人
④土耳其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3.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4.下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哪一古代地城文明的特征
A.古典时代的雅典
B.古代阿拉伯地区
C.中世纪的西欧
D.东汉后期的中国
5.中世纪欧洲农奴与市民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地位方面有所不同。中世纪的市民
A.生产主要为满足领主及自身生活需要
B.有较多选择机会和一定的政治权利
C.生活艰苦而封闭
D.无人身自由,处在社会最底层
6.中世纪的西欧,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是三股势力:一个是西欧社会的精神统治者,一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个是实际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指的是(

A.国王
B.基督教会
C.庄园主
D.城市贵族
7.15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力量的增强,教权和王权的发展趋势是
A.教权衰落王权加强
B.教权加强王权衰落
C.教权与王权都加强
D.教权与王权都衰落
8.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参考答案
1.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②③正确,故选A;蒙古人、土耳其人与创造西欧文明关系不大,排除①④,故排除BCD。
2.C
【解析】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由庄园居民、庄园土地、庄园法庭构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农村基层政治单位,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故选择C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国家制度,排除A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如设有法庭就是政治单位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排除D项。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选择D项;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排除B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
4.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农业是其维护统治的经济基础,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在政治上,中世纪西欧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等级秩序森严,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但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因此地方呈现一定的自治局面;在文化上,教权高于王权,民族国家观念并未形成;综上,故选C;古代雅典的经济基础是工商业经济,而非农业经济,排除A;古代阿拉伯地区建立起的是帝国,因此王权并不是特别虚弱,排除B;中国在东汉之前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有一定的民族国家概念,排除D。
5.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市民的生产一般是面向市场的,生活相对开放,有较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还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中世纪欧洲农奴的生产和生活特征,排除;故选B。
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主要的统治者是教会,统领精神世界,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以及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A正确;B属于精神统治者,排除;C、D不符合最高统治者的限定,排除。
7.A
【解析】15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力量的增强,教权逐渐衰落,王权逐渐上升,A正确;B、C、D均不符合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情况,排除。
8.C
【解析】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大学既培养了大量高等专业人才,又实现了有效自治,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故选C;ABD都不是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排除。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欧洲社会的稳定②商业贸易的发展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④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
A.查士丁尼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3.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世纪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4.“封君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关系的基础是(
)
A.人口
B.土地
C.血缘
D.忠诚
5.中古时期西欧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6.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国家建立于(
)
A.9世纪
B.12世纪中叶
C.13世纪中期
D.16世纪初
7.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8.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这些城市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力的获得。获得“政治权力”常常是通过
A.领主恩赐
B.金钱赎买和武力斗
C.教皇特许
D.市民大会选举
9.英国学者波琳·克罗夫特说:“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
A.君主专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
B.君主专制有利于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变革
C.君主专制有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D.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10.下列表述与伊凡四世改革不符的是
A.改革中颁布了新法典
B.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
C.巩固、强化中央集权
D.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
11.有一种中古西欧“三种人”的说法,分别为:析祷的人,作战的人,劳作的人,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不属于其中的是
A.僧侣
B.骑士
C.商人
D.农民
12.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3.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
C.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
D.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14.中古时期的西欧,农奴和农民的最主要的区别之处是
A.是否拥有自己的土地
B.是否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C.是否向领主交纳租税
D.是否向领主服劳役
15.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巴勒斯坦地区
D.巴基斯坦
16.它是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它”是(  )
A.村社
B.庄园
C.乡镇
D.社区
17.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中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18.以下称号中,最能体现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作用的是
A.圣女
B.奧尔良的女儿
C.战斗英雄
D.民族英雄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155年,佛罗伦萨获自治权,建立城市共和国。1293年,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由富商.银行家和行会上层分子掌权。同年,制定新宪法《正义法规》,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贵族不能参加行会,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9个小行会参加城市治安工作。
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9名长老组成。而9个席位在大小行会间分摊,大行会(共有7个大行会)占2席,中行会(共有5个中行会)占3席,小行会(共有9个小行会)亦占3席。长老会议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
——《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
(1)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西欧城市复兴,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评述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我如赐予教堂(或任何人)以彼所应得的恩宠,并在“上帝”的帮助下以书面文件保证此种恩宠可长期享受,必可增加王权的光辉。兹特宣布:我答应某地领主兼某教堂主教某某的请求……特赐给他下列恩宠:在某主教教堂所现有的,以及以后该教堂靠“上帝”的恩宠所取得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吏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收敛罚款,或其他事物。此种权力俱由该主教和他的继任者执掌。
——国王颁赐特免权文件
材料二
我们希望,在我们王国里每个自由人必须按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
一个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出任何违反理性的事情。我们也告诫你们以及我们其他的忠臣把权利授给你们的附庸,对他们绝不做违反理性的事情。我们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臣民,都应跟随他的领主反对敌人,或执行他的其他要求。
——《麦尔森法令》
材料三
如我的忠臣中某人在我死后因对“上帝”和对我的感戴,愿通世隐居,并且有子或有堪为国家有用之才的亲属,则他可根据自己的决定转让领地。
——《克尔西敕令》
(1)材料中“忠臣”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同时期东方中国的政治体制,你认为西欧此时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21.
材料
《大宪章》,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第1条
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
第2条
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纳继承金的数额。
第13条
保证给予伦敦及其它城市自由。
第15,16条
规定不得向自由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一些条文对王室官吏的暴行有所约束,如能实行,当可减轻对自由农民的压迫。
第34条
规定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庭审视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利遭受损害。
第35条
规定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
第61条
规定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这就使封建内战取得合法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13世纪英国《大宪章》主要内容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①②③正确,C正确;④是城市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A、B、D。
2.A
【解析】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A正确;屋大维、凯撒是古罗马君主,伯里克利是古雅典执政官,三者均与拜占庭成为帝国无关,排除B、C、D。
3.B
【解析】根据“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以及“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B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庄园法庭有时候会做出不利于领主的裁判,A与题干描述相反,排除;题干描述的内容是庄园法庭和领主利益之间的冲突,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出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C排除;D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4.B
【解析】本题考查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材料突出的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经济因素,结合“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的表述,可知土地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基础,故B正确;人口、血缘和忠诚不是维系封臣和封君的关系的基础,排除ACD。
5.A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时期大学的兴起。材料关注的是中古时期西欧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的情况,虽然学生和老师“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但是“同乡会”或行会为其提供了“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保护性特权,维护了他们的利益,故A正确;BC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D
【解析】本题考查莫斯科统一国家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于16世纪初,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7.A
【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从“兼顾东西两头”“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没放过’东边这头”可以分析得出,材料在强调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故A正确;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的“桥梁”不是真正的桥梁,C错误。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经济实力较强,获得政治权力的一般途径是通过金钱赎买,即城市向封建主交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让封建主放弃控制权,允许城市独立自治,这是城市使用的普遍方式。除此之外,城市还通过武力斗争来获得政治权力,B正确;城市不属于领主管辖范围,A排除;教皇不能直接特许城市获得政治权力,排除C;西欧城市不能通过市民大会选举获得政治权力,需要得到国王和教会的认可,排除D。
9.D
【解析】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能够发挥君主的权威,集中国家的力量,这样就有利于国家的统和经济的发展,故选D;君主专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结合“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得知,这里的君主制指的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不利于思想的自由,A错误;君主专制有利于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变革,现代民主政治的变革需要的是民主而不是专制,B错误;君主专制有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自由资本主义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结合题干时间“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可知C错误。
10.B
【解析】B项是改革的背景,符合题意;ACD均是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C
【解析】对应中的“祈祷的人”可知是僧侣;“作战的人”是指骑士;“劳作的人”的是指农民。材料中没有商人对应的信息,故C符合题意;A、B和D排除。故选C。
12.D
【解析】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意识强烈的背景下,相关故事广泛流传,得到市民称颂,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11——12世纪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13.C
【解析】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的是土地而非资金,C符合题意;A、B、D表述符合西欧封建社会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而农奴则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B项正确;有农民无地少地情况存在,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要向地主交纳租税、服劳役,ACD三项不是农奴与农民的最主要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1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C项正确;古代印度产生是佛教的产生地,A项错误;古代希腊文明中不包括基督教,B项错误;巴基斯坦与基督教的产生无关,D项错误。
16.B
【解析】9世纪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故B项正确;村社是以地缘为纽带而组成的不同家族、亲族集团的生活共同体,排除A;乡镇和社区只有政治功能,排除C和D。故选B。
17.B
【解析】由材料“……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要向庄园主缴纳母羊、羊羔等实物地租。另外,他们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服劳役,缴纳劳役地租,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复活节,而不是“每逢节日”,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农奴的部分义务,剥夺全部人身自由,表述绝对,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农奴的仇恨态度,D项错误。故选B。
1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解奥尔良之围,最后被捕并被处决,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故D正确;圣女体现的是宗教作用,故A错误;奧尔良的女儿、战斗英雄都不足以体现其在百年战争中的作用,故BC错误。
19.(1)11世纪,随着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领主展开争取自治的斗争
(2)自治的主体和基础由新型的市民阶层取代了原来的贵族阶层;城市通过立法进行自治,捍卫了市民阶层的权利和利益;由新型市民阶层组成的行会组成了最高行政机构和管理机关;行会领袖的组成具有民主性,是通过抽签选举产生的。
(3)城市的自由冲击了农奴制度;城市教育的发展,培养了符合城市需要的实用人才;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使国王通过扩大王室领地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总之,城市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中“1155年佛罗伦萨获自治权,建立城市共和国……富商.银行家和行会上层分子掌权”,“制定新宪法《正义法规》……9个小行会参加城市治安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与主观需要等方面,分析佛罗伦萨为代表的西欧城市复兴与自治的原因。
(2)特征:根据材料中“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由富商.银行家和行会上层分子掌权”,“制定新宪法《正义法规》,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贵族不能参加行会”,“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9名长老组成”等信息,从管理阶层、管理方式、管理机构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分析其时代特征。
(3)影响:根据材料中“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推翻”,“长老会议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分析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权利:领主自治(或享有行政权、司法权、征税权),领地世袭。
义务:军事义务(服兵役)。
(2)西欧是地方自治,而中国则是中央集权;西欧是领地世袭,而中国是官吏俸禄制、任期制;西欧王权是有限的,而中国是皇权至上的;西欧宗教享有世俗的一切特权,而中国古代宗教组织则无此地位
【解析】(1)权利:根据材料一中“政府一切官吏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收敛罚款,或其他事物。此种权力俱由该主教和他的继任者执掌”,可知领主在其领地内有自治和世袭权力。义务:根据材料二中“我们每个人的臣民,都应跟随他的领主反对敌人,或执行他的其他要求”可知,“忠臣”的义务是服兵役(或军事义务)。
(2)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权力俱由该主教和他的继任者执掌”,“
政府一切官吏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收敛罚款,或其他事物”,“教堂(或任何人)以彼所应得的恩宠,并在‘上帝’的帮助下以书面文件保证此种恩宠可长期享受”和材料三中“可根据自己的决定转让领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时期东方中国的政治体制,从中央与地方关系、领主权力、国王权力和宗教地位等方面,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
21.(1)特点:国主保护教会权力:规定了国王与封建主的关系,一定程度限制了王权;对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利益给予-一定照顾:保障“宪章”的执行。
(2)作用:积极:反对国王滥用职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为英国后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照顾市民阶级利益、统--的度量衡制度有利于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整个大宪章没有给予广大农奴阶层任何权利,依然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纳继承金的数额”,“规定不得向自由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一些条文对王室官吏的暴行有所约束”,“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等信息,从国王与教会、封建主、市民和宪章等关系入手,概括13世纪英国《大宪章》主要内容体现出的特点。
作用:根据材料中“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一些条文对王室官吏的暴行有所约束,如能实行,当可减轻对自由农民的压迫”,“规定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历史发展和阶级本质等方面,辩证评价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历史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