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7.土地的誓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7.土地的誓言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0 10:06: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重朗读,理解标题中“土地”的象征性,体会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精彩语句,理解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聆听歌曲,引出课题
导入:今天,让我们聆听《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请学生认真听旋律,仔细听歌词。
1. 想一想:
①这首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预设:“九一八事变”背景
②在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
预设:浮现出东北同胞被迫远离富饶的土地,流离失所、四处流浪的画面
③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预设:悲伤、惋惜之情
2. 总结过渡:“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日本侵略者刺刀和枪炮的胁迫下,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大地,一步一回首!从此,迎接这些流亡者的,将是饥饿、严寒、惊恐、伤痛,还有——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听,那是他们沉痛的歌声!看,那是他们炽热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土地的誓言》。(板书题目)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时代背景: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总结: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注意加粗字的注音和写法
挚痛( ) 泛滥(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怪诞( )亘古( ) 蚱蜢( )
镐头( ) 碾着( )辘辘( ) 污秽( )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读出情感
①. 自由朗读,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什么样的情感?
②. 诗分为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第一段:读出一种( )之情,一种热血沸腾;
第二段:读出一种( )之感,一种坚定誓言。
③.自由练读,读准课文,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读出深挚情感。
3.出示自学问题:
①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② 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
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故乡土地的文字,并概括“这是一方 的土地,因为这里 ”,把握作者笔下故乡的特征。
注意:(1)学生所填的词要准确恰当。
(2)第二处空所找的原因要与前面的词语相匹配。
讨论明确
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因为这里“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带着赤色的金块”,可见作者的故乡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因为这里“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这是一方神秘的土地,因为这里“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使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去探寻。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这是一方幸福的土地……;这是一方充满回忆的土地……
四、合作探究
概括内容,拟写对联
1. 文章的一二段如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形式对称而内容相呼应。试概括内容,拟写上下联。
指导:(1)前后两段在表现感情上有无异同。
前后两段文字在表现感情上的异同:即都表达了对故乡的真挚热爱和深切怀念,但后段在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
2.讨论明确
第一段:常思故乡物,时闻慈母唤,为之热血腾腾;
第二段:总忆儿时景,难忘故土恩,对其誓言铮铮。
五、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
拓展延伸
讲述关于东北三省的历史,让同学们全面认识东三省。
七、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 ( ) 嗥鸣( ) 胸膛( ) 斑斓 ( )
亘( )古 默契( ) 谰( )语 山涧( )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 ,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八、布置作业
1、摘抄美句: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归类摘抄在本子上。
九、板书设计
7.土地的誓言
思念 善用修辞:排比、比喻、拟人、呼告
坚定 情感 语言 改换人称:她一→你直抒胸臆
愤恨 长于描写:大量写景、富有东北特色

决心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土地的誓言的第一课时,了解到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学生发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土地的誓言》一文,看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合作探究
(一)“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感情。这样写,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浓烈、真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二)“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三)为什么文章开始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句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越来越激动,在后文改用第二人称来呼告,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文章结尾写道:“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品味词语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原意是“江河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情感到处扩散”。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是指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如“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中的“红布”“金黄”“黑色”这些词语用得好,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仿佛看到了东北秋天红彤彤、黄澄澄、黑压压的一片色彩纷呈,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3.第①段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者之间有何细微的差别?
“不得不回去”带有一定的被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现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更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课堂小结
“月是故乡明”,作者写自己的故乡,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达情感,在语言的反复中渲染和强化情感,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理解主题
学生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从“土地”切入,在文章内容、形式、语言、主题等方面与本文作比较阅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指导:
《我爱这土地》与《土地的誓言》属于同一时代,同类主题的文章。二者情感相通,主题一致。但内容、形式、语言及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土地的誓言》以短篇的形式,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第一段写故乡的一切。第二段写为了故乡去战斗。特别是第一段大量采用排比句:“当我…当我…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见…”使景物密集排列,气势逐渐增强,有着强烈呼之欲出的欲望,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我爱这土地》,以诗歌的形式,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诗人把自己化作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作者的感情是悲伤地、忧郁的,最后一句为画龙点睛之笔,彻底拨动读者的心弦。
预设:
异:从内容上讲:《土地的誓言》铺陈了东北富有特色的物产,描绘了东北特有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爱这土地》将自己化身为一只鸟,表达了与土地生死相依的情感。
从形式上讲:一首抒情散文,一首诗歌,表达方式有差异。散文是描写、抒情相结合;诗歌则以抒情为主,直抒胸臆。
从语言上讲,《土地的誓言》使用排比、比喻、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语言华丽而丰富;《我爱这土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质朴而自然。
同:这两篇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期间,都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土地被侵略者蹂躏后的痛苦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土地、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堂检测
文章多次运用了排比,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1)“当我……当我……当我……”
(2)“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示例:(1)当我疑惑的时候,他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为我鼓掌;当我难过的时候,他和我分享;当我成功的时候,他却默默地离开。
土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给我生命,让我领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给我力量,让我知道脚踏实地便会成功;土地是我最温柔的思乡情怀,给我温暖,让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
八、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表达你对故乡的情感。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课文中使用的抒情手法。
九、板书设计
7、 土地的誓言

挚痛的热爱

思念故乡 激情的赞美 热血沸腾
深切的怀念

土地的誓言 眷恋故土


与土地关系密切
发出誓言 回忆成长的足迹 忧伤愤怒 爱国情深
面对土发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