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二高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仅含选择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延边州二高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仅含选择题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10 14: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延边二中北校区(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 5月月考 化学试卷
说明:本卷分I、II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请考生务必填写清楚姓名、班级、考试号和座位号,答案填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的硫又有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的硫
B.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 实验室常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
D. 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FeCl2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全部
3.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Na2S B. S C. SO2 D. H2SO4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镁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二氧化硫、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5.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
A.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B. 2H2SO4(浓)+CCO2↑+2H2O+2SO2↑
C. H2SO4(浓)+NaNO3NaHSO4+HNO3↑
D. H2SO4+Na2SO3===Na2SO4+H2O+SO2↑
6.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B. 先用硝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C. 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 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7.下列关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
B. 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D. 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8.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
B. 实验室常用排水法收集
C. 与空气混合后很快变为红棕色
D. 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9.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0.在下列反应中,氨作氧化剂的是(  )
A. NH3+H3PO4===NH4H2PO4
B. 4NH3+5O24NO+6H2O
C. 2NH3+3Cl2===6HCl+N2
D. NH3+NaH===NaNH2+H2↑
1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能确定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能帮他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氨气的是(  )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 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D. 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12.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NO、CO、Na+
B. Na+、Ba2+、NO、HCO
C. NO、Fe2+、K+、Cl-
D. NO、K+、Mg2+、Cl-
13.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使金属镁钝化
B.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主要放出氢气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室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反应,不能与稀硝酸反应
14.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
B. 酸雨的形成只与SO2的排放有关
C. 煤的脱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酸雨的形成
D. 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
15.光导纤维的应用使人们可以在家中坐享“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与实惠,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生产光导纤维的是(  )
A. 钛合金 B. 二氧化硅 C. 晶体硅 D. 氧化铝
1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 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7.反应A+3B===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 ③v(C)=0.5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④>③>①>②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18.已知合成氨反应各物质的浓度数据如下: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A. 0.2 mol·L-1·s-1 B. 0.4 mol·L-1·s-1
C. 0.6 mol·L-1·s-1 D. 0.8 mol·L-1·s-1
19.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20.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C,同时生成nmol D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D,同时生成2nmol A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第Ⅱ卷 填空题(共40分)
21.将硝酸表现出的性质填在下列各反应操作或现象后:
A.氧化性 B.酸性
C.还原性 D.不稳定性
(1)久置的浓硝酸变黄色________。
(2)用硝酸浸洗附有银的试管________。
(3)常温下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贮存、运输浓HNO3_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HNO3浸洗久置石灰水试剂瓶上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
(5)用Cu和稀HNO3制NO气体________。
(6)浓HNO3中滴入石蕊溶液并微热,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________。
22.如图,根据图示回答: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_;C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将E溶于水,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滴入酚酞,显________色。
(3)写出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C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反应中Na2S做 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D溴水褪色,该反应S元素的价态变化是由+4价变为________价。
(5)某同学认为D中换成H2O2溶液也可以实现上述硫元素的价态转化,并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观点。实验方案和现象为:取D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
(6)E的作用是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7)上述实验体现SO2 的性质有________。
24.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_____________。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 mol Y的同时消耗2 mol Z
③2 min内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5 CAACA
6-10 AAABD
11-15 ADCCB
16-20 CDBD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