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10 08: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 湘教版(2019) 必修II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题(有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箭头 a 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①滑坡、泥石流 ②酸雨 ③臭氧层空洞 ④荒漠化、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图中箭头 b 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 )
①土壤污染 ②盐碱化 ③公害病 ④水土流失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箭头表示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A.Ⅰ ?? B.Ⅱ??? C.Ⅲ???? D.Ⅳ
4.图中数字代表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的生存空
间、物质和能量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根据右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具有提供无限地物质能量、消纳废气物的能力
B.如果人类向环境过度排放废弃物,将引发环境问题
C.如果过度索取物质能量,那么环境的反馈作用将不利于人类的生存
D.人类依赖并改造着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6.要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形成的正确环境伦理观有( )
①尊重自然 ?②善待自然 ?③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④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水体污染 C.生态破坏 D.大气污染
8.缓解该环境问题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使用机动车出行 B.建设防护林体系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D.关停高耗能企业
读下面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10.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人口素质较低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不断增多
崖柏属于国家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1400 m左右的岩石浅薄土层中。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经历崖风之强力吹刮,其形成了奇特、飘逸、灵动的造型,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导致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的猎奇心理? B.?生存环境恶劣 C.?数量比较稀少? D.?全球气候变暖
12.崖柏遭到疯狂采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荒漠化 C.?臭氧层的破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3.若不加以保护,则崖柏将有灭绝的危险,这体现了环境问题(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 C.?发生的不可避免性?D.?规模的全球性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短缺 ????B.?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D.?酸雨危害?
15.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C.?人类破坏 D.?降水过多
2020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上个世纪60-90年代,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我国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浙江省是我国红树林栽植的北界,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引种造林活动,但目前保存率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过去造成我国沿海红树林大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洋污染加剧 C.农业活动扩张 D.外来物种引入
17.导致浙江省红树林保存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潮汐作用强烈 B.纬度位置偏高 C.风暴潮频发 D.海水盐度高
18.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问题( )
A.水资源短缺问题 B.社会经济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资源问题
PM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毁米的颗粒物。右围为冬季北京某日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北京市 PM,的主要来源是( )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 ④燃媒
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20.下列能够减轻北京市 PM,,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二、综合题:
2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出的含义: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全球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 ②燃煤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决胜年。洛阳市分别印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敲定2020年污染防治路径。
材料二 相对“看得见”的雾霾天、水污染,“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更容易被人们忽视,且危害性更大。下图示意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
(2)简述土壤污染的危害。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题 答案
选择题:
C 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图中箭头a表示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环境可能通过滑坡、泥石流、荒漠化、水土流失来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2.B 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则可能会引起土壤污染、公害病等问题。
3.C 环境的反馈作用是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的箭头。
4.D 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箭头也是由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的。
5.A 环境提供资源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6.D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7.D 读图可知,图中人物佩戴了防毒面具,说明大气污染严重。
8.C 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禁止使用机动车出行虽然可以减少废气排放,但是会影响人们出行,也不符合实际。建设防护林体系主要用于防治土地荒漠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缓解大气污染状况。关停高耗能企业,影响经济发展。
9.A人类对资源的无限制索取,导致资源环境破坏。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资源短缺。
10.C人类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11.A 根据“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可知,造成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猎奇心理(不合理开发), A 项正确。
12.C 崖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且生长在土层浅薄、多大风天气的山区。崖柏遭到疯狂采伐,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臭氧层的破坏主要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类等化学物质有关,C 项符合题意。
13.B 若不加以保护,崖柏将有灭绝的危险,这体现了环境问题过程的不可逆性,B 项正确。
14.B 该岛受海洋影响深刻,气候寒湿,不会出现淡水短缺;该岛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深刻;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故气候变暖是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
15.C 近十几年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只能是人类破坏。
16.C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对热量要求较高,因此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我国沿海红树林大面积锐减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红树林有净化海水的功能,因此海洋污染加剧不是造成我国沿海红树林大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B;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土地紧张,通过大量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等农业活动扩张方式破坏红树林和占用红树林生存空间,造成我国沿海红树林大面积锐减,C符合题意;外来物种引入,也能破坏红树林,但不是造成我国沿海红树林大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
17.B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对热量要求较高,材料信息表明,浙江省是我国红树林栽植的北界,表明浙江省纬度偏高,相对于红树林生长要求来看,热量条件较好,从而导致浙江省红树林保存率低,B符合题意;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适应潮水浸淹、高盐度海水等环境,因此潮汐作用强烈、风暴潮频发、海水盐度高都不是导致浙江省红树林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
18.B 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贫困导致过度放牧,草场载畜量过大,导致牧场退化现象普遍,所以其本质问题是社会经济问题,B正确;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但如果人口数量不大,贫困程度不严重,不过度放牧,合理利用草场资源,不会使得牧草退化成为普遍现象,所以ACD选项均不是其本质问题。故选B。
19.C由材料可知,时间是冬季,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是北京 PMzs 的主要来源。
20.D 由上题可知,北京市 PMas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
二、综合题:
21.(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枯竭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锐减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解析:第(1)题,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环境问题的表现,A箭头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即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社会,即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第(2)题,D箭头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即人类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社会,即环境对人类产生反馈作用。第(3)题,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当前全球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第(4)题,A箭头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即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B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社会,即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D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故②燃煤产生的烟尘、③工业“三废”排放是A的表现;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④过度抽取地下水是B的表现;⑥酸雨为C;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⑦水利工程、⑧环境保护归为D。
22.(1)固体废弃物堆放于土壤表面,有害废水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有害气体最终随雨水沉降在土壤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使用被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
(2)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农产品品质降低;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危害人体健康;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解析:(1)由图示可知,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固体废弃物堆放于土壤表面,降雨后有害废水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随雨水沉降在地表,很大一部分会进一步下渗进入土壤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大量残留,随水分下渗进入土壤;灌溉被污染的水源农田,会直接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2)土壤污染使农作物受到污染,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减产;污染物在农作物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危害人畜健康;土壤污染会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并可能引发其他次生环境问题;大量使用农药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生态系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