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上和青年在一起
1956年,鲁迅墓迁到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
关于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在这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
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走进作者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由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细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字词积累
咳嗽 不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校对 崭然 草率
深恶痛绝
sòu
jì
chóu chú
pōu
yānɡ
wù
zhǎn
jiào
shuài
多音字
差
差不多
差别
出差
参差不齐
大病差后 、
久病出差(瘥)
(chāi)
(chā)
(chài)
(chà)
(cī)
塞
堵塞
边塞
活塞
(sè)
(sài)
(sāi)
课文解析
本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找出这些事的起止段落,小组讨论,并发言。
文章第二部分(4-15)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文章第三部分(16-18)写了鲁迅先生怎样对待青年人的来信这件事。
文章第四部分(19-35)写了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
课文解析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一段
二段
三段
开门见山的写了鲁迅先生的笑。这真诚、明朗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他性格率直开朗
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是轻捷快速。
写鲁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着,是说明鲁迅先生不以外表看人。
重点探究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最深
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重点探究
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是仍然认真阅读每封来信,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鲁迅先生严格要求着青年人,同时也严格的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可亲。
课文解析
本文最后一自然段的“鬼”是指的什么样的人?
这里是作者借题发挥的一句话,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这些人由于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因循守旧、思想落后。而鲁迅代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不但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他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
{E8034E78-7F5D-4C2E-B375-FC64B27BC917}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④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知识归纳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谢谢大家观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