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乙己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孔乙己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0 16:0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通过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1
2
3
情境导入
鲁迅在《孔乙己》《风波》《明天》等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
“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据《尔雅·释诂》:“咸,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达顺利之意。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出生在破落封建家庭。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疏通内容
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小说的脉络。
1
2
3
开端(第1~3段):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概况,作为孔乙己出场的背景。
发展(第4~9段):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表现孔乙己是大伙的笑料。
高潮和结局(第10~13段):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遭遇。
疏通内容
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1
2
3
4
5
6
分析人物
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有哪些?
正面描写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侧面描写
对比、烘托
分析人物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
“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出他拮据而穷困的本相,又对酒店以示自己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的神情,这个“排”字,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矛盾心理。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分析人物
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社会原因
1
2
3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分析人物
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自身原因
1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探究旨意
课文几次写到笑,这几次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这就是人们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这里的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愈发突显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
探究旨意
课文几次写到笑,这几次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是“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设置了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
探究旨意
课文几次写到笑,这几次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探究旨意
课文几次写到笑,这几次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们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最后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突显了孔乙己迂腐可笑的穷酸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探究旨意
课文几次写到笑,这几次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这时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探究旨意
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一个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一幅幅画就是由这“笑”串连起来的,然而这“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小者寂寞而痛苦的灵魂,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幅幅悲惨的图画。
课时小结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