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490011760200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
某次实验中,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地向空中散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减速过程
C.最后锡箔屑散开是因为碰撞导致
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
2.(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3.把一个带电棒移近并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过程中,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
4.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正电,M端带负电
5.
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导体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实验
操作
步骤一:手持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步骤二:将其中一块起电板插入金属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
步骤三:将两块起电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
实验
图解
实验
现象
金属箔片张开
金属箔片闭合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的实验现象说明: ;?
(2)步骤三的实验现象说明: ;?
(3)该研究性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两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B.闭合开关S2,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C.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
D.闭合开关S2,没有电子通过开关S2
2.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QB=QA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QA=QB,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1126490011760200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
某次实验中,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地向空中散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减速过程
C.最后锡箔屑散开是因为碰撞导致
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靠近锡箔屑时,其内的电子受静电引力在靠近玻璃棒的那端积累,在远离玻璃棒的那端积累正电荷,因而棒吸引锡箔屑,故A错误;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加速过程,故B错误;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2.(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选项A错;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得到多少电子,所以两物体带异种电荷,数量相等,选项B错,C对;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选项D对。
答案CD
3.把一个带电棒移近并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过程中,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
解析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张开,说明金属箔片所带正电荷先被中和,而带电棒电荷量较大,中和后还有多余的负电荷,后来金属箔片带上负电荷,所以又会张开,由此判断,带电棒带负电。
答案B
4.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正电,M端带负电
解析由于同号相斥,异号相吸,M端感应出正电荷,N端感应出负电荷。
答案C
5.
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导体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解析若两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带异种电荷,或者一小球带电,一小球不带电。由题中图示情况知,三球中有一球带正电,一球带负电,一球不带电,选项D正确。
答案D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实验
操作
步骤一:手持有机玻璃棒,用力将两块起电板快速摩擦后分开
步骤二:将其中一块起电板插入金属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
步骤三:将两块起电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
实验
图解
实验
现象
金属箔片张开
金属箔片闭合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的实验现象说明: ;?
(2)步骤三的实验现象说明: ;?
(3)该研究性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1)起电板使验电器感应起电 (2)两块起电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3)能
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两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B.闭合开关S2,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C.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
D.闭合开关S2,没有电子通过开关S2
解析在S1、S2都闭合前,枕形导体整体呈电中性。由于静电感应,a、b两端出现等量的负、正电荷。当闭合开关S1、S2中的任何一个以后,便把大地与枕形导体连通,使大地与枕形导体组成一个新的大导体,因此,导体本身的电荷不再守恒,而是导体与大地构成的系统电荷守恒,由于静电感应,a端仍有负电荷,大地为远端,感应出正电荷,因此无论是闭合开关S1还是闭合开关S2,都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2.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QB=QA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QA=QB,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解析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因而带正电。A部分转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QA、QB的值是不同的,选项D正确。
答案D